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国新书目》2023,(8):68-71
<正>本丛书精选醒狮、龙舟、南拳、广绣、玉雕等五种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通过精美雅致的图片,言简意赅地向读者介绍了非遗产品的发展历史、工艺特征以及文化价值,兼具故事性与实用性,方便读者迅速掌握该类非遗产品的核心认知。国内:非遗传承设馆进校广东南拳一直占据着中国武术的半壁江山。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组织开展“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对全国传统武术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经过整理,确认了129个拳种,其中广东南拳就占了23个。可惜这些拳种大多只是作为名目存在,有传承人的非常少。步入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环境改变,  相似文献   

2.
牛广 《兰台世界》2012,(36):84-85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尤其是宋代,作为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为中国军事武术和民间武术的发展赋予了鲜明的历史时代特色,为后世中国武术向巅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带来了文化生态空间的改变,我国许多传统文化正在慢慢地衰落。作为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文化也同样日渐式微。目前,武术文化资源保护、武术文化传承、武术产业发展、武术行业管理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为此,笔者参与了2017年南风窗"调研中国·广州观察"博士社会调查专题项目,带领团队在广州、佛山、东莞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此调研项目得到了南风窗杂志社的大力支持,最终形成了一份2万余字的调查报道。基于此次调研,笔者对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相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4.
袁斌 《新闻爱好者》2010,(6):142-143
从武术文化的形成与演变入手,分析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论述了当今传统武术及其文化发展的策略,最后提出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美德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具有时代价值意义的武术文化资源,对发挥武术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为武术真正走向世界,被大众所熟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燕青生于北宋末期,师传"玉麒麟"卢俊义,燕青勤学苦练学得一身强悍功夫,后来他根据自身条件加以完善,因燕青在当时名声显赫,所学拳种就根据其名而被称为燕青拳,成为中国武术拳种中著名的一派,为丰富中国武术做了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6.
"功夫"或"武术"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一张闪亮的名片,武术影视作为世界影视的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向世界展示了东方独特的技击术和技击文化,同时也在传播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思想。本文通过对武术影视和电视以及相关武术娱乐节目承载的文化元素进行宏观的分析,对武术影视和电视传媒的价值取向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7.
武术传承之忧 "世界武术看中国,中国武术看河南."河南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李婕如此判定河南武术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明清晋商与山西武术共融与共荣的历史渊源,从明清晋商孕育了新的武术拳种、推动了武术文化的传播、营造了良好的习武氛围等方面论述了明清时期晋商对山西武术事业发展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岭南画派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广东画坛,岭南画派与广东"国画研究会"关于新旧艺术的论争,引发了关于传统中国画现代变革的思考和对西方绘画的认识,促进了中国画的变革与发展,也丰富和活跃了广东乃至全国的艺术论坛,影响深远。20世纪初广东画坛包括岭南画派在内的各种画学主张、艺术追求及艺术风格的生发与形成,都与民族危难、社会变迁、西风东渐尤其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中西之争、古今之争密切相关,由此发生的中国画的现代变革是广东画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选择。考察岭南画派绘画思想的生成要素和表征特点,将其重置于二十世纪初特定的历史文化情境中,对于探索中国画如何开始现代变革的历史建构,以及如何看待和评价这种现代变革,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岭南画派的诞生、发展过程正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画现代变革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5,(10):42-4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综合比较等研究方法,对武侠影视在传播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总结。研究表明:武侠影视在传播上,突破了武术传播的方式和方法,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不同类别的影视作品中大放异彩,实现了武侠影视的全球展示与传播;武侠影视以丰富的内容,凸显了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的内涵,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有效地增强了武术传播力和影响力,提高了武术传播的效果,促进了武术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全国新书目》2023,(10):114-116
<正>少林武术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和国外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本书通过深入挖掘少林武术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展示了少林武术的沧桑变迁,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少林武术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中华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而不衰,除其本身的精神奥妙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一代代的武术大师,用他们的努力和拼搏,壮大中国武术之体,精深中国武术之魂。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武术凭借其自身的魅力不仅征服了无数中国武术爱好者,同时也深深吸引了外来者的眼球。而中国武术这种震撼力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中国历代武术爱好者传承、创新、再发展的结果,而王征南就是其中的一位。所以,笔者在此就王征南的事迹浅谈其对中国武术产生的影响。一、王征南的武术趣事王征南(1617—1669),又名王来咸,字征南。浙江奉化人,世居鄞县(今属宁波),后  相似文献   

14.
王师 《兰台世界》2013,(4):134-135
<正>永春白鹤拳特点为内容丰富、朴素明朗,是中国南派武术中的重要拳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一页又一页辉煌壮丽的篇章,其传播和演变在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也具有属于各个阶段特有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对丰富中国文化极为重要。永春白鹤拳的文化背景是著名的八闽文化,是永春人在长期  相似文献   

15.
樊勇 《兰台世界》2013,(27):21-22
研究清末武举废除对中国武术运动的影响,发现其推动武术在民间的开展、提高民间习武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技艺、促进中国现代武术教育的发展以及提高武术的社会地位,形成尚武风气有着重要作用,是武术运动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相似文献   

16.
岭南古琴文化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遗产中具有重要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宝贵遗产。在高度都市化的珠三角地区,岭南古琴文化空间具有与当代社会生活异质而又并置存在的独特性,体现出当代古琴传承人和爱好者们个人和团体的经济能力、政治地位、社会号召力,是当代都市的"异质空间",体现了岭南琴人的行为、经验、心理状况、集体记忆。这种作为文化记忆场所的"异质空间"具有特定的生成条件。根据古琴文化与文化生态条件的相关程度进行区分,具有密切关系的文化生态条件的整合即构成了古琴的"文化生态壁龛",它超越了实体空间的范畴,具有多方面的审美心理内涵:岭南琴人关于艺术与人生的洞见;士人的审美品位、风度与道德情操;相关的古琴文化知识。对古琴文化进行活态传承保护的空间基础就是建设岭南古琴文化生态壁龛,使文化形态、审美内涵、空间整合、社会生活条件和群体关系等文化要素得以有机地组织起来,这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琴艺术在当代保护、传承的生态依据,是传统文化在当代获得生存、发展生命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武术档案是研究中国武术发展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就构成了中国武术史的最基础的史料来源。武术档案不仅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在有关武术的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历史文献的简单集合,更具有相当的史料功能。因此,应重视对武术档案资料的科学整理与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武术档案是研究中国武术发展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就构成了中国武术史的最基础的史料来源.武术档案不仅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在有关武术的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历史文献的简单集合,更具有相当的史料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文明古国,其武术史曾留下了众多少数民族兄弟富有民族特色的武术遗迹,对中国武术的发展演变都作出了杰出贡献。本文就拟探析蒙古族所建立的元代武术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20.
少林功夫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武术史上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唐朝既"兴佛"又"灭佛",对少林功夫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