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导读怎么放     
田之章 《军事记者》2010,(10):70-70
导读是否要照抄原题导读既然是为了适应报纸“易读性”的发展需要.导读的标题也应该让读者一目了然,可以与要闻版上的标题新闻有所区别——标题新闻总是要求与内页标题完全一致.但导读标题未必需要一模一样,只要传达清楚新闻即可。  相似文献   

2.
为读者提供易读性服务,帮助读者迅速找到有用信息并进行方便有效的阅读,已经成为现代报纸编辑工作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报纸的易读性也逐渐成为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赢得读者的法宝之一。对于短小的新闻,编辑通过运用新闻组装、分类、图片搭配,以及运用不同的字体,文章间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提随着厚报时代的来临,国内许多报纸纷纷设立导读版面,在易读性与便利性上更好地满足了读者的需要。但是,对于新闻资源相对匮乏、版面相对较少的地市级党报而言,如何做好报纸导读,方便读者阅读,却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2012年4月,《连云港日报》率先推出半导读偏重全导读的版式,在导读的创新上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全野 《青年记者》2007,(14):97-97
报纸的可读性、易读性、必读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要三者兼而有之却并非易事,新闻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努力探索报纸新闻如何贴近读者、走近读者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杨敬文 《新闻前哨》2005,(10):19-20
随着纸质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厚报时代的到来,一种全新的新闻体裁——导读,在各类报纸头版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其它新闻体裁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探讨导读的类型、使用方法和应用技巧,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报纸导读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导读在纸质媒体上的作用,从而让这种新型的新闻体裁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6.
新兴媒体加速改变着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和习惯,年轻读者在报纸等传统媒体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纸媒必须在新闻文本内容选择、形式表现等方面扬长避短、加快变革,以易读性、趣味性和审美性的三者合一,重建纸媒的阅读优势,以应对全媒体时代的挑战,适应未来读者的阅读和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深度报道引起了都市类报纸的高度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报道是各类报纸争夺受众、增强报纸含金量的重要法宝之一。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难点及突发事件、新生事物的报道,一些报纸都会想到采用深度报道的形式,把这些新闻向重、深、广的方向迈进,从报纸的内涵和品位着手,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和易读性,增加报纸在读者心中的分量。那么晚报怎样才能做好深度报道,让其真正“深”到读者心里?  相似文献   

8.
报纸的可读性、易读性、必读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就目前各级党报承载的任务来看,要做到这三者兼而有之却并非易事.然而作为承载读者喜闻乐见的体育新闻的体育版,无疑是这三者结合的最佳版面.分析研究地方党报体育版如何走近读者,必将为新闻工作者努力探索报纸新闻的可读性和易读性,进而实现其必读性的目标,提供大有裨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唐慧巍 《今传媒》2015,(2):127-129
新媒体的兴起,不仅抢占了报纸的读者市场,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因此,媒介融合不仅仅表现在新闻制作的流程、发布的平台上,也应体现在报纸编辑的基本环节——版面设计中。近年来,报纸编辑在设计版面时,纷纷压缩报纸版型,采用静态化模块化报纸版面,利用导读、版组划分等编排手段提高报纸的易读性,重视报纸版面的视觉呈现,这些手段正是借鉴了新媒体界面的种种特性,以迎合媒介融合时代受众新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0.
如何做好头版导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文体,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但我们在实践中可以初步作出这样的概括,导读就是通过版面元素的组合,引导和方便读者阅读,为读者快速了解报纸的内容提供指南的一种新闻样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网络时代媒体竞争的白热化,以及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和审美习惯的多元化,新闻的可读性和易读性日益凸显。新闻散文化写法在实践中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读者的新闻信息需求和审美需求。这些散文化的新闻作品以自身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走近读者,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接受了信息。可亲、可读、可信、有趣,就是这些散文化新闻作品被读者接受和认可的重要原因。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顺应读者需要,掌握好散文化写作技巧,增强报纸新闻的亲和力,委实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98种导读报纸头版共有通栏题21条;新闻题图79条;竖题30条,横题363条。单一标题形式导读报纸53种,组合标题形式导读报纸45种。  相似文献   

