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为了更好地贯彻课程目标,情感教育应贯彻语文教学始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启迪、培养、完善学生情感素养,丰富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就决定了其更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走进体验感悟的新课堂。本文基于语文教育的学科特点对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进行初探并提出实施"熏陶感染"式教学策略的建议,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合理地想象补白、换位体验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促进语文教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其实,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教学内容。所以,语文教学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的理解。那么语文学习怎样才能变得美好起来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总目标"中也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在"实施建议"中也写道:"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程多次对"体验"一词加以反复强调,作为语文教师,值得深思,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4.
情感教学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进行有着巨大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语言文学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学中注重情感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心理学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体验学习,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编写教材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专题”: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评价要根据“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关于阅读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它从语文的特性和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与体验"的教学新理念。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数都是文质兼美的,有着强烈的情感因素,如果学生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教师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教学就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体验式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创造、在体验中提高语文素养。它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教学形态,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戏剧作品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戏剧作品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戏剧作品的热情,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灵魂的震撼、情感的熏陶,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文论述了语文教学中加深学生理解和体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语文属于人文科学的学科,它对人的精神领域起熏陶浸染的作用,新课标提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只重"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淡化了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使学生学习兴趣减弱,遏制了学生认知和良好情感体验的形成。因此笔者认  相似文献   

10.
杨洁 《考试周刊》2013,(7):35-35
<正>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本课图文并茂、文字优美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本教学设计是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按语文教学的特点教语文,不能仅仅停留在文章的表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去感受和体验。只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体验和感悟,才能拉近他们与教材、作者乃至作品中人物的距离,使他们通过与教材、作者、作品的多维对话,不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提升人格。语文教学要想达到如此理想的境界,就必须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的一条便捷途径——体验。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文本语言.让学生因意会、理解、体验而有所领悟。笔者以人教版第八册《生命生命》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让感悟成就阅读教学的精彩。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元理解和独特体验。体验式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一种实践性、内在性、情境性教学,对学生来说它是一种个眭化的学习。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实施以来,它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不少教师对体验式教学的认识不清,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极为深广的。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引导孩子们既学语文,又学做人。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把握时机,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情感的交流与碰撞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语文教师要善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评价”中提出“语文学习具有中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一词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词汇,“情感体验”、“实践体验”、“审美体验”等新鲜词汇在语文老师的口中更是频频出现。“体验”自然也就成为了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虽然课改工作不断深入,但也不难发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的许多操作问题值得三思。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从这段话不难看出,通过语文教学,不仅让学生读懂文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得到情感、道德的熏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完成预定目标的学习任务,获取导向性价值取向外,还要关注学生在不同层面的独特体验。这种独特体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个性特点、价值观以及周围不同的生活环境等个人情感因素,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价值观达成一致的产物。所以这种独特体验的产生,是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提高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说明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怎样阅读,阅读什么书籍,怎样汲取书中有用的信息,是我们语文教师共同的责  相似文献   

19.
张辉 《成才之路》2011,(27):62-63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由此可见,情感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董红阁 《考试周刊》2014,(56):42-43
<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理想的课堂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中,我以新一轮课改为契机,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由此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