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好的劳动习惯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劳动档案,引导主动劳动”“树立劳动榜样,激励争先劳动”“加强劳动实践,拓展生活劳动”“提升劳动品质,造就光荣劳动”等策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相似文献   

2.
数智时代,技术不断变革并推动着劳动形态的不断革新,出现了诸如数字劳动、智能劳动和情感劳动等劳动新形态。劳动形态的变化给人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数字劳动形成多元联结网络,导致用户成为去主体化的数字虚体;智能劳动打破劳动的“类同一性”,致使人成为去关系化的抽象个体;情感劳动泛化感性体验,造成劳动者去人格化的伪个性发展。学校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和养成良好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要树立全面的劳动教育观,“五育融合”开展劳动教育;要树立发展的劳动教育观,不断创新劳动教育模式;要树立实践的劳动教育观,“身体力行”开展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的教育。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加快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条件的改善,加之家长对学生的溺爱,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不爱劳动.劳动观念差:不会劳动,劳动技能低;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浪费、破坏现象较为严重。过去“爱劳动、会劳动、懂珍惜”是农村学生的最大优势特点,现在正逐步丧失。  相似文献   

4.
王娟 《继续教育研究》2023,(10):103-107
在新时代,我国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劳动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高校应坚持以劳模精神引领劳动教育实践创新,把劳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通过劳动锻炼成长成才。将劳模精神引领当代高校劳动教育实践创新的必然性联系起来,对劳模精神引领当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旨归进行了剖析,并对以劳模精神引领的高校劳动教育实践创新的途径进行了探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了劳动教育在大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呼吁通过劳动教育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主要培养一线技术型人才,因此在劳动教育培育中工匠精神显得格外重要。高职院校为了响应国家劳动教育的号召,根据自身学校办学特色,开展了一系列以劳动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课程和活动。文章主要分析了新时代高职院校以劳动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实践路径和实践成效,以期能提高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行动研究法、学生带动法和教育实验法,探讨建立二级学院劳动实践工作室,丰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内容。本文认为,高职院校依托劳动实践工作室的师资和学生社团力量,成立劳动教育实践学分的认定和考核小组,组织开展各类劳动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每周劳动实践检查,开展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专题教育讲座等“以劳育人”训练营,让学生树立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等3个方面的劳动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育训结合”育人模式,与劳动育人密不可分,同向同行。为此,高职院校劳动育人要以“知行合一”为基本遵循,贯穿学生教育培养全过程、课堂教学全过程、实习实训全过程、日常生活全过程,通过营造崇尚劳动的校园氛围、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搭建劳动实践平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劳动教育考核评价机制,构建劳动育人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深植劳动情怀,煅炼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进而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非常必要的。探索以课堂教学渗透、化学实验强化、课后作业评价、校本课程实践为途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通过真实劳动实践,增进学生对化学学科理解,让“劳动”与“教育”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
新技术、新工艺、劳动新形态的持续迭代,呼吁高职劳动教育课堂教学应指向深度学习,提高学生适应产业发展新业态和劳动新形态的能力。以深度学习理论为导向剖析高职劳动教育课堂教学的特征,审思当前高职劳动教育课堂教学的状况,发现存在重知识轻素养、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深度学习理论下高职劳动教育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即制定“双线并进”的教学目标,整合“理论+实践”劳动教育内容模块,指向“知行合一”的体验互动式劳动教学过程,实行全方位、动态化、持续性的劳动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10.
黄婷 《学苑教育》2023,(35):76-78
劳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召唤,是培养健全人格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核心素养”是21世纪教育的研究热点,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劳动教育要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创设良好的劳动教学氛围,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多方位地投入劳动教育资源,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就核心素养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当前小学劳动教育实践面临的主要困境展开探讨,并提出核心素养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以期能有效培养并深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