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代表作。在刻画主人公霍尔顿这一叛逆的少年形象时,作家采用第一人称经验自我视角和叙述自我视角相融合的叙事手法,于夹叙夹议中增强了小说"少年侃"的艺术感染力。同时,隐含作者塞林格在描写霍尔顿充满世俗的三天流浪生活时不时改变叙事风格,穿插主人公对精神世界的思考,使得人物形象丰满生动,立体感人。  相似文献   

2.
动物小说以动物为主人公,以真实描写动物生物本性、生存条件以及生活习性为基础,通过合理的艺术想象来折射人与自然的互生关系.为了塑造动物形象,作家在尊重其生物性的基础上,直接对动物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描写,这造成了动物形象的类人化倾向.随着作者创作实践的深入,动物形象由类人化开始向生物性还原.该文以沈石溪、黒鹤的动物小说为研究...  相似文献   

3.
张扬 《文化学刊》2015,(2):116-118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著名作家,《彼特利克夫人》是哈代优秀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篇小说的艺术性就在于作者为读者讲述了一个看似怪诞滑稽,但放置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心理因素之下却又合情合理,这也是这部小说引人入胜之处。本文首先将对《彼得利克夫人》故事情节做简要介绍,同时对主人公提摩太的性格特点做简要分析,然后结合作者对小说的故事的叙述及对人物性格特点及心理变化的刻画来分析这部小说的艺术特征。对《彼得利克夫人》艺术特征的分析主要分为对主人公无法摆脱的心灵痛苦、对现实生活与艺术的精妙结合、对小说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对讽刺手法和诙谐语言的运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的战争》用细腻和诗意的语言展现了女性从女孩成长为女人的生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本文在了解"成长小说"的叙事特征及研读和品味该小说的基础上,从主人公生理和心理成长过程两方面来阐述该作品蕴含的女性成长与反思观念。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女性宝琳曾经勇于挑战男性与白人的主导地位,对婚姻与爱情充满憧憬。但后来身为布里德洛夫家中的母亲却厌恶自己的丈夫与孩子,最终沦为白人家庭中贪图虚荣、自我欺骗的附属品。本文采用女性主义叙事学,从女性视角与叙述声音两个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小说中的宝琳。宝琳通过凝视与评价他人构建了不同性别与种族之间的平等地位,在个人型叙事声音中结合自由间接引语塑造了自己面对白人时自信、独立的女性形象,并在作者型叙述声音下失去了自己的名字和身份。两种叙事声音的冲突共同构建了宝琳这一悲剧形象,反映了受到种族、性别、叙事等话语桎梏的边缘群体的存在情境。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以往对于《格列佛游记》评论较多关注的是小说的讽刺内容及小说的中心思想,以揭露18世纪美国社会、政治及宗教三者之间的矛盾,而很少关注小说讽刺艺术的真正源泉。本文尝试从"陌生化"这一理论角度分析《格列佛游记》中所包含的独特讽刺艺术,探究作者对于人物形象的创造、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语言描写上所采用的陌生化技巧。  相似文献   

7.
巴赫金一生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确立了对话理论,在他对其进行具体文本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复调小说和狂欢化思想.文章从巴赫金对话理论入手,探讨了复调小说和狂欢化文本的表现及它们与对话理论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张之路作为一位有着文体自觉意识和读者意识的童书作家,在小说叙事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其小说叙事有着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在视角选择的艺术与影视叙事手法的运用上。本文以文本细读为基础,结合叙事理论,并立足读者接受角度,对张之路小说的叙事特色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小说是叙事的艺术,叙事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作品的审美效果。20世纪80年代,余华的先锋叙事通过对人性、现实的讽刺,对暴力、死亡的描绘,在当代文坛赢得了一席之地,并开启了先锋文学的时代。本文以《第七天》中的叙事艺术为中心,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即作品中圆形的叙事模式、以荒诞击穿现实的叙述方式、悲喜交融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代作家白桦文学作品审美内涵丰富、故事情节具有传奇性、追求浪漫情调,字里行间既流露出忧患意识,又充满了对人性深刻的思考,兼具现实主义风格和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白桦小说作品从多角度的视角,采用讲故事的模式叙事,通过对西方现代叙事手法的大胆学习和传统叙事艺术的积极继承,将二者巧妙地融为一体,体现了杰出的叙事才华和强烈的结构意识。本文探讨了白桦小说的审美内涵和叙事艺术,以更好地展现其小说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旅美作家严歌苓以复调叙事的方式,在小说《陆犯焉识》中展示了特殊历史时期中国一代知识分子命运的跌宕沉浮,立体地呈现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渺小。严歌苓通过各种不同人物类型集中展现不同人性中的新与旧、稳定和变异。本文结合拉康的镜像等文学理论对小说中主要人物进行多方面解读,以期探究严歌苓对人性书写的真实目的。  相似文献   

