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明代经筵制度作为明代文官政治重要衍生物之一,同明代内阁制度、言官制度、诤谏、票拟、封驳等诸多制度与现象一起,构成了明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明代经筵制度的爬梳及对其演变规律的总结概括.进而探索明代经筵制度同帝王、内阁、宦官势力错综复杂的关系,是我们把握明代政治生活特征及其规律的切入点之一,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明代考据学是明代学术史的重要内容,对于明末清初学术风气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四库全书总目》中著录明代考据著作之体要为考察对象,可以洞见四库馆臣这一学术共同体对明代考据学的认识,包括馆臣对明清考据学关系的认识,即承认明代考据学对清代考据学"导夫先路"之功。相对于明代理学末流空疏的学风,馆臣对于明代考据学著作无疑更是偏爱,但由于无法与乾隆时期日趋缜密的学术风气相比,馆臣也对明代考据学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相似文献   

3.
明代经筵是在继承宋朝经筵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有明一代,经筵对皇帝起着教化的作用。经筵亦是明五礼之一嘉礼下的重要礼仪,以帝王为中心的宫廷礼仪规范。观察经筵在明朝政治生活中的具象,分析明朝经筵的特点,对明朝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王夫之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宗旨研经立说。其《诗》学著作《诗广传》对《诗序》的众多突破与发展,在当时的《诗经》学著作中独树一帜,得益于其"拟议变化"的《诗》论观。在"拟议变化"《诗》论观烛照下,王夫之沿着经世致用的解经思路,将《诗经》阐释与时代风气和政治紧密结合,能够对《诗经》学讨论的传统问题提出新见,开拓新的解《诗》路径,体现了明清之际遗民经学的学术风貌。  相似文献   

5.
《周易赞义》是明朝中期关中学者马理解《易》著作。马理说"《易》之为书有转祸为福之理,有以人胜天之道",因为"孔子赞《易》于周",故马理把其易学著作取名为《周易赞义》,表明了他学《易》解《易》尊孔学孔立场,也说明了他的学术传承和学术脉络。  相似文献   

6.
经筵讲读是宋代学术史上的重要现象,对宋学形成和发展有推波助澜之功。将包括《诗经》在内的经筵讲读制度化是从仁宗开始的,这一时代的经筵讲《诗》在继承《毛诗》、《郑笺》的基础上,时有发挥,有着明显的通经致用色彩,其诠释方式也体现出由名物训诂为主向义理诠释为主的过渡趋势,对其后《诗经》宋学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安徽三祖寺解缚石又名传法石,一般认为是因三祖僧璨在该石上为四祖道信"解缚"而得名,石上"解缚"二字为明代周柳塘题周思久书。但仔细爬梳佛教典籍和三祖寺历史资料可以发现"解缚"典故的最早出现是在五代时期的《祖堂集》中,与之同时出现的还有另一个以石头希迁为主角的"解缚"故事。"解缚"二字的题者周柳塘与书者周思久实则为同一人,是明代著名学者、教育家。解缚石第一次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的出现是在当代编撰的《中国禅宗三祖寺志》中。  相似文献   

