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和源泉。它既连接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将开拓未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家风家教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深刻影响着现代社会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本文是基于"扬家风,筑国梦"主题的社会实践调查,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走访、名人访谈等形式,对皖南家风家教传承和建设展开研究。本研究以家风家教内蕴解析为切入点,对实践获取的朱氏、江氏和刘氏家族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梳理,总体提炼和概括当下皖南优秀家风家教传承发展现状和困境,提出新时代弘扬发展中华优秀家风家教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
传统家风文化源远流长,是家庭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家风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家风文化传承的路径选择,以鼓励更多的家庭传承优秀家风文化,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今天的俞家后人总结出最新的"10字"家风家风家训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如何延续?从瑞安大沙堤俞氏家族,我们或许可以窥见其中的传承印迹。瑞安作为千年古县,素称"东南小邹鲁",其文脉绵长,名人辈出,底蕴深厚。瑞安市区道院前街与小沙巷一带,清朝年间,居住着"瑞安四大家族"中的两大家族,那就是一代大儒孙诒让与  相似文献   

4.
明卫红 《文化学刊》2023,(10):145-148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原生家庭,家风家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家族成员。一般说来,原生家庭家风正、家教好,家庭成员可以相对更健康地成长和成才。伴随着社会发展、物质繁荣和科技进步,部分家庭忽视家庭精神文化建设,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例如婚恋、对子女的教育以及赡养老人等方面。笔者从家训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内容及方式两方面,结合学校、社会、家庭如何协同育人做了粗浅的分析,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家训文化建设,更期待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同志曾经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根基。家风文化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传承传统文化最有力的载体,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塑优良家风,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赋予家风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这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郑氏家族的训示,依然在滋养一代代年轻人家风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处事方法和精神风貌,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良好的家风对一个家族发展至关重要。浙江浦江郑宅镇的郑义门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郑氏家族以廉俭孝义治家闻名于世,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太祖朱元  相似文献   

7.
庞茹 《文化交流》2016,(8):70-72
正作家阎文曾说:家训是传统文化映射在日常家教的璀璨结晶,更是一个民族精神血脉的不息流淌。《看见传承》一书所展示的厚重内涵,在当下仍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正能量。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用家训来教育、训诫家人、子弟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时中国人聚族而居,重视家风世泽,能够凝聚人心,形成良好的家族风气。人们一方面强调继承,向高贤大德学习,保持德行不坠;另一方面,努力做好自己,成为新一代的典范,将家风归炼成文字,便是家训。  相似文献   

8.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日常行为与话语中积累的风气与文化,无论是微观层面的个人,还是宏观层面的社会与国家,都与之息息相关,其具有重塑与改进的作用。革命先辈身上所具有的优秀中国共产党人的品格寓于其治家理念中,新时期对革命先辈的家风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陈云是一名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日常生活中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其治家理念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与实践价值,堪称共产党人治家理念的典范,对于当下的家风教育与传承具有诸多启发和现实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
家风是我国民族文化和传统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家风文化是中国古代人们在累世繁衍生息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生活作风与处世之道.重视家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家风文化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此,该文将从分析现代优秀家风的内容及特点出发,阐述家风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家风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并提出...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研究课题 任何文化都具有传承性。文化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活的流体,是沟通人与人、上代与下代、群体与群体、社区与社区等共存关系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每一代人都需要从上一代人那里承接社会文化的遗产,并把它传继给下一代人,使文化成为一个不间断的连续存在。每一个社会、民族或群体都通过不断继承既成文化传统,并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出新文化。 作为中国民间文化的一种特殊存在样式的家族文化,曾在漫长的岁月里影响了中国每一个家族的成员,它记录着家族的发源、生息、荣衰、升沉与变迁,成为一种群体的共通文化心理积淀与行为规范,深深地印记在各自的家族史上。由于各姓氏家族的特征不同,反映在该姓氏家族文化中的内容也各有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家族的发展,每一个姓氏所拥有的本姓氏家族文化内容,总是越来越丰富、厚重,于是便形成各具特色的姓氏家族文化。广义的家族文化包括家谱、家祠、堂号、堂联、字辈谱、家训、家教、家法、家范、义门、家族民间文学等。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家族文化则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折射出中国民间文化五光十色的生动内涵,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遗产,沟通着人与人、上代与下代之间的共存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永恒的力量源泉。传统优良家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符合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认同。红色家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对传统优良家风文化的延伸。党员干部应充分认识到家风建设离不开传统优秀文化的"根"和马克思主义的"魂",二者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主体。由此,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要以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动力,并在建设家风的过程中发展文化自信,坚定"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2.
牟氏家族历经明、清直至民国,绵延近二十代,不仅在"读书取仕"上成绩斐然,而且涌现出许多英才俊杰、贤达鸿儒。优良的家风是牟氏家族数百年来仕途通显、人才辈出、持续繁荣发展的内在支撑力。"耕读世业"是牟氏家风的主基调,其中,"读"即"好学重教",是家风中最独特的内容,也是牟氏家族逐步成为世家大族且延续昌盛数百年而不衰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来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与家庭美德的国家,河南作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底蕴,在历史的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家风家训,河南家风家训的弘扬对于现代家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提升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引领家庭社会正确价值导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此,本文就河南家风家训的历史脉络和价值内涵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韩国人在推广韩国泡菜上所做的努力和坚持让我们意识到,应该努力保护和传承中国的民族文化。本文首先介绍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与韩国的文化之争,其次从韩国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学习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缙云籍加拿大学者赵月枝,通过洞悉一个小小"烧饼中的乾坤",把为家乡人民传承耕读家风传统和探索中国乡村复兴道路作为桑梓情怀、乡愁感知,对"农耕文明何去何从""乡土情怀何去何从"的课题孜孜以求。  相似文献   

16.
满族农耕文化作为吉林省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然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给满族农耕文化带来了挑战。该研究旨在探讨满族农耕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以促进其保护和发展。满族农耕文化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家族和社区的凝聚力及传统和文化的传承。现代科技的发展提高了农耕效率,但也带来环境问题。满族农耕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可以通过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融合现代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来实现。通过这些措施,满族农耕文化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为吉林省的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和谐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华家风文明建设历史久远,博大精深,涵盖广泛,影响深远。倡导科学、进步和具有时代意义的家风文明,蕴含着丰富的育人思想资源,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习近平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是革命先辈们好家风、中华家风文明建设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凝结着中华家风文明建设的精髓。深入理解和认真研究新时代家风文明育人思想的根据、背景、内涵和实践要求,有更具体的观念、导向、表达和魅力价值,是遵循和实践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文化传承教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高校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具有传承文化的作用,还可以对历史文化进行创新,因此,研究高校文化传承教育的有效路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校与文化传承教育之间的关系,其次分析了高校教育对于文化传承教育的意义,最后论述了高校实施文化传承教育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以期对高校文化传承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中的传统文化是在城市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保留了一个城市中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全部成果。在山西省高平市,酒席文化的传承体现出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高平市酒席文化的渊源和内涵,发掘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索改革和发展的措施,深入挖掘文化传承过程中人们所赋予文化本身的重要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是高等学府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作为大学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承担着汇聚文化、建设文化、传播文化的任务.大学图书馆的发展进步与学校建设相辅相成、息息相关.探讨大学图书馆在学校建设中的任务,可以促进图书馆创新文化服务理念,提升图书馆文化服务能力,强化其在学校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