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1,(13):25-26
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家校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在孩子的感恩意识培养方面,家校合作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保证孩子对于整个社会有着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还能够使其自身的思想道德以及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因此,文章首先对家校合作的基本概述加以明确;其次,对感恩意识与父母教育之间的关系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家校合作形势下培养孩子感恩意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21世纪的社会对人才有了新的要求。在学校开展"家校合作"研究项目,将学校、家长及社区力量都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合作是格外重要的一个因素。论述基于家校合作,如何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黄艺娜 《家教世界》2023,(Z2):82-83
启蒙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加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使其人格得到不断完善。然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依靠园区教育,家庭教育同等重要。为此,本文首先论述了家校合作在学前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价值,然后就当前学前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关完善策略,以期更好地发挥家校合力,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玉 《文教资料》2021,(2):170-171
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展学前教育工作时,有效落实舞蹈教育对幼儿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相关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确保能够有效推进幼儿发展。本文首先分析开展舞蹈教育的重要价值,其次以此为基础,综合探究舞蹈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分别从课程教学目标、学习环境、现代信息技术、幼儿创新能力、家校合作与教师专业素质六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化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家长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已成为小学生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此,本文对家校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为加强家校合作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促进家校合作的应用,促进小学教育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6.
龚顺梅 《考试周刊》2011,(58):236-237
人应该有感恩之心,对所拥有的一切都心存感激。让幼儿学会感恩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很重要。通过多年的实践,作者总结出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有益经验:以身作则,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感恩;加强家固联系,使感恩教育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级学校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的有效指导.采用家校合作的模式,可以强化学校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本文分析家校合作模式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明确家校合作教育模式对于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作用,提出开展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其教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小学阶段,学校和家庭作为构建心理教育环境的两个主体,应该开展有效的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教育空间。但是从目前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来看,家校合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本文从家校合作的基本内容出发,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的途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可促进生涯教育发展。在确定了以促进学校和家庭间的沟通、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及促进学生生涯发展为目标的基础上,明确了家长协助学校、学校协助家长的内容,并提出了创设家校共育小组、开展家校合作生涯活动、开发家长生涯教学课堂和家长开展家庭生涯教育四种家校合作生涯教育的路径。通过明晰生涯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路径,为有效实施生涯教育家校共育,缓解生涯教育发展的困境,提升生涯教育的质量,促进生涯教育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班主任视角,对广州市中小学家校合作现状与对策展开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发现:大多数班主任对家校合作有正确的认识与做法,但观念与能力有待提升;大多数家长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教育工作,但参与家校合作的意识和水平有待提升;大多数学校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家校互动、沟通、合作,但家校共育水平有待提升;全市中小学家校关系总体和谐,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班主任对加强家校合作提出的建议值得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予以重视和采纳。建议: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教育合力;开展骨干培训,加强学校指导;密切家校联系,加强家校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打造广州特色。  相似文献   

11.
家校合作是提高育人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国际教育背景下,更应该通过家校合作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认知与目标的统一,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本文基于对各国家校政策的研究,并结合学校国际部家校合作的实践,对国际教育背景下家校合作的策略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12.
当下,对于中小学生的教育,家校合作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但从开展的程度和效果来说,还处于相当滞后的状态,特别是农村家校合作还没有总结出比较成功的经验和构建成比较有效的模式.本文在分析其滞后原因的同时,研究其相应的解决策略,并在实践中创建适合农村家校合作教育模式,对促进农村教育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以农村中小学开展假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的尝试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教育方式创新途径为依据,首先分析农村中小学开展假期感恩教育的基本情况,其次从让学生体验亲情、懂得感恩、家校合作,增强教育效果和教师整理素材,总结归纳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农村中小学开展假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的策略,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家校教育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家校教育合作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自觉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家校共同达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构建和完善家校教育合作的科学、可持续的合作机制来有效促进家校教育合作,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对促进其健康人格和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当前普遍存在的幼儿感恩意识缺失,分析其原因,幼儿园通过与家庭和社区合作,三位一体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6.
当下,对于中小学生的教育,家校合作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但从开展的程度和效果来说,还处于相当滞后的状态,特别是农村家校合作还没有总结出比较成功的经验和构建成比较有效的模式。本文在分析其滞后原因的同时,研究其相应的解决策略,并在实践中创建适合农村家校合作教育模式,对促进农村教育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家校合作已经成为学生培养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培育不仅需要学校对进行教学实施,还应该由家长进行教育辅助,从而能够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共同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对中学英语知识的学习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本文首先针对英语素养概念和家校合作在提高中学生英语素养中的意义进行阐述,然后分析家校合作下中学生英语素养培养原则,最后提出家校合作下中学生英语素养培养策略,包括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正确学习习惯、做好学习指导陪伴以及加强英语活动参与。旨在可以利用家校合作的方式进行中学生的英语素养培育,促进中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有效的家校合作不仅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家校合作能力是家校合作成功开展的重要前提,是形成育人合力的关键因素。教师家校合作胜任力存在认识不足、缺乏内生动力、角色错位、工具化与功利化、缺乏沟通策略等问题。基于萨提亚家庭模式,应从深化教师对家校合作的认识并树立协同育人观念、坚定学生独特生命价值的积极信念、培养教师系统性思维、促进教师自身全面发展、加强教师沟通技术等五个方面提升教师家校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学校是当前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主体和场所,同时也承担着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和价值引导的义务,应该借助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高水准的心理教育。基于小学生体现出的认知能力和探索兴趣,学校需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将多种教育资源纳入教育引导中。家庭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教育需要关注的资源,应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强化心理教育的质量,给幼儿带来更好的行为引导和思想教育。主要思考家校合作在心理教育中呈现的重要性,分析有效开展心理教育的策略,希望提高心理教育的最终质量。  相似文献   

20.
幼儿感恩教育,就是让幼儿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和关爱,从而产生感激和报恩的意识,并主动地去关爱和帮助他人的一种活动。让幼儿学会感恩对其一生的发展很重要,开展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可见,幼儿园的感恩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如何开展幼儿感恩教育呢?现谈谈我的教育经验。一、感恩教育从我做起在每天的言行举止中,我们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