8.
沈守正的《诗经说通》是明代众多《诗经》学著作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在《诗经说通》中,沈守正采用了"通其滞义、归之合并"等解《诗》方法,以文学文艺之眼光解读《诗经》,取得了较大成就,充分体现了晚明《诗》学发展的新特征。同时,由于时代等因素局限,沈守正在解《诗》时也难免存在不足和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9.
明代经学以科举化为首要特点,其经学诠释传统发展至后期,出现了以《四书蒙引》《易经蒙引》《四书存疑》《易经存疑》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经典诠解著述.它们以羽翼明初官定《四书五经大全》为旨归,不断为明代中后期程朱理学的发展注入新血.这些渐次完成的程朱理学诠解著作,在明清经学转型中亦扮演重要角色.它们在传衍过程中逐渐并行并称,乃至形成"蒙存浅达"的固定话语,甚或成为明代经学的标签化表述,在清人反思明代学术之弊的语境中被反复使用."蒙存浅达"的话语生成史,直观展现了明清经学的嬗变进程,也蕴含着清代学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明代经学以科举化为首要特点,其经学诠释传统发展至后期,出现了以《四书蒙引》《易经蒙引》《四书存疑》《易经存疑》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经典诠解著述.它们以羽翼明初官定《四书五经大全》为旨归,不断为明代中后期程朱理学的发展注入新血.这些渐次完成的程朱理学诠解著作,在明清经学转型中亦扮演重要角色.它们在传衍过程中逐渐并行并称,乃至形成"蒙存浅达"的固定话语,甚或成为明代经学的标签化表述,在清人反思明代学术之弊的语境中被反复使用."蒙存浅达"的话语生成史,直观展现了明清经学的嬗变进程,也蕴含着清代学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熊过是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熊过的散文集中于其著作《南沙先生文集》中,虽数量不多,但题材多样,思想丰富。他的各体散文集中表达了熊过在文学上主张真性、政治上坚持为君分忧以及仕途生涯过程中的心境变迁等方面的内容,既有对环境、时事的关注与评议,又有自己人生状态的展现与表达,为研究熊过其人和明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12.
孙应鳌是明代杰出的教育家。他先后任陕西提学副使、国子监祭酒、经筵讲官,所在革故鼎新,实意作人,为一代有名士师、帝师,推动了明代全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晚年家居清平,建学孔书院,著述讲学以终,有功于明代贵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他的教育思想,见于《谕陕西官师诸生檄文》、《寄学孔精舍诸会友琐言》、《淮海易谈》、《四书近语》诸专著,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极具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明代万历晚期到清代乾隆时期,出现了许多《诗经》文学评点著作。明清之际《诗经》文学评点的兴盛,与宋代以来诗话对《诗经》的文学阐释,晚明评点学的繁荣,明代心学的盛行,及八股文取士等因素有关。评点《诗经》是一种文学读法,但也保留着传统经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邢台学院学报》2019,(1):41-44
明代顺德府为直隶八府之一。嘉靖和万历时期纂修的《顺德府志》中都辟有《艺文志》专章,是当时顺德府的文献和典籍集合,为我们了解明代中后期顺德府的典籍流传情况,以及汉代以来顺德府的学术成就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两种《艺文志》所收录的文献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体现了明代国家和顺德府本地在思想、政治、习俗、社会面貌等方面的一些特点,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重视和深入挖掘这些信息,对于推进明代历史和区域传统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杨》是明代大学者陈耀文专门订正杨慎《丹铅》诸录的舛误而写的考据学著作。《正杨》的主要内容有四方面:一是纠正杨慎引证材料之误;二是揭发杨慎伪造古书之过;三是批驳杨慎论证之失;四是补杨慎说之不足。《正杨》在学术史上有重要意义:一是通过论争使许多学术问题愈辩愈明;二是在论争中逐渐建立起学术规范;三是纠正明代空疏学风,逐渐形成求实重据、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  相似文献   

16.
公元1644年,甲申之变,天崩地解。随之而来的是自明代中后期开始显现的由于学风空疏而导致的传统儒学道统危机达到顶峰。面对刻不容缓的危机,在朝在野的理学士人共同掀起一股"崇实黜虚"的实学风气力图扭转颓势。其中,整理学脉以传承道统是其当务之急。一时间,编写学术史著作,整理学脉以传承学统,辨明道统之风气大开。康熙年间,庙堂理学家熊赐履所著《学统》便是此种风气的产物之一,《学统》以程朱为宗,对清初政治与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明代词选论     
明代词选的编纂与《草堂诗余》《花间集》关系密切,以此为线索观照明代词选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看到明代词选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明前期的"草"色凋零、明中期的一"草"独秀、明后期的"草""花"逞艳、明末的"草""花"突围。词学家用编纂、刊刻词选的方法参与明代各个时期词学观念的论争;词选的编纂、刊刻与不同时期词学热点的生发呈现出热烈的互动关系,研读明代各个时期的词选,即可把握明代词学理论的发展规律与论争热点。  相似文献   

18.
经筵是宋代倡导文治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帝王教育制度,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与研究。梳理近20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对经筵的界定及其沿革的考证、对经筵制度的研究、经筵中师道之争、经筵官对政治的影响、经筵中经学的传播、经筵官考和经筵制度的意义与作用等七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宋朝经筵研究现状进行了评判,提出了后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每个名物下都有释名,对其命名之源都做了解释,但有些药名的释名是存疑或空缺的。对于这些药品名称的来源,他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科学态度,宁缺勿滥,不作强行妄解,而是存疑,且直言名义不解或未解。这种学术态度是值得肯定的。本文从训诂的角度对《本草纲目》中的部分未释名项进行了补释。  相似文献   

20.
《孝经》是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列为《十三经》之一。各朝对此书均有疏证,但号为"儒风丕变,庠序日盛"、"以文而不以武"的金代,仅白贲《孝经传》一种,未免太不相称。民国二十一年(1932)《重修滑县志》卷六靳一玉《滑州重修学记》,透露了金人撰有《孝经直解》一书的信息,本文由此考证出作直解者为河平军节度使奥屯忠孝。《滑州重修学记》记述了奥屯忠孝"王道之基,莫先教化;教化之源,始於学校;学校不立,何以化人"的重教主张。金朝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迫切需要巩固政权以维持统治。金与南宋对峙了一百多年,凭的不只是军事上的优势,奥屯忠孝之作为,便是一个明证。金代留传下大量的重修学庙的碑记,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献。《滑州重修学记》关于《孝经直解》的记述,为辽金艺文志的著录增添了新的内容,是值得重视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