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媒体在自身发展中,受市场因素的影响日益明显.个别媒体由于短视和利益驱动,忽略了舆论导向,忽略了新闻自身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媒体在自身发展中,受市场因素的影响日益明显.个别媒体由于短视和利益驱动,忽略了舆论导向,忽略了新闻自身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在灾难事件的新闻图片报道中,媒体从业人员常陷于职业伦理与社会道德冲突的两难境地。一些媒体在利益驱动下,以血腥、低俗画面搏取眼球,严重影响了媒体公信力。要做好此类新闻图片报道,应避免低俗化和娱乐化、渲染血腥场面或过度渲染悲情的取向。  相似文献   

4.
新闻信源是新闻记者采写新闻的必要保障,同时也是核定新闻是否准确的主要基础。重视新闻报道信源的合法真实,是当今新闻机构以及新闻从业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针对近年来一些媒体出现的忽略信源而出现的新闻造假、新闻失实等问题,有必要在这个方面提出一些有关核实与保护的措施,同时借鉴国内外有效的方法,让新闻的信源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21,(8)
"新闻真实"是一个应该被当下数字新闻研究高度重视的"古老的新问题"。尽管新闻学已对此做出了不少研究成果,但仍偏向于把"新闻真实"理解为对传统新闻媒体及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要求,从新闻业自身发展与演化规律出发,尤其是针对数字传播语境的新挑战,阐释"新闻真实"观念的研究仍然较少。有鉴于此,本文回应了对新闻真实的一些常见怀疑观点、分析了新闻真实对新闻专业化和数字新闻再专业化的意义,设想了我们如何可能在数字新闻学研究中继续关注和重新思考新闻真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新闻真实"的新定义。本文呼吁学界应对"新闻真实"这个规范性理念进行更进一步的阐释和研究,以便在数字新闻再专业化的关键历史时刻为新闻实践创新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
谢金华 《新闻传播》2014,(2):198-199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化,一些媒体为追逐受众,想尽办法制造轰动、博得眼球,然而这样一味只顾渲染煽情和猎奇的做法,势必会出现传播弊端,会使新闻媒体日渐陷入庸俗新闻的怪圈。最近,一起发生在重庆的女童摔婴案件,本没有多大传播意义,竟然引来全国各类媒体的转载、报道,这恰恰是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新闻渲染煽情和猎奇化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肯定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出发,重新阐述了新闻真实,认为它在新闻生产领域是权力机制,必然与媒体自身的经济、政治诉求相关;而这种渗入真实、真相中的主观性,又理应借助于文化反思来检讨,这样在新闻传播研究中理当保持开明的真实观。  相似文献   

8.
李贺 《新闻世界》2010,(6):131-132
在大众媒介环境下,受众知情权的基础是"传者的真实",而非"受众的真实"。①在新闻媒体走向市场化的今天,一些媒体新闻价值取向出现了错位,威胁着受众的知情权。本文从当前媒体新闻题材的选择和报道倾向两方面入手,分析了媒体新闻价值取向的错位对受众知情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晨  刘卉 《新闻前哨》2009,(6):44-45
一篇新闻最重要的就是事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但在目前媒体界.并不是所有的报道都能做到真实客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略了新闻的平衡原则,由于报道失衡导致新闻失实。新闻报道失衡的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0.
刘亚东 《青年记者》2022,(22):37-38
网络文明建设的主体一方面是受众,另一方面是媒体。媒介素养已然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提高公民媒介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就媒体而言,一个严肃而且紧迫的课题是让真实、客观、全面的新闻报道在信息洪流中脱颖而出并传播给受众。新闻真实是整体真实与局部真实的统一。新闻工作者应着力发现那些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属性、演化逻辑和发展规律的“局部真实”,从而最大限度地践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新闻呈现的事实决定了新闻拥有的价值。坚持用事实说话、让真相发声,以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家园。  相似文献   

