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刊林漫步     
“用事实说话”的技巧冯正撰文讲,“用事实说话”是中外新闻界所公认的新闻写作基本要求之一。其方法至少不下八种。 (一)借口定论。在事实叙述过程中,通过当事人的反映来褒贬是非、臧否人物。 (二)叙中出论。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就把论点表达出来,不必再用作者的话或别人的口外加评论。  相似文献   

2.
(一)提起议论,人们马上会想到社论、评论、短评、编辑部文章、编者按和各类个人署名的思想评论、杂谈、随笔等,但这些仅仅是有形的议论.其实,报纸以最大篇幅刊登的新闻中也常常有"议论".在这些报道中,尽管记者是十分忠实地、朴素地、公正地叙述着一件件客观事实,但这里的事实已不再是事实的本身,而是事实在报道者头脑里的映象,并通过文字加以再现.因此,每件事物的叙述总不可避免地带着作者的一定的观点,这种用叙述事实来发表的意见就是一种无形的议论.恰如其份的议论不着痕迹,所以人们称之为新闻中的议论性.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主题是电视节目的"灵魂",素材是电视节目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电视节目的"骨骼",只有找到了完美而富于表现力的结构形式,才能把事实、观点、叙述和评论等巧妙地串联起来,使其形成一个完美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新闻评论把事实摆在前头总是不可避免的话,那么,把结论(判断)摆在前头,是除此之外更为普遍、更合乎效率原则的一种开头。实际上,一个表明结论的判断句本身,往往就包含了判断的对象(事实)和对这个事实本身的判断。这种开头也为近代以来许多新闻评论作品所证明。  相似文献   

5.
申志贵 《新闻窗》2012,(2):33-33
电视新闻记者现场报道语言表达样式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记者要向观众描述新闻现场、叙述新闻事实、点评新闻事件。其语言表达样式主要分为叙述、评论、对话三种。记者到达现场后,会对现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叙述或描述;也可以将自己在新闻现场采访到的新闻相关人员、事前的调查背景等内容串联起来用语言叙述,介绍相关背景及现状。此外,  相似文献   

6.
评述性新闻,有的叫加注新闻。它是在叙述事实的同时或中间,用另一种口吻明显地加上作者的评论、分析、批注。这种评论、分析或批注,类似电影中的旁白,给人以引导或启迪的作用。写这种新闻,不完全用事实说话,而是利用各种事实来发表议论,表明看法。这样说,有的同志会问:“写新闻不是反对议论,强调用事实说话吗?”诚然,新闻报道肩负传递信息的作用,而且有些消息只告诉读者新发生或新发现的某某事实就够了。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写作只用事  相似文献   

7.
正象评论离不开事实,离不开关于事实的报道一样,评论也离不开理论。说评论离不开事实是因为,离开了事实,就失去了评论的针对性;说评论离不开理论,是因为离开了理论,评论就失去了穿透力,而没有穿透力的评论是没有多少必要的。 (一)评论首先需要超前思维 消息是关于事实的报道,而评论则是关于报道的思考。这种思考的指向是将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到现象的背后寻觅本质;对具体的东西进行抽象;把片面的、局部的结论延伸到全局和整体……所有这一切,唯超越思维方可承担完  相似文献   

8.
新闻述评,简称述评,也称新闻分析、记者述评、报道式评论等。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闻报道,也不等同于一般的新闻评论,而集新闻和评论于一体,夹叙夹议,评述合一。既要叙述所输入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材料,以作为议论的对象、由头、背景和根据,又要对新闻事实作出精当的评析,以阐述见解、揭示底蕴、分析议论为写作宗旨。一句话,它是由新闻与评论这两种基本体裁相互糅合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新闻评论文体。它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各自的长处,新闻性和政论性融为一体,显示出它在新闻宣传中的重要地位和导向功能。在运用并写作新闻述评方面,目前也还存在一些不足。诸如篇幅过长,呆板乏味,以及以述代评或评无深度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闻述评以能够明确给人以启示的优势,成为报纸运用较多的新闻体裁。述评新闻的特点在于,较之纯新闻,它增加了评论的内容;而与评论相比,又无需通过对大量事实概括之后进行周密的论证,只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基础上,适当评点。述评将纯新闻与新闻评论之长融于一体。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作为一种新闻报道,述评的新闻性和新闻特征仍然在起主导作用,仍然是述是第一性,评是第二性,也就是说事实第一性,评的作用是画龙点睛。“事实是新闻的本源”,这里并不强调笔墨分配上谁多谁少,在分量的搭配上也不可以平分秋色:从量的角度来讲,往往述多于…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新闻界宣扬客观原则,强调新闻报道是记者对事实的“客观”叙述.记者只是把已经发生的事实记录下来.告诉人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是谁干的:记者不应在新闻中“掺进自己的意见”,不应作“个人评论”。在西方新闻界一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记者的舌头是缩在后面的”。然而,随着新闻传播的“全球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西方主流媒体所高扬的所谓“客观公正”并不是一种绝对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1.
报纸作为社会公器应该是一个双向的通道,一方面是新闻从业通过传播平台把读欲知的新闻传达给读,这里包括新闻事实和新闻评论;而另一方面,读也把身边发生的事实和对现实的评论借助报纸这个平台告知更多的人。  相似文献   

