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抓眼球,提高科技新闻的关注度. 科技新闻要提高关注度,抓得住读者的眼球,必须用形象、浅显的语言,当好"翻译",同时,还要抓好人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一、抓眼球,提高科技新闻的关注度.   科技新闻要提高关注度,抓得住读者的眼球,必须用形象、浅显的语言,当好“翻译“,同时,还要抓好人的报道.   ……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国际新闻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在世界各地语言普遍存在差异的情况下,精准的翻译成为国人了解外界新闻的媒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一门语言,对新闻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英语翻译也随之成为跨文化信息传播活动的载体.本文从英语新闻翻译的特点、英语新闻中的文化因素、英语新闻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对几个案例的具体分析强调了跨文化意识在英语新闻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三、增强科技新闻可读性的几点思考(一) 从采写角度加以改进,提高可读性。美国一位科技编辑说:“科技新闻写作是一种翻译艺术。”掌握好这门“翻译”艺术,才能做到通俗有趣,这是可读性的起码要求。但要写出高质量的科技新闻也并非易事。首先要把那些抽象、怪僻、难懂的专业术语化难为易,化深为浅,要有把行话术语“翻译”成大众语言的能力。这种翻译工作一进入采访就已开始,方法是向采访对象——专家们请教,请他们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来表达“专业术语”。解释学术理论和技术名词。对有争议的学术观点更要多方面请教。采访什么学科就学习什么知识。记者在采访中一定要有甘当小学生的态度,虚心求教,不要怕人家说你知识面窄,更不能不懂装懂。记者一定要先把素材“消化”搞懂,然后再按照自己的理解,用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5.
新闻要想吸引大众的眼球,就得多用群众语言.新闻界发起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号召广大新闻人融人群众生活、倾听百姓心声.作为身处基层的新闻工作者,更应该在苦练新闻基本功的同时,经常深入群众,以民生视角,用群众语言,写百姓生活,讴歌伟大时代.  相似文献   

6.
当好新闻“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到翻译,一般是指把外国语言或少数民族语言等用现代汉语讲出来,让人明白。而我们这里所说的“翻译”,则是指在写作新闻报道时,要把读者难懂的、抽象的、枯燥的东西用通俗的、具体的、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关于当好“翻译”,新华社李峰同志曾...  相似文献   

7.
二、语言录入范畴。没有合适的建筑材料,再高明的建筑师也难以造出巧夺天工的房子;没有鲜活的语言材料,再高明的记者也写不出生动形象的新闻。语言文字是新闻的建筑材料,鲜活的语言材料,是鲜活新闻的写作基础。一个合格的记者,不仅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而且要具备记录和驾驭语言的能力。语言录入范畴,从总体上讲,要录入那些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语言,最能表现新闻观点的语言.最能表现生活气息的语言.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色的语言。1、生动的群众语言。秤要有准星,人要有良心。一听这话,就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这就是群众语言的…  相似文献   

8.
科技新闻频繁出现在媒体上,我们与科技新闻的接触也越来越多。针对科技新闻具有专业性、保密性、变化性的特点,本文提出写活科技新闻的五个方法,即科技新闻要见人、要见事、要见面、要见光、要见图。新闻工作者要多学习专业科技知识,多研究写作方法,要走媒体融合之路,以提高科技新闻的传播水平。  相似文献   

9.
传统媒体也好,新媒体也罢,竞争利器除了拼抢新闻外,表达方式也很重要.做新闻,要善于用大俗大雅的新闻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记者讲的故事要让更多的人听懂,语言就要通俗,俗中见雅,雅俗共赏.新闻应注重传播效果.记者写的新闻,不仅要给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看,也要给文化水平不高的群众看.有的记者却不以为然,认为文章写得华丽才有水平.华而不实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本来很简单的一个事、一句话,写得花里胡哨,读者看了云里雾里,不知道究竟要表达啥意思.一些新闻作品的语言口号连篇,放之四海而皆准,通篇看不到一句鲜活的话,读起来枯燥无味.现在,为数不少的新闻报道让人看不懂、不爱看.  相似文献   

10.
新闻写作涉及语言的应用问题.新闻语言不同于科学语言、文学语言。科学语言强调分析性,同抽象的事理相联系;文学语言强调描绘性,同具体的形象相联系。一般说来,新闻语言既不象科学语言那样用抽象概念表现自然现象和科学现象,也不象文学语言那样富于想象,强调诗意和具有潜意识。新闻语言是直接描述性语言,强调清新活泼. 怎样才能使新闻是言清新活泼?有的人认为,要写得清新活泼,就必须藻饰,似乎越华丽就越美.于是大量堆砌形容词,滥用修饰语,甚至为了用上一些自以为“美妙”的词句,不惜以词害意。这是对清新语言的  相似文献   

11.
当好“翻译”——怎样把科普知识写得通俗易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科技新闻和科普知识作品编写得通俗易懂并饶有兴味,把神秘深奥的科技语言变成普通工人、农民、青年学生甚至家庭主妇的语言,这是需要下番功夫的. 美国著名的科技新闻编辑和撰稿人奥尔顿·布莱克斯利称其为“一种翻译艺术”。这是个绝妙的比喻.了解和掌握这种“翻译艺术”,无论对科普宣传的作者还是编辑,都是重要的。这里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翻译”方法。速写法。就是用简练的语言,为所涉及或介绍的科技知识勾勒一个大致的形象.获奖知识小品《氢元素串门记》在介绍元素排列时用的就是这种“速写法”:“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有一座元素大楼.住在这个大楼里的居民就是组成那大千世界的  相似文献   