12.
《换位》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戴维·洛奇的重要小说之一,是其"校园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后现代主义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各种时代主题。本文尝试对小说《换位》写作手法进行篇际互文性研究,从篇际互文性的转换方面和链接方面来分析小说《换位》的篇际互文性艺术,以此来加深对该小说的语言艺术和社会涵义的赏析和感悟。  相似文献   

13.
鲁西作家留待的中篇小说《杀人时间》在叙事艺术上独具个性,体现出极强的叙事控制感。小说中的人物视角不断转换,叙述时序巧妙交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悬念引人入胜,使文本极富张力。小说也展现了作者对复仇行为的思考,寄予了作家对人性乃至对整个社会的精神理想。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位具有新颖独创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赵树理作品蕴含着深厚的乡村气息,很容易引起广大农民的共鸣。无论是作品的题材、人物的安排、结构的设置、还是语言的修饰以及细节的描绘等,都严格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通过字里行间浓郁的乡土气息,来通俗易懂地反映现实意义,用大众化的作品将小说描写推向另一个高峰。本文将从作品中蕴含的乡土情结入手,探究赵树理小说独特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5.
叙事文学既有以描写人物为主的体式,也有以叙述情节为主的体式,情节、人物与叙事中心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是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是艺术表现的载体,本文将通过对《偃旗息鼓》叙事手法的分析来说明情节在文本生成中的主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情变》是吴趼人的绝笔之作。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来看,蕴含着前所未见的新内涵、新意识;从作者的情爱观来看,却是回归传统和趋向保守的。吴趼人既受到西方自由观念的认知冲击,又坚持以恢复旧道德来救国,这种悖论使得作品充满了文学的张力和魅力。作为一个现代读者,我们只能对女主人公独立叛逆的勇气,希图主宰个人婚姻的自主意识充满敬意,对其不幸遭遇给予深切的怜悯;对于作者寄寓同情的男主人公,他知书达礼却逆来顺受,缺少的恰恰是对自己、他人的担当与责任,显现出一个自我缺失者对爱的无知和自私。这种对比使得作者力图通过作品进行的道德谴责和训诫显得苍白无力,反而突显出自由之于人的权利、人之存在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修辞学和文化研究的视野中 ,宗璞的短篇小说《我是谁 ?》与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的知识分子自我认同 ,在艺术描写中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空间。一、从文化身份认同的路径看《我是谁 ?》《我是谁 ?》的故事线索跟踪的是追问“我”的身份。文化身份 ,对于中国人来说 ,在相当漫长的时段里是极为陌生的。在巨大变故中个体的处境有所改变时 ,这种潜隐的意识往往伴随着失落或者痛苦的复杂情绪表达出来。《我是谁 ?》虽然是用第三人称叙事 ,但是“我是谁”的询问来自主人公第一人称。在故事层中这种询问是主人公以痛苦失落 ,并且希望…  相似文献   

18.
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二部小说《灿烂千阳》以精湛的叙事才能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友谊、信念和救赎的故事。本文将从文学原型批评理论和文学伦理学的双向维度,对《灿烂千阳》的女主人公玛丽雅姆进行解读,分析了她的替罪羊形象和伦理身份。  相似文献   

19.
在《母亲河》中,何振基先生以对祖国大地和"母亲河"象征的故乡故土的无比热爱、对中国执政党的无比忠诚和充分依赖以及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的由衷自豪和自信,艺术地刻画了两代人几个家庭的坎坷生涯,将家族命运与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成功地描绘了一幅展示中国当代生活的缩略图。由于小说的叙事与时代政治紧密相联,所以本文从微观叙述形态层面探讨文本是如何巧妙地设置叙事矛盾,通过人物关系、矛盾冲突展开方式、女性角色定位来展现叙事张力的。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堪称明清小说中的"结拜双典"。本文以作为历代风俗与社会现象的兄弟结拜为切入口,首先推源溯流,呈现出通俗小说史上历史演义(《三国演义》)、英雄传奇(《水浒传》)与世情小说(《金瓶梅》《歧路灯》)代兴背景之下,结拜叙事的互文状况与演变特点——着重体现在结拜者反目绝交的情节上;其次从情节叙事角度,挖掘出世情题材小说兄弟结拜描写的意义;最后通过梳理明清以来官方与民间对于结拜的舆论态度和观点主张,探讨了相关小说叙事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