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窦桂梅老师是"新生代"特级教师的领军人物。短短几年时间,从《再见了,亲人》《秋天的怀念》《圆明园的毁灭》到《晏子使楚》,从"三个超越"到"三度",窦桂梅老师越来越成为争议人物,毁誉不一。就在《晏子使楚》之后的座谈上,窦桂梅老师又语惊四座——"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文本我解读",招来一片非议。  相似文献   

2.
以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为框架,以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文本,从宏观(全文叙述的情节所体现的主旨)和微观(小说言语的词句细节)的角度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特色语言——反讽分析,结果表明关联理论运用于文学批评不仅可行,而且突破了结构语言学的框架,把语言学阐释和文化批评、心理学批评连接了起来,实现文学文本的整体性认知——既有文本内部的细致探究,又有外部历史文化背景的宏观考量,可谓内外兼顾。因此可以说,关联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创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正>按理说,对于教师们而言,出现在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中的选文《项羽之死》,其教学重点是不言而喻的——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们赏析文本中的项羽形象。不过依旧还有老师将情节的梳理、文言语法知识的归纳视为教学的重点——这种教学处理首先就与单元目标相脱节。此外,有些老师倒是重视"形象"教学了,不过纵观整节课的文本解读,其对项羽的形象分析过于表层,比如从"垓  相似文献   

4.
<正>苏州推行教学"七认真"管理已经多年,其中"认真备课"列为"七认真"之首。认真备课的第一步就是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文本解读的正确与否,解读得透彻与否,是老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说也奇怪,常被语文老师挂在嘴边的"文本解读"一词,《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收录。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有收录:"通过分析来理解。"那我们语文老师如何理解"文本解读"呢?文本解读就是对文本的理解。文本理解的价值在  相似文献   

5.
黄玉峰老师《从自恋到自杀——我读屈原》(《语文学习》2012年第6期,下称《从》)称:"他封闭在自己营造的世界里,一边怨恨,一边难以自拔地陶醉着",认为屈原人格中包含强烈自恋因素,屈原之死完全出于个人的不满.这可谓"新瓶装旧酒","旧"的是现代人颠覆经典、疑古成风之病,"新"的不过是精神分析的方法背景."自恋"(Narcissism)一词源自希腊神话,也就是黄玉峰老师叙述的水仙花的故事,在精神分析学那里指个体像对待性对象一样对待自己的态度.《从》文看似细读文本,却处处流露出解构文本、瓦解经典的冲动,更背离经典教育的本来目的——在不断揣摩先贤智慧的过程之中滋养灵魂,提升心智.  相似文献   

6.
在听虞老师《"诺曼底"号遇难记》之前,看到他给学生的文本,发现第六自然段是这样的:"船上一共有——人,——。"觉得挺奇怪的,课文中怎么会有空白呢?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文本的微观细读关联着教与学的相生相长。高校致力于中学语文阶段课本内容研究的孙绍振老师和钱理群老师为我们微观细读做了明确的指导与示范。本文借《解读语文》一书,聚焦于鲁迅的小说——《祝福》,阐明笔者对文本不可无"我"的理解和思考,进而强调微观细读于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在《水浒传》的叙事结构中,以情节的单线结构构成了文本的表层结构,在这表层中,由"洪太尉误走妖魔"到"神聚蓼儿洼"构成《水浒传》的主要脉络,使得单线结构曲化为圆线,最后又围绕"无(聚)——有(散)——无(聚)"这个结构构成文本的潜隐圆形结构。本文还探讨了圆形结构产生的深层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3月23日,笔者在第三届全国中学语文名师成长课堂展示研讨会上,观摩了刘恩樵老师的研讨课《柳叶儿》。这节课的基本流程如下:(1)教师朗读文本,学生听读。(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话题——"你觉得,在《柳叶儿》中作者对‘那年月’有着怎样的感受呢",课堂得出结论——"文本中的‘苦’、‘乐’、‘涩’可以概括作者对‘那年月’的感受"。(3)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活动一:引  相似文献   

