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友 《文化交流》2013,(9):41-43
"一部戏剧史,半部在浙江。"目前,浙江省有56个剧种列入省级"非遗",24个剧种列入国家级"非遗",因而被称为"戏剧大省"。但据浙江省政协文卫体委员会和浙江省戏剧发展促进会调研,只有14个剧种可以登台表演,有11个剧种已经进入濒危状态。如在千岛湖畔的淳安县,古属睦州,睦剧全盛时有90多个剧团,300多名艺人。而现在县里只有一个睦剧团,戏称"天下第一团"。为此,浙江省文化厅专门制订  相似文献   

2.
“传化艺术团又下乡演出了”乡亲们带着喜悦奔走相告,古老的小镇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一段悠扬的二胡声,伴着那些熟悉的唱词从戏台上传来。台上,水袖青衫,隔帘顾盼;台下,人头攒动、其乐陶陶。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之一的《德清扫蚕花地》新近出版. 德清蚕桑史起源可追溯至距今五千年前马家浜文化晚期新石器时代.扫蚕花地是集众多桑蚕民俗之大成的民间歌舞,至少也有上百年历史.2009年,德清扫蚕花地习俗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还入选《中华舞蹈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等书籍,享誉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4.
正品一道招牌菜,就是在回味一段历史。2020年6月28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承办,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支持的"非遗薪传"浙江传统美食展评活动,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拉开帷幕。共有118个非遗美食项目报名参评,最终有30个项  相似文献   

5.
张玫 《文化交流》2016,(9):40-44
正昆曲作为一种"口传心授、活体传承"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有一代一代昆曲传人的坚守与传承,今天的昆曲艺术园林姹紫嫣红,现出勃勃生机。而浙江昆剧团的传承和发展,更具有薪火相传的当代意义。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百戏之祖"。而作为文化大省的浙江,更是中国戏曲的桑梓之乡。  相似文献   

6.
文俊 《文化交流》2017,(12):44-47
正自2003年初"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走入全面、整体性的保护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也就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不是物,也不是人,而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  相似文献   

7.
正人物名片茅威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曾任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现任百越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从艺40年,曾五次荣获文化部颁发"文华表演奖",两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后又荣获"梅花大奖"。代表作:《五女拜寿》、《陆游与唐琬》、《西厢记》、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相似文献   

8.
洪俆 《文化交流》2017,(4):68-71
正2016年11月30日,世界认识中国的又一个重要标志——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本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申报时有五省十个地点作为节气民俗的展示代表,浙江省占其四,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为第一个——九华立春祭。  相似文献   

9.
郭艺 《文化交流》2005,(5):51-52
浙江省对民间工艺美术开展了一次地毯式的普查,查清或发现我省民族民间艺术项目多达数千项,并对134个项目进行补助,首批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64个。在普查基础上,不久前在浙江杭州西湖美术馆举办了浙江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凡是看过浙江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  相似文献   

10.
吴川飘色艺术是广东省吴川市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是一门集戏剧、音乐、美术、魔术、杂技、力学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2000年,正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发掘、保护这一民间艺术,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探索性地用工笔人物画的绘画方式来表现和记录吴川飘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吴川飘色的实践记录和历史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吴川飘色艺术为中国工笔人物画艺术的创作提供的民俗性素材,具有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外大传播》2009,(11):17-17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22个项目。  相似文献   

12.
赵征 《文化交流》2008,(10):34-3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财富、文化血脉和历史记忆,这是参加"中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鄞州论坛"的两国民俗学家的共识。参加本届论坛的记者强烈地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东风在中国的大地上劲吹,激起无数绚丽的浪花。循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价值、传承人和保护开发这一思路,在大视野中撷取几朵活态的浪花,借以折射文化遗产之海的壮阔丰博。  相似文献   

13.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群体共同创造的特色体育项目,具有该民族或群体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这些内涵和价值可以促进高校学生形成"完全人格"和落实"立德树人"。当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外来文化冲击高校应承担起传承中国本土体育文化的责任。在传承过程中,高校应根据地理位置和自身专业特色,选择优秀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避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形式化传承。高校还应建立研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团队,并与地方政府合作,保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整体性与流畅性传承。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春天,集结了浙江省博物馆新馆区、浙江图书馆新馆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浙江省文学馆的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它将以省内体量最大,集自然、人文、艺术、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复合文化综合体的姿态,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的文化地标。作为浙江省"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文化建设项目,之江文化中心以"国际一流、中国特色、浙江元素"为理念,其目标是打造一个标杆性、聚人气、促消费、有机活态的新型文化综合体。  相似文献   

15.
历史寻踪 "金华昆曲在武义,武义昆曲在陶村." 武义昆曲是昆腔流传在金华一带、并辐射浙中其他地区的支派,因常年演出于农村草台、庙会、祠堂,以农民为主要观众,语言较为通俗,故又称之为"草昆"(这只是与魏良辅、梁辰鱼改良后的昆腔水磨调、即"正昆"相区别而言).武义昆曲能够传唱百余年,离不开世代陶村人对它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10年前,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6.
思想对行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既要"原汁原味",也要"与时俱进"。政府、各级保护部门、传承人、研究者,在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的前提下,突破传统观念藩篱,树立正确的观念,以发展的、历史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做好保护、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浙江省江山婺剧的"耍牙"绝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沉寂了许久的"耍牙"绝技及其传承人周春荣再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然而不幸的是,前不久,85岁高龄的周春荣因病溘然辞世。本文记录老人艰辛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苦难中走进"草根梨园"1926年8月,周春荣出生于浙江  相似文献   

18.
"抢救第一"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之一,而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实施的抢救性保护,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首先,从现代化、城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冲击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亟待加强。其次,历时性地回顾了我国运用抢救性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的实践,通过一些实例凸现出已取得的成效。最后,厘清抢救性保护应树立的正确理念,并紧密联系非遗保护工作的实际,提出如何全方位地进行抢救性保护,以及运用数字技术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和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年例"作为茂名人独特的"贺年例会",于2012年列入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茂名地方特色文化名片。茂名年例文化具有国内优秀民俗文化的积极基因,具有"善待八方客,极尽一好心"的优秀内涵,具有记住乡愁、凝聚民心的巨大向心力,具有多元文化融合、多种文化竞相生辉的魅力特色,是遗落乡间的文化密码,是值得茂名人认可、坚守和弘扬的大众文化、优秀民俗。  相似文献   

20.
正木拱廊桥营造技艺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亟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国家文物局正式将闽东北、浙西南具备条件的22座木拱廊桥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6年9月,其中在浙江泰顺的3座因台风洪水侵袭坍垮。经抢修,一年后它们重新在原址傲然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