11.
吴媛 《东南传播》2012,(4):74-75
媒体总在构建一个符合自身要求的新闻框架,它所呈现的真实是对事实重新构建的产物。新闻框架的形成主要包括事件信息的筛选、新闻材料的构建、新闻作品的影响三个环节。事件信息的筛选环节"筛"掉了一些不符合或者不能体现主题框架的信息;新闻材料的构建环节中,新闻工作者常用凸显、弱化、排除等手段对选择好的材料进行加工;新闻作品的影响环节重在受众研究,媒体接受受众的信息反馈,形成主题框架的回流。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新闻媒体的注意力转向了经济效益,而对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却有所忽略.就媒体的内部分工来看,每个记者的一线采写作用自然不可小看,但是就整个新闻媒体运作方向来看,新闻编辑的社会责任意识则显得更加重大.新闻选题要符合新闻价值的共性规律,组稿编排要注意社会舆论导向,评论时事要做到科学严谨等,都是新闻编辑工作应该具有社会责任表现.  相似文献   

13.
试论证实新闻真实的两大难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闻传播有自身的特点,新闻作品有自身的特色,新闻真实有自身的个性,因而新闻真实的证实,与一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认识正确性、真理性的证实相比,虽然在有关原理、原则上具有相同点或相似性,但一定会有各自的特征,在证实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独有的难度。认识、理解新闻真实证实中的难点,对于提高新闻的真实度、实现真实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预先说明的一点是,下面关于新闻真实证实难度的讨论,只是从新闻真实证实活动的内部考虑,不涉及传播环境对证实活动的干扰和影响。另外,在讨论新闻真实证实的难度时,我们假设传播者具备证实新闻的基本能力和品质,也就是说,这里我们不专门考虑证实者——传播者——对新闻真实证实的限制。我们关注的主要是相对传播者证实活动而存在的一些对证实活动形成限制或障碍的客观因素。我们把这种客观的限制和障碍称为证实新闻真实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事件发生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受众关注和参与。尤其是自媒体的出现,使更多的受众开始参与新闻事件的讨论。而媒体为了争夺受众的眼球,在新闻事件报道过程中,求新求异,加大报道渲染力度。尤其是在一些舆情事件中,媒体的不恰当报道给原本受伤的当事人带来"二次伤害"。本文结合"小悦悦事件"和"杨武事件",分析媒体是如何产生"二次伤害的",以及如何避免产生"二次伤害"。  相似文献   

15.
张荣 《新闻世界》2014,(10):92-93
在"三贴近"原则的指导下,今天的媒体更注重新闻的贴近性、服务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越来越多。但一些媒体往往注重弱势者的艰辛、困苦,在报道中有意回避那些与之相关的新闻事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即使在人文关怀的报道中,也应该坚持新闻真实、全面、客观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在媒体越来越市场化的今天,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新闻的娱乐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就连一些严肃新闻,也有媒体从新闻娱乐化的角度来报道。电视作为新闻传播的媒介之一.新闻娱乐化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如何正确认清电视新闻娱乐化与信息真实之间的关系.关系到电视新闻的健康发展和受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提高对一手新闻信息的辩证分析能力 辩证分析能力,通常是指媒体编辑判断新闻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全面、公正的能力.从本质上来说,新闻必须具有真实等特质,这是社会对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政治、商业、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等种种原因,大量不真实、不客观的新闻充斥在信息环境中.  相似文献   

18.
张弛 《记者摇篮》2015,(4):22-23
对可读性的解释,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一是由西方新闻学者首先提出,指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二是指新闻内容与新闻形式完善结合的尺度,是以稿件的新闻价值为基础。可读性,是衡量报纸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各类报纸有不同的性质、不同目的和要求以及不同内容和方式,但接受新闻的对象只有一个。如果办报人忽略了读者的想法,没有人愿意去看;如果报纸版面混乱无章,报纸就失去了其价值。企业报作为纸质媒体的一种,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同时,有自身的局限性。如何在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下,体现  相似文献   

19.
林绮云 《新闻传播》2004,(10):70-71
公信力包括传媒在社会和受众中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其中真实是取得公信力的最重要要素之一。假新闻与新闻发展要求相悖而行,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因此,网络媒体要提高其公信力就先要遵循新闻发展规律,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娱乐"一词,在"新闻娱乐倾向"和"新闻娱乐化"中的地位不可等同视之,当前很多关于新闻娱乐化的争论,很大程度上和没有很好地区分开两者有关."新闻娱乐化",是媒体以追求自身利益为目的,努力迎合大众的负面心理的现象,集中表现为媒体以夸人编造事实,煽情、炒作等作为手段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新闻娱乐化"之所以广受诟病,在于娱乐化作为媒体盈利目的而存在的事实,背离了新闻严肃的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损害了人众真实,止确认识外部事物变化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