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网络流行语"厉害了我的哥"的语义、句式结构及其流行的原因,进而对基于该流行语产生的"厉害了我的X"和"XX了我的X"这两个语模进行分析。网络流行语具有生动活泼、幽默有趣的特点,但它们的生命力如何,还需要时间检验。  相似文献   

2.
2018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的"锦鲤"属于典型的"旧词新用",本文从语里意义、指称对象、使用语境描写了"锦鲤"的泛化表现,从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分析其泛化的主要原因,并从路径和特点总结出网络流行语"旧词新用"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ABB式网络流行语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构词方式,探讨了"ABB"式网络流行语的语义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网络流行语指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是一段时间内人们普遍使用的语言;是特定时间段内社会热点和社会心态的反映。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进行交际的重要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是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两个域之间相似性是隐喻映射的基本要素。从认知隐喻角度分析流行语隐喻语义映射机制和语义泛化,揭示隐喻在流行语流行过程中的运作机制,为流行语产生和迅速传播提供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人选择在网络上交流、抒发感想,一些网络流行语也随着网络的发展应运而生。如现今常见的网络用语"种草"与"拔草",这两个词有其原本的含义,但借助隐喻机制,在网络上有了另外的解释,即"旧词新意"的现象。除了"种草"与"拔草",很大一部分网络流行语的形成都要借助隐喻机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些流行语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发现语言的产生规律和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6.
网络流行语是在信息全球化背景下诞生并广泛传播的一种新型语言,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备受网民青睐,在现实社会和网络虚拟社会中不断泛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由于对某些网络流行语语义和使用不甚了解,而经常遭遇尴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顺势而为,不断创新工作理念,科学借力网络流行语泛化释放的正能量,不断提升语言美,创新网络舆情引导、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大学生形成时代发展所需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及健康的精神状态,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艺术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石月姣 《现代语文》2015,(3):111-114
网络流行语"咖"来源于闽南方言,表"某一类人"的意思,其语义泛化明显、概括能力强,有类词缀性质。"咖"属于名词性结构,可以表达复数意义。"咖"的广泛流行,填补了语义空缺,有诙谐调侃意味,符合大众对语言新潮、时尚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网络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极简化网络流行语,对人们的日常交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以三个典型的极简化网络流行语“yyds“”醉了“”绝了”为例,依次从语义特征、流行原因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对极简化网络流行语有一个更加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XX的说"是网络流行句式之一,本文对其进行语法分析,探讨其语义及句法功能,分析其来源及流行的原因,再结合日源流行语讨论网络流行语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0.
“雷”作为2008年的兴起的流行词汇,一直被频繁运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其流行的频度,散布度和流通度的不断扩大,其语义的演化也呈现出隐喻性语义泛化的特性,并最终实现流行语“雷”的词汇化.文章通过详实列举出“雷”的新兴语义及其语法功能来展示其演化进程,并从认知角度出发来阐释流行语“雷”的语义泛化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揭示出流行语语义泛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1.
说“尬”     
"尬"字目前在网络上甚是流行。本文从语义和语用两个角度入手,对"尬"当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并对其语用特点进行分析。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语言因素三方面考察"尬"系列流行语产生及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网络流行语"XX哒"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语音、语义、来源、演变、结构形成,以及其语法功能、语用功能,流行原因等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在微信、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的推动下,"宝宝"成为年度流行语,它以诙谐的方式被年轻人使用。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宝宝"这一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进行研究,介绍了流行语"宝宝"的使用情况,探究了"宝宝"一语的语义扩大、呈现言语童稚化倾向的特点,揭示了"宝宝"一语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各种理论的出现,为解读汉语网络流行语提供了新的视角。以"‘X精’格式""凉凉""上班996,下班ICU""我太南了"等网络流行语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隐喻转喻和概念整合理论、象似性理论、关联原则等方面,探讨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形成、认知心理和构成机制,从而对汉语词汇的语义演变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网络流行语是流行语的一种。本文对网络流行语"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的来龙去脉作了简要梳理,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究分析。一是语言学视角,主要包括结构、语义、语用等方面;二是心理学视角,分析了使用者的心理需求;三是论证了"显—隐—显"理论的现实性。由于网络流行语具有时效性,我们应该任其"自生自灭"。  相似文献   

16.
网络流行语既具有传统语言的某些特质,又兼具网络语言的显著特征,备受网民青睐。近年来,伴随三网融合,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笋,在大学生群体中不断泛化,并呈现出一些规律性特征,对大学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群体中泛化的表现形式、主要归因和实现途径,顺势而为,采取科学的因应措施,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舆情引领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网络流行语既具有传统语言的某些特质,又兼具网络语言的显著特征,备受网民青睐。近年来,伴随三网融合,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笋,在大学生群体中不断泛化,并呈现出一些规律性特征,对大学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群体中泛化的表现形式、主要归因和实现途径,顺势而为,采取科学的因应措施,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舆情引领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种草经济"火了后,自己拔的草跪着也要吃完 互联网语境下的"种草"早已不是林业劳动了,而是一种营销用语,用来指代"通过别人的推荐、分享从而想要购买同类商品"的过程,它和另一个网络流行语"安利"异曲同工.随着直播行业的火爆,这种给消费者拼命"种草"的行为,又被称为"带货",并催生出李佳琦、薇娅等"超强种草博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被XX"成为时髦用语,在网络上迅速蹿红。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通过分析"被"字句的语义特征,从模因论的角度探析其流行原因,总结"被XX"流行语的功能,希望能为人们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网络流行语"给跪了"自2012年见诸网络以来,呈现出了较强的生命力,使用人数不断增加,这与其语言学理据和历史文化渊源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搜集网络语料,对网络流行语"给跪了"进行了语义、语用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促进网络状态下流行语的历时演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