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尝试在《论语》和《孟子》的文本范围内对"敬"字的意涵进行梳理和理解,通过"敬"与"礼"、"恭"、"尊"之间的关系来进一步阐明"敬"的丰富意涵。"礼"是"敬"的外在显现,和孔子相比,孟子更强调"存心之礼",即道德主体对"敬"的内在意向落实。"敬"的内在含义比"恭"更深远,孟子将"恭"和"敬"内化为一体,提出了内外一致的要求。对"敬"与"礼""恭""尊"的细节差异分析,展示出儒家的真正内在心灵要求与实践功夫。  相似文献   

2.
北山学派传自朱门高足黄榦,继承了朱熹晚年重视践履的治学特点。作为学派的开创者,何基以"居敬持志"为教,将"敬"作为功夫的着落处。王柏则益之以"博文约礼",把内在的"敬"进一步外在化为礼仪实践。通过北山之丧,学派树立了考礼、议礼、行礼的礼学实践品格,实现了学派的"礼学转向"。此后,北山学者以章句训诂考订礼,以文学创作传播礼,积极参与到地方家族礼仪的建设中。金履祥的弟子柳贯及其再传弟子宋濂与浦江郑氏义门交往密切,不但主持、参与了不少典礼,还教导了郑涛、郑泳等杰出学者,编纂了《家范》《家仪》等家族礼书。这些礼学实践经验最终促使北山学派由金华走向全国,塑造了明初洪武儒学的经世品格。同时,《家礼》所代表的朱子礼学也由地方实践推广到全国,深刻影响了明清时期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中国梦的中国哲学基础,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导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崇礼精神;举贤任能、孝为德本的孝廉精神;天人合一、以德配天的尊道精神;讲信修睦、至诚感通的诚敬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进取精神,等等。  相似文献   

4.
成放 《文化交流》2004,(3):17-18
客来敬茶,以茶会友,历来是中国人待客的传统礼节.而韩国茶人却把茶敬到了茶的故乡中国,敬到了杭州这个对茶文化情有独钟的城市.韩国茶人联合会草日香茶会和韩国创作音乐研究会一行,千里迢迢带着茶具茶艺、乐器乐曲,专程来到西子湖畔,于2月25日为国际茶文化研究的倡导者、开拓者,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家扬先生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耆老茶会".  相似文献   

5.
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在刘勰的文学思想之言说中可赋予全新的含义:道可以被言说,但必须以非同寻常的言说方式。故刘勰意义上的"道可道,非常道"可转换为"道可道,如何道":前一个"道"系指刘勰文学思想之本原(源),即儒道释三家思想文化;后两个"道"则指刘勰文学思想的言说方式。刘勰以自然喻道,以梦释儒,以体示佛,其对"道"的非常之"道"给予当下文学思想之言说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贾谊思想体系由"道"发其端,其"道"吞吐众理,海纳百川,既含有创生万物之本体论意蕴,亦有待人接物之方法论意义。在"道"之基础上,贾谊设计了一整套以礼为核心、以民为根本的政治伦理治国模式,对汉王朝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其重民爱民思想在今天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改革中同样有重要的启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茶友常道:"头道汤、二道茶、三道茶汤最精华、四道清甜韵味暇。"如果将知名青年企业家、儒商殷平在大连海密梯克泵业有限公司这十一年来的经历,浓缩于一壶清茶之中,那却是独有一番滋味在笔下延展。头道汤:"德国海归"力挽狂澜  相似文献   

8.
儒家文化以孔子由"礼"而"仁"得以开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赓续千年的伦理范畴,"礼"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浙江衢州作为南孔祖庭,以"一座最有礼的城市"为导向,打造"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城市品牌,是对儒学之"礼"的当代价值演绎。衢州经由"南孔文化"到"衢州有礼"的文化实践与儒学之"礼",在文化缘起、伦理内涵上存在关联性。"衢州有礼"是对儒学之"礼"的转化性继承与创新,其背后隐含着"自觉垂范—共情共守"的伦理理路。  相似文献   

9.
刘昕 《生态文化》2013,(5):58-58
茶自古以来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佳饮料。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饮茶习俗在我国也因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有别、生活习惯不同,有着“千里不同风,万里不同俗”的自然差异。在新疆流传着“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说法,尤其爱喝奶油茶;云南则“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藏族爱喝酥油茶,傣族爱喝竹筒香茶,蒙古族爱喝奶茶,白族喜好“三道茶”即一苦二甜三回味;  相似文献   

10.
客来敬茶,以茶会友,历来是中国人待客的传统礼节。而韩国茶人却把茶敬到了茶的故乡中国,敬到了杭州这个对茶文化情有独钟的城市。韩国茶人联合会草日香茶会和韩国创作音乐研究会一行,千里迢迢带着茶具茶艺、乐器乐曲,专程来到西子湖畔,于2月25日为国际茶文化研究的倡导者、开拓者,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家扬先生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耆老茶会”。早春二月的老龙井御茶园苍翠欲滴,满眼生绿; 老龙井旁泉水淙淙,杂花生树; 远处波浪般伸展开去的茶园新绿一片,在和煦的阳光下呈现出无限生机,尤其是那新砌石栏围着的十八棵御茶、枝繁叶茂…  相似文献   

