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川端文学的悲美风格,是一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是川端康成数十年艺术心血的凝结,构筑了日本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雪国》在意象、境界、意识、情感等方面都体现出了这种悲美风格。  相似文献   

2.
《雪国》主要描写了舞蹈评论家岛村三次赴雪国旅行的故事,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日本艺妓的悲惨命运,流露出的是消极悲观的情绪。本试图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川端康成独特的既美且悲的风.以及《雪国》这部作品所流露出的特定大时代下的“日本悲哀的美”。  相似文献   

3.
文学大师川端康成将东方传统美于西方现代派手法相结合,创作了传世之作《雪国》。作品的核心是淡定的美学追求,充满着纯净、空灵、忧郁的色调,集中展示了一种东方式的空虚美。这种空虚美的构筑源自于作者自身固有的审美意念,展现在作品悲美的主题和唯美的文字之中。  相似文献   

4.
李秀华 《双语学习》2007,(5M):110-111
文学大师川端康成将东方传统美于西方现代派手法相结合,创作了传世之作《雪国》。作品的核心是淡定的美学追求,充满着纯净、空灵、忧郁的色调,集中展示了一种东方式的空虚美。这种空虚美的构筑源自于作者自身固有的审美意念,展现在作品悲美的主题和唯美的文字之中。  相似文献   

5.
《雪国》作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不论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川端康成的思想.在分析川端康成个人经历的基础上,探究《雪国》中蕴含的禅宗思想,即虚幻之美、生死轮回、瞬间开悟等,以期为解读理解川端康成的创作思想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邢孟达 《考试周刊》2013,(34):19-20
川端康成的名作《雪国》将日本传统文学的悲哀与冷艳相结合,向读者展现了以女主人公驹子为代表的纯净美和悲哀美的完美融合。同时,也体现了日本民族"物哀"之美的美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蒋广平 《考试周刊》2008,(48):182-183
《雪国》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标志着川端康成的艺术技巧达到了高峰,本文试从语言角度阐述了《雪国》表现出来的哀与美相交融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蒋广平 《考试周刊》2008,(49):226-227
《雪国》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标志着川端康成的艺术技巧达到了高峰,本文试从意境角度阐述了《雪国》表现出来的哀与美相交融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从感觉、悲情、虚无看《雪国》展现的"神秘"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一门科学。本文通过分析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小说《雪国》中感觉美、虚无美、悲情美,深入探讨了作家与现实复杂微妙的审美关系——“瞬间美丽”,从而解析了《雪国》背后神秘之“美”。  相似文献   

10.
作为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川端康成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创作了大量的女性文学,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柔弱而又坚强、美丽而又悲哀的女性形象。文章以《雪国》、《古都》、《伊豆的舞女》等作品中的经典女性形象为代表,结合日本文学的美学传统,从自然美、女性美和死亡美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川端女性作品中的唯美意识,并阐释了川端作品的叙事风格和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1.
蒋广平  张玉红 《考试周刊》2008,(47):209-210
《雪国》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标志着川端康成的艺术技巧达到了高峰。本文从作品中的两个重要女性人物驹子和叶子入手,阐述了《雪国》在女性人物描写上表现出来的哀与美相交融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雪国>主要描写了舞蹈评论家岛村三次赴雪国旅行的故事,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日本艺妓的悲惨命运,流露出的是消极悲观的情绪.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川端康成独特的既美且悲的文风,以及<雪国>这部作品所流露出的特定大时代下的"日本悲哀的美".  相似文献   

13.
梁萌萌 《文教资料》2012,(13):25-26
川端康成作为具有日本特色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受前朝和歌、《源氏物语》等"物哀美"特质的文学影响较大。作品《雪国》是其"物哀"美学影响下的代表作,基调优美哀婉,情节平和含蓄,却让人在掩卷后不断回味。本文分别从"物哀"的形成与理解、《雪国》中的物哀之美及其中的现代意识三个方面来分析,从日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物哀"之美这一明显特质入手,结合《雪国》,分析这种独特的美丽与哀愁,以及包含于其中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4.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雪国》充分展现了日本传统美意识"诚"。本文将从"作品之诚"和"作家之诚"两个方面来探究"诚"这一美意识在《雪国》中的具体表现,感受小说内容之充实、描写之细致、人物之鲜活、审美之独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川端康成在《伊豆舞女》、《雪国》中的少女形象的塑造上来分析她们的艺术特征。归纳出她们形象特质的相同与相异,从而总结出悲与美是她们共有的艺术特质,也是作家的审美倾向,而这种倾向在女性形象塑造上也是有所发展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6.
当前众多研究学者将女性形象作为研究课题,而一些世界名著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更加成为了热点。《雪国》是在世界各个国家有着较高赞誉的文学作品。基于此,从川端康成的《雪国》着手分析,对《雪国》之中勾勒的女性形象从母性光辉、悲惨命运和相应的死亡之美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后续关于文学作品女性形象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雪国》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是一个里程碑,也是代表昭和十年的名作之一。《雪国》对于作者来说是第二部《伊豆的舞女》。这两部都是以旅行为题材的作品。均是以主人公在旅途中邂逅的女性为开端展开了故事。本文通过对川端康成的代表力作《雪国》中的两位女主角音容笑貌、出场以及结局设置的对比研究,窥探了川端文学独特的消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8.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它给世人展示了一个既悲且美的世界,在大规模侵略战争爆发前后和白色恐怖统治的年代,这种现实与生活对立的独特世界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命运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心颤以及悲悯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9.
《雪国》是川端康成新感觉主义走向成熟的作品。新感觉主义的三个主要特征:主观的表现、艺术的象征、文体的革新都在其中有所体现。《雪国》还是一部表现女性美的作品。川端康成在其中利用直觉、象征、意识流手法营造了一个属于女性之美的感觉世界。他是偏爱女性的。他笔下《雪国》中的驹子和叶子两位生活在底层边缘的女性有着传统的纯朴之美。  相似文献   

20.
李方媛 《林区教学》2010,(11):40-41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作者凭借《雪国》、《古都》、《千只鹤》于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作者川端康成是一个一生追求"美"的作家,一个纯粹的唯美主义者,一生发表了许多作品,成为日本作家的代表。川端康成一生追求"美"的同时,深受佛教及禅宗思想的影响,他接受佛禅思想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笃信佛教及禅宗的国度,佛禅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日本人,此外,川端康成一生坎坷,两岁开始便经历了亲人的离世,在现实的孤苦无依下,佛教的诸多思想深深走入了川端康成的内心。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国》在继承日本传统美的同时,也体现了深刻的佛禅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