10.
徐娟 《海外英语》2011,(1):232-233
《小镇畸人》是美国文学的先驱舍伍德·安德森的最重要的作品。文中塑造了一系列"畸人"的形象,以年轻记者乔治·威拉德为主线贯穿其中。该文立足文本批评,以A.J.格雷马斯的结构主义"符号矩阵"(semiotic retangle)为语言学模型,以乔治·威拉德在小说中的地位为切入点,分析研究文本的深层结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开东老师关于《寒风吹彻》一文的教学设计,给我深刻印象的有如下几点:一、整体设计层次清晰。从有关评论导入文本解读;用鱼骨图展示文本结构;透过语言表层探究思想内涵;抓住"反常之处"追究文本主旨。二、文本内容解读披文入理,分析深刻。整个解读过程始终依据文本语句,不乏精彩之处。例如:"人的生老病死的生命冬天,则是所有人  相似文献   

12.
窦桂梅老师是“新生代”特级教师的领军人物。短短几年时间,从《再见了,亲人》《秋天的怀念》《圆明园的毁灭》到《晏子使楚》,从“三个超越”到“三度”,窦桂梅老师越来越成为争议人物,毁誉不一。就在《晏子使楚》之后的座谈上,窦桂梅老师又语惊四座——“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文本我解读”,招来一片非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安石先生和高名凯先生主编的《语言学概论》曾长时期被国内语言学界尊为经典的“老三篇”之一。所以读大学时 ,我就仰慕安石先生英名。 1 985年我随安石先生学习理论语言学 ,徐通锵老师主持教研室会议 ,第一次郑重其事把我介绍给安石先生 ,安石先生朴实谦逊、平易近人 ,年龄比我想象的要年轻得多。北大语言学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融洽。安石先生主要上《语言学专题》和《理论语言学》课。当时 ,朱德熙先生上《汉语语法分析》课、叶蜚声先生上《外国语言学史》课 ,还有徐老师的《历史语言学》、陆老师的《语法研究》、郭老师的《汉语文》…  相似文献   

14.
<正>陈建伟教授在《为写作的阅读》中谈到:"阅读教学中,应当从整体阅读中把握文章为着主题表达设计的结构方式。还应当在段落分析中仔细领略文章的表现手法,从而使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要领。"在日常教学中,我借鉴优秀课例,从写作技法这个角度,提炼文本阅读对写作的借鉴作用。一、挖掘文本,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设波澜的能力杨朝青老师在《读写结合的方法》中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抓写作知识和技艺的学习,更要抓写作思维的训练。"执教王鼎钧先生散文《那树》时,学生首先  相似文献   

15.
以黄玉峰老师《老王》一课的教学为例,探索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自觉"境界的两层含义:一是文本解读中的"自觉"——具体做法有:读出文本的应有之义;读出教师自我,"把自己放进去","把时代放进去";以细读的方法,读出文本的深意。二是教学活动实施中的"自觉"——自觉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自觉遵循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性;科学处理课堂上教师讲多讲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学会用"推测"策略讲述"故事"是小说阅读关键能力之一。台湾作家许哲荣在《小说课——折磨读者的秘密》一书中指出"每篇好小说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谜"。满子玲老师就是用"推测"策略向孩子们讲述了《恶梦枕头》这个"故事"。所谓"推测"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中根据文本的线索、自身的背景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  相似文献   

17.
《福建民间文书》是明清以来福建地区百姓各种交易的真实记录,具有十分珍贵的学术价值。本文分别从俗字和别字、生活用词和行业用词、行文简省的特点,以及"重文"和"花押"符号等方面,考察《福建民间文书》的主要文本特征。文书文本特征的考察,将有助于提高《福建民间文书》整理的质量,也为该书的史学、农学、法学、档案学和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要让中学生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各种混杂的观念与行为中辨别是非,明确事理。为此,我在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从方法论的角度切入,构建了"情境感知——文本阅读——正反辩论——观点强化"四环节"明理型"模式。下面以主题班会《偶像与自我》的交流辩论为例,具体谈一谈这一模式的应用。我首先选择了阅读文本《透视"追星"》,把文本发  相似文献   

19.
为阐发教师对文言文本的"发泡"功夫,张伟忠老师在《语文学习》2011年第4期《还原文本丰富性 提高学生感受力》一文中以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为样文,做了一个较为深入的文本细读示范.该细读探幽入微,卓见迭呈,令人折服,不过张老师对苏文情感复杂性的把握似嫌不够,自觉抑或不自觉间陷入了"言必归旷达"的苏文解读魔圈.  相似文献   

20.
司先芳 《学语文》2013,(4):79-80
对于同一文本.不同的语文老师的理解不尽相同,对文本的解读方式、教学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下面对赵东晓老师的《让学生在赛课场上精彩起来——(乡愁)教学实录及评点》和由余宏彬执教的《(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进行比较分析,看看不同教师教学同一文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