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沿线积淀了无数宝贵的文化遗产。而如今,丝绸之路不仅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一带一路"愿景的重要基础。"一带一路"建设,文化应该先行。作为一家研究型专题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希望以一种科技保护的独特视角切入丝绸之路研究,讲好丝绸之路故事。2014年6月22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配合"一带一路"愿景,促进文明互鉴,弘扬丝路精神,近6年来,中国丝绸博物馆连续举办丝路主题系列展览。  相似文献   

2.
正丝绸之路虽以丝绸作为名字,但丝路上交流的却不只是丝绸和丝织技艺,它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丝绸之路周举行的文物海报接力,利用网络传播将这些记忆串联成线,让我们在欣赏精美海报的同时,也能更加了解丝绸之路,更深地领悟丝绸之路所传达的精神。一场有趣的接力活动,从2020年5月13日起在微博上火热地开展起来。这就是"2020丝绸之路周"中"一花一世界:丝绸之路上的互学互鉴"展上的丝路文物海报接力活动。  相似文献   

3.
<正>5月18日—21日,北京市委外宣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合举办"丝路大V北京文化行"活动。这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北京市举办的首场丝路沿线国家资深大V集体采访,也是北京市联合中央外宣媒体打造丝路沿线国家媒体合作的又一品牌活动。来自土耳其、俄罗斯、埃及、约旦、阿富汗等七国14位丝路大V徜徉古都中  相似文献   

4.
正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无数文化遗产,这些承载人类文明的宝贵文化遗产为全人类所共有。2014年6月22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3年后的2017年6月22日,"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科技成果展"在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从公元前5世  相似文献   

5.
正自从习近平主席去年9月发出与沿线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和10月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以来,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并普遍予以肯定。但同时,也有不少境外媒体对"新丝绸之路"构想的战略意图妄加猜测,甚至有意进行误读和误导。如何做好"一带一路"对外宣传报道成为新时期一个重要课题。近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中国媒体丝路行"跨境采访活动,对此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科学出版社2017年7月17日出版该书聚焦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维度,包括中国政府的目标和政策、丝绸之路沿线中外企业的战略、中国和北欧-波罗的海国家的贸易和投资、欧亚大陆桥和物流、新丝绸之路对中亚经济的影响、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资金支持的新机构、新丝绸之路沿线的跨文化挑战和中外合资企业;评估了该倡议对如下经济领域的直接影响:物流服务,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6月8日,为期5天的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在宁波开幕,浙江与中东欧投资洽谈、贸易展览、人文交流……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交流精彩纷呈。浙江宁波曾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演绎了一幅商贾往来、文化交融、互学互鉴的历史画卷。从"以港兴市"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动,海上丝绸之路又上演现代版本。迈着开放包容的脚步,宁波从2000多年前海上古丝绸之路走来,如今进入了"一带—路下的中东欧黄金时间"。  相似文献   

8.
正早秋时节的9月22日,我们沿着丝绸之路来到被称为"塞外江南、北凉古都"的甘肃高台。车行处,看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的指路牌。虽然此行重在考察丝路古迹,但我还是对当地接待人员提出了参观的要求。纪念馆门口有一方横碑,毛体的馆名在夕晖映照下熠熠生辉;底座由花  相似文献   

9.
正一"一带一路"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从此拉开"一带一路"的序幕。"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陆上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该倡议的主旨,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发展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亚欧非多国媒体共同发起的"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于2016年8月26日正式成立。来自全球五大洲50个国家和地区的78家媒体机构,400多名海内外嘉宾齐聚北京,共同出席见证。这是首个以丝路为纽带,面向全媒体的国际影视媒体联盟,翻开了"一带一路"媒体合作的新篇章,将有效促进丝路沿线国家媒体融合与文化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电视国际传播迈  相似文献   

11.
潮汕侨乡位于广东东部沿海,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人文环境,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潮汕地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文化(潮州工夫茶、潮剧、潮绣等)享誉海内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又为潮汕文化的海外传播带来了新机遇。本文主要探讨潮州工夫茶海外传播的困境,并提出具体的传播策略,以促进潮州工夫茶等潮汕文化的海外传播,增强潮汕地区与丝路沿线各国各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建设,进而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意义2013年9月3日-13日,习近平主席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四个国家进行国事访问并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习近平此次对中亚四国的访问尤其是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阐述了对"丝绸之路经济带"1的定位与期许,旨在宣示中国对于中亚以及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  相似文献   

13.
吴明海 《文化学刊》2015,(3):175-176
儒家伦理与商业精神并行不悖,孔子精神与丝路精神息息相通,建议"一带一路"的新丝路沿线系列布点孔子学院,这对保持沿线多元文化生态平衡以及人们跨文化沟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福建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大省,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往来密切,沿线特别是在悠久的历史交往中,建立了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友好往来的人际基础、文化基础和民众基础,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这些独特优势,加强福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福建及中国形象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辐射力、影响力,既有助于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整体进程,也事关"一带一路"国家倡议顺利推进的全局。  相似文献   

15.
2013年的秋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东南亚时,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引起国际社会和沿线国家的热烈反响。"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充满东方智慧、致力于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国方案。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是大家共同的事业。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开局良好,我们应凝心聚力、乘势而上,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促进民心相通,需要夯实沿线各国路相通、心相连的民意基础,使各国人民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相逢相知相敬,让亚欧非大陆上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们携起手来,打造沿线各国人民相互欣赏、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实现合作共赢,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坚持互尊互信,筑牢合作共赢基础;坚持开放包容,把握合作共赢机遇;坚持务实创新,激发合作共赢动力;坚持和平发展,守护合作共赢之路。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为亚欧非3个大陆开启了广阔的合作前景,得到了沿线各国的高度认同。3年来,合作成果颇丰,如新亚欧大陆桥、中巴、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建设正蓬勃开展;中印尼高铁合作、中非合作等合作样板获得国际认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资金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习近平主席向世界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努力把中国的发展与沿线各国的发展对接起来,让沿线各国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得助力。3年来,中国各省区市也把各自的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对接,积极推动新一轮的开放发展。陕西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  相似文献   

18.
<正>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或"现代丝绸之路"),是惠及各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建项目,是沿线国家的共同事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目前的重点是推动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在内的互联互通。深化沿线国家智库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智库的专业研究能力及对政府和公众的影响力,对促进各国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是增进对现代丝绸之路建设"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理念历史认同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正自古以来日本就对古丝绸之路非常向往,因为那是日本全方位地学习中国、编织日本梦的素材。来自丝路的精美的紫檀五弦琵笆是日本教科书中选定的精品,日本地名中的"九十九里海滨"、流行歌曲《月沙漠》和名作《敦煌》等,无不反映了丝路情节之悠久。2014年在巴黎举办了"蚕绊——皇室养蚕与古代丝锦及日法丝绸交流"的展览,解说词中明确提到:养蚕的发祥地是中国。据日本最早的史书《日本书纪》记载,皇后主持参与的祭祀养蚕仪式始于八世纪初。  相似文献   

20.
戚永晔 《文化交流》2015,(3):36-40,2,1
从浙江走出去又回到家乡的著名画家谢振瓯,四十余年专注于丝绸之路题材的创作,硕果累累。这篇"丝路画题"访谈描述了画家笔下的丝路风情,展现画家的心路历程,从中发掘出画作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承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