12.
微评论是根据新闻事实直接给出观点的文体。田元微评论由标题、事实、田元微评论(观点)三部分组成,创造了一种新文本。田元微评论的力量在于思想的力量、标题的力量、整体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评论中还有一种地位更重要的事实,那就是等待着分析与判断的新闻事实,它是新闻评论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任何报刊,不管大小,也不管其发行量多少,都必须有评论。大的报刊都专门设有评论部。评论的重要性,也是最能说明评论的地位和作用的,有这一样一句在新闻理论和实践中公认的话:“评论是报刊的旗帜。”第一节评论是报刊的旗帜之所以这样说,是由评论的性质和特征所决定的。报刊的文体(或者说新闻文体)千变万化,表面看来似乎令人眼花缭乱,但归根结蒂,只有三种,这就是:消息,通讯,评论。消息和通讯的共同特点是反映客观事实,把某种新近发生的事实告诉读者,即用事实说服人。评论的特点则是论述某种观点、道理,即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形态上基本呈现两种发展态势--言论性新闻评论与述评性新闻评论.言论性新闻评论以语言表达观点为主,观众从语言中获取观点,可谓之"听"新闻,以<央视论坛>为典型代表;述评性新闻评论以画面叙述新闻事实,观点蕴含于画面事件之中,观众从画面中领会创作人员或媒介传递的观点,可谓之"看新闻",<焦点访谈>为典型代表.这两种节目形态拥有各自固定的收视人群,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与发展前景.本文从"听"与"看"的角度切入,通过<央视论坛>与<焦点访谈>分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两种基本的新闻手段。前者以说理议论为其特征,后者以报道事实为其职责,两者各显其能又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从总体上增强新闻宣传的新闻性和指导性。毛泽东撰写新闻评论,常常打破文体的固有界限,将评论与事实报道这两种新闻手段结合起来。结合的方式,一种是依托报道配写评论,以收画龙点睛之效;另一种是将评论与报道有机糅合成一体,形成一种说理与叙事有机结合进行论述的具有独特风采的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17.
苏锐钧 《现代传播》2002,(4):126-127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随着整个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 ,电视评论因其独特的电视表现优势和以科学理性精神关注国计民生的姿态而在媒介的竞争中一枝独秀 ,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一、电视评论的价值界定什么是电视评论的评论价值呢 ?一般来说主要是指在具体的新闻事实中所蕴含的一种值得挖掘分析评价的内在品质。这种内质不是以我们个人的主观意愿确定存在与否的。它是新闻事实中的一种客观存在 ,是事物本身潜在的一种价值。在这里 ,发现是决定评论价值的“基石” ,能否发现新闻事实中的评论价值是电视评论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重新认识新闻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评论的特点需要根据发展了的新闻评论实践进行重新认识。把新闻性、政治性和指导性作为新闻评论的特点是不合适的。新闻评论有五大特点 :以新闻事实为依托、时效性、思想性、论理性和大众性。  相似文献   

19.
李云豪 《视听界》2004,(3):45-47
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制作、传播手段做出的新闻评论,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深入调查采访,认真分析论证,把新闻事实及其过程完整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它依据新闻事实,就实论虚,以深刻尖锐的剖析阐明媒介的观点和立场,是一种具有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论说性新闻体裁,它集新闻性和政治性于一体,熔新闻体裁和政论于一炉,通过揭示真理,引导舆论,完成媒体的使命。”实际上, 它是电视传媒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 做出分析判断或评述的一种节目形式。1980年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以后,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才开始进行尝试性的操作,中央电视台创办  相似文献   

20.
夹叙夹议。是小评论写作常用的手法。人们常说:“要摆事实,讲道理。”而夹叙夹议的小评论,正是摆事实讲道理的一种论说文体。摆事实,讲道理,关键是摆好和讲清。要把该摆的事实摆出来,做到有的放矢;又要把该讲的道理讲透彻。做到切中要害。也就是说要用观点统帅材料,用材料说明观点,从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