13.
武媚 《今传媒》2011,(11):58-60
为适应新技术环境下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改善厚报给读者带来的信息焦虑,报纸在信息呈现方式上突破传统的线性传播模式,从平铺直叙、机械式堆砌转向更有效地、更艺术的方式。将已成型的新闻文本进行解构、重组,设置多个信息层级,形成层层深入、由信息主干到细枝末节、由重点信息到次重点信息或延伸性信息呈现模式,同时层级化使版面设计、文章样式更多样,起到了美化版面的作用。因此,报纸信息层级化能极大的提高易读性和悦读性,为报纸注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报纸头版导读的媒体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武 《新闻实践》2010,(2):24-26
报纸头版导读的三重境界为:“识货”、“出新”和“有品”。可以说,粗俗媒体展示热闹,高端媒体展示道义。好的导读会超出新闻本身,升华新闻气质,提升报纸形象。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第三重境界下的报纸头版导读,姑且称为“导读式表达”。  相似文献   

15.
张新 《新闻窗》2013,(2):19-19
随着纸质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厚报时代的到来,一种全新的新闻体裁——导读,在各类报纸头版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其他新闻体裁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几乎所有的广播、电视台都有节目预告,排定节目单,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受众知晓,方便选择信息。报纸也是一样,应该有一个导读,可以告诉读者,在报纸有限的版面中,最有看头的内容是什么。一张报纸的头版是整张报纸的"门面",也是读者认知报纸的一个"窗口"。头版容量有限,版位"金贵",因此  相似文献   

16.
试论报纸的“易读性”及误区规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易读性”是指新闻文本易于阅读或理解的程度或性质,它不但追求内容的详尽、厚重和多角度呈现,而且追求一种良好的信息呈现方式。厚报时代的来临使“易读性”成为各家报纸争夺受众的重要工具。要提升易读性,必须确立以读者为本位的理念,在版面编排上下功夫,使读者更易接近“新闻本体”。在提升易读性的过程中,也应规避可能出现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发展进步的背景下,报刊信息量增大,随之各大报纸几乎都在版面上开设形形色色的新闻导读栏目。新闻导读就好比人们在信息超市中的导向图,给人以方向感。本文分析了新闻导读的定义、产生的原因、类型和其他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祖遐 《新闻窗》2010,(4):82-82
新闻导语讲求精炼和准确。一般由新鲜而有特色的事实或点评构成,提示新闻要点或精华,导读新闻。导语精彩,便能磁石般吸引读者:导语枯燥乏味,读者就不愿再读。可见,导语决定了新闻的生命力。报纸编辑修改导语,应画龙点睛,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19.
“易读性”打开方便之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已对报纸的可读性、必读性有了足够的认识,但对“易读性”却处在朦胧状态。如何让“易读性”打开信息消费的方便之门?①跟上读者的匆匆脚步,刷新版面语言,突出导读,横排标题,模块结构,细致入微地考虑读者对信息的顺利接受。②重视“新闻分类”,按地域分、按行业分、按类型分……犹如开设一个个“专卖店”。③用故事讲述精彩的新闻,真实、亲切、生动,令人兴味盎然。④“图表新闻”简明、直观、精确、形象,辅以美术装饰,表现力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20.
“静态版式”和“模块化设计”的普遍运用,革命性地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使报纸开始追求“易读性”。过去,党报的忠实读者常常要用一上午的时间,从一版头条仔细地看到末版报底的开印时间;现在,由于版面走向静态和模块化,他们再也不必为找到感兴趣的内容而大费周折。版面上的新闻不串行了,每天整整齐齐摆在固定位置,报纸版面成了标准化的“超市”。对报纸而言,追求“易读性”也开创了一种新的编辑思路:过去埋首穿插美化版面的编辑,开始把更多精力用在稿件、标题和版面看点的处理上。总而言之,“静态版式”和“模块化设计”使党报呈现出前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