12.
薛净 《新闻世界》2010,(9):57-58
我国的科技报道对受众的关注度不够,在语言和内容上也有一定的欠缺和不足,这些都造成了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不足,也影响了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媒体在传播报道科技新闻对要做好对自身的定位,做好受众分析,从业者要增强自身的科技知识修养;科技报道的语言要平实,贴近受众,版面也应简单生动。增强科技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有利于增强媒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科技新闻承担着向社会大众传播科技信息和科学知识的任务,从事科技报道,既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也要学会运用群众语言,在写作上,要精心设计导语,掌握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4.
能否准确无误地向读者传播新闻事实,恰当地运用新闻语言是个关键。新闻语言是新闻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运用得体,会使新闻增“值”,反之会使新闻贬“值”,以至使其不成新闻。要恰当地运用新闻语言,须了解新闻的特点。写科学论文,用抽象概念语言;写文学作品,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文学语言,去塑造艺术形象。如果用写科学论文、文学作品的语言来写新闻,人们就会摇头,会说尽玩虚的! 新闻语言要准确、具体、鲜明地反映新闻事件,就要用精确的新闻语言,不能靠用华丽的词  相似文献   

15.
同样写一个人物或一个事件,出自不同人之笔。写出来后会完全不同。有的生动活泼、引人人胜,有的则单调死板、令人生厌。俗话说:“讲话要有口才,作文要有文采。”不管是口才还是文采,都离不开运用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语言。要把文章、报道写好,固然有思想内容、写作技巧、新闻时效等各种因素,而运用好语言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有些文章、报道,读来有声有色,主要原因之一,是成功地运用了语言。具体说来,给报刊写稿,在语言方面有哪些要求呢?  相似文献   

16.
报纸每天都用大量的篇幅刊登新闻。那么,怎样使新闻写得生动、引人呢?以自己的拙见,力求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是个很重要的方面。一篇好的新闻,除了事实过硬、感人(这是增强新闻可读性的基础)之外,就是语言了。因为只有语言才能把事实准确、生动的表达给读者。常言说,舞蹈表达思想感情靠动作和表演;绘画表达思想感情靠线条和色彩;文章则要靠语言。没有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事实虽好,也难打动读者的心。语言是增强新闻  相似文献   

17.
文学语言与实用语言(如公文语言、科技语言、政论语言等)有着不同的特点,后者是记述性的,重在传达内容;前者是描绘性的,力求表现形象。文学语言要求在准确、鲜明、生动、得体的基础上,给读者以形象的实感和艺术的美感。它是形象的语言,感情的语言,富有音乐美的语言,具有作者创作个性的语言。文学语言同新闻语言有一定的区别,但也有着甚多的相同点。尤其是人物报道重在写人,人是有血有肉有个性的形象。因此,在采写人物报道时,特别是采写人物专访、人物特写、人物通讯等体裁时,完全可以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大胆地运用文学语言,增强视觉效果,更好地发挥其宣传效益。  相似文献   

18.
生动形象,文采飞扬,声情并茂,情趣盎然。这决不是文学语言的“专利”,新闻语言应该而且也可以达到如此境界。众所周知,新闻所反映的是生机勃勃、瞬息万变的现实世界。而现实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具体实在,生动形象的,它们各具形态、情状、特点和发展趋势。用鲜灵灵、活脱脱、充满生活气息的新闻语言,反映好这些具体生动的事实,是新闻本来就应当承担的任务。然而,我们某些新闻采写者所运用的新闻语言,往往拾人牙慧,陈旧老套,干巴枯燥,味同嚼蜡。例如:写学雷锋做好事,老是喜欢用“这是我应该做的”;写感动,老是喜欢用“热泪…  相似文献   

19.
听很多同行们议论:写新闻故事很难。实践中,我也感到写新闻故事是比写单纯的“本报讯”难。不过如果掌握了新闻故事的写作特点,我想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命中率也比较高。新闻故事有哪些特点呢?我认为:一、文字不长,篇幅不大,人物不多,思想性要强,以达到“从一叶而知秋,一目而传精神”的效果。二、内容要有矛盾过程,情节要引人入胜,耐人寻味,使文章既遵循生活的本质,又充满戏剧情味。三、表现手法要活,要有悬念,格调不落俗套,写出文章的色彩。四、语言要精炼,新闻故事篇幅短,字数少,越要求语言形象感人,通俗俏丽,力避废话空话,学画家人物速写的表现手法,寥寥几笔把人物的个性特征勾画得栩栩如生,增强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有位哲人说过: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决定语言的是思维。要想有经典的语言,就要有超人的思维。写新闻报道,就得运用语言,要想写出新闻精品,就要有超人的思维,善于运用好新闻语言。运用语言是一门艺术。报道一件事或一个人,词语丰富的人,写出来的新闻就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具有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