11.
墓祭风行于宋代,并展现祭祀时令多样化、墓上建筑多层次性的新特点。墓祭习俗的盛行与宋人对坟墓的认知有关,展现出宋代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世界。对此,儒者态度十分严谨,多以经典文献为据,展开对墓祭起源的历史考证与鬼神魂魄之理的思辨。朱熹与张栻虽有重"情"与重"理"的差别,却都同意将墓祭融入理学系统,编入新时代家礼。从"以礼论俗"到"缘情制礼",宋儒将原本不合古礼的民间俚俗转化为有礼可依、合乎义理的新礼,对后代家礼民俗影响深远。另外,宋儒对具有佛教色彩的坟庵、坟寺作功能化解读,将其转化为儒家孝道的守护者。在这些诠释与转化的过程中,儒学展现出强大的阐释力与广博的包容性,为当代儒学的复兴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2.
论二《南》诗的礼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序》因过度附会政教,率以二《南》皆言文王之教与后妃夫人之德,逮宋之疑古风起,而废《诗序》之说大兴。虽然郑笺以礼说《诗》之事,宋之后仍有人加以回护,然而讥其拘泥形迹,纡曲于外在之礼仪制度而有害于诗情者实多。然而《孔子诗论》问世后,孔子诗教多强调礼义之思想日渐明晰,因而参照简文以深究二《南》风诗之礼教思想,可谓正得其时。职是之故,本文首先从诗教与礼教相系之立场,论述撰写本文之动机;其次,则直接专就二《南》25篇诗歌之内容,分别从男女情诗、婚礼习俗用诗、劳人思妇遣情诗、子女事亲诗以及执事行役诗五大类,以论述各类诗歌之礼教思想;最后,再总括其整体礼教思想之大要。  相似文献   

13.
礼俗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我国传统的礼仪文化进行全面综合论述的文章。通过对"礼的种类"、"礼的起源"、"礼之实"、"礼与仪"、"礼与俗"等题目,从形式到内容,从表象到实质进行考察和探析,从而得出如下结论:礼是以仁义为内容的社会规范,是调剂血缘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形式。它所具有的熏陶作用是其他形式的社会规范所不能替代的。当前,报上登载某些地区或学校的青年学生为立志而举办"成年"礼仪。这就给社会提出一个课题:如何使传统的礼仪文化在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出新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卜辞所见"河母""河女"等语词,当释作"以女献于河",此乃殷商人祭之法,后代沿此祭礼,更变有"为河伯取妇"的习俗。探究卜辞中"河母"的真正含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殷商社会面貌。基于此,将从卜辞中"河母"的相关记录入手,研究殷商"人祭"山川之礼,考察卜辞相关句式,希望能为此类研究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5.
《易经》泰卦■的"内阳而外阴"和否卦■的"内阴而外阳"是源自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的圆结构之道,复卦■的"反复其道"是源自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的圆运动之道。复卦既显示了太阳系"内阳而外阴"的结构之道,又彰显了太阳系一个中心和多个层次"以一控多"的系统论。乾卦的"元亨利贞"是源自太阳乾元之体的本质特征。太阳是太阳系之天体的中心和核心,就是《周易》的"天地之心"。太阳"日新之谓盛德",德乃"天地之大德曰生",生乃"生生之谓易",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是太阳生生不息的演变过程。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是创生天地万物之根源,根源就是道,根源就是心,所以太阳就是天道,天心就是道心,朱子的"天地以生物为心"是对太阳生生不息化生万物的最高褒奖。  相似文献   

16.
礼制的发生与发展,完善与成熟,是中国古代社会独特的经历,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特色,也是中国文明的基本脉络。这些礼制在"三礼"中多有记载,笔者便主要从"三礼"对研究楚国礼俗制度的意义、"三礼"对研究春秋战国时期丧葬形制的意义两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考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何宝民 《文化学刊》2014,(2):188-191
<正>1942年12月,上海出版了一本《绿茶》杂志。白色封面的大半是矩形的绿色色块,"绿茶"两个反白的大字置于色块正中。史野堂发行,绿茶杂志社出版。《绿茶》第1期以钟宇洪的《从酒谈起》"代卷首语"。文章从酒与茶的比较中说茶。茶在中国,不但与酒媲美,且有过之。"酒性强烈,太刺激人,且有麻醉性,不若茶之和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道德经》的剖析,力图阐释老子所宗尚的"道"实乃"自然之道",或者说一定程度上二者确有同一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老子"自然之道"美学内涵的三个主要特征:以烘云托月的反衬手法揭示"道体"所推崇的"真";以正反两种态度强调与"大道""规律"同一即为"善",反之即为"恶";通过倡导"朴""拙""啬"等观念,突显其反对人为矫饰、扭捏造作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1月15日至2月26日,北京大学"增强中国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深度研究"课题组就中国文化在沙特民众中的影响力进行了首次概率抽样大样本问卷调查,(1)问卷内容依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评估体系设计。(2)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度与喜爱度进行分析发现:长城、大熊猫、茶在11类27项文化符号中名列前三;中国高铁、中国园林、茶的喜爱度名列前三;知名度高低不等于喜爱度高低;不同人群喜欢中国文化符号有区别。针对这些发现作  相似文献   

20.
苍莽浑浩 自新安画派以降,焦墨画法代有传人。 墨以焦用,本少浓淡干湿之变,是以单纯求丰富也,表象似一技法,实则中寓至道,盖以少胜多之妙用在是。上世纪之黄宾虹,以每以焦墨为用。后又有张仃先生专作焦墨山水,时贤亦偶闻专擅此道者。皖友王永敬君亦其一也。可见焦墨之魅力,有不能一二以尽之者。余视焦墨画法为以偏概全之画法,系偏师也。故概全者,必不单调方合,以焦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