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部成功的小说,总会包含着诸多的丰富的意蕴,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等等。陈忠实的《白鹿原》便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儒家文化的一个缩影。小说中的主人公白嘉轩则是儒家文化具体的实践者和形象代言人,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仁”与“义”、“耕读传家”、“学为好人”在白嘉轩的身上得到了深刻的彰显。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白鹿原》中朱先生和白嘉轩两个人物生命轨迹的分析,反映出人物中所承载的传统儒家文化,揭示了《白鹿原》作者的思想主张——吸取传统儒家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3.
张王梅  张统宣 《华章》2008,(17):140-141
小说<白鹿原>对儒家文化的价值立场是矛盾的,既对传统儒家人格给予了高度赞扬,又写出了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局限性,这些都在白嘉轩的塑造上集中体现出来,他是由小农经济和儒家文化共同铸就的文化实体,在他身上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全部复杂性,既有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品格,也有中国家族文化的全部的反动、僵滞、顽固、保守.  相似文献   

4.
《白鹿原》是新时期以来第一部规模较大而又集中地探讨儒家文化的经典文本,本文对书中体现的儒家文化作了较为详细地阐释,同时又阐发了这种文化在各种条件的冲击下已逐渐失落,并对其失落的原因从自身和现实两方面作了较为详尽地分析。  相似文献   

5.
史诗式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白鹿原》的成功不仅表现在史诗性结构,还表现在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白嘉轩是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塑造的一位儒家道德的忠实实践者,他是儒家文化渗透到白鹿村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6.
文化身份包蕴着固有“特征”和理论上“建构”的双重含义。个体取得他所处的族群或社区承认的标志是获取文化身份的“同一性”,即“身份认同”。从身份意识的路径进行解读,《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白嘉轩从一个本色农民过渡到白鹿原民众“精神领袖”的过程,是他从对儒家“仁义”的企慕叹赏到对自己儒家文化身份的寻找、确认与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诗史,里面描述的不仅仅是白鹿原上白、鹿两大地主明争暗斗的历史,更折射出了中华民族在这半个世纪里的发展历程以及影响了中国文化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如何在新思潮的不断冲击下一步步地走向衰亡,这是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画卷。《白鹿原》的结构特征,可用叶脉形网状结构来定义。具体来讲,它的结构的主线是以白嘉轩为中心,以白鹿两家的矛盾为传送带,展示宗法制度与儒家文化在时代变迁与政治运动中的坚守与颓败。分支主要是集中在新一代人的身上,代表人物有兆鹏、黑娃、小娥、白灵等,体现在他们身上的是随着时代变迁了的宗法制度与儒家文化的变异,和他们之间相互的三角关系的展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分析《白鹿原》中的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形象化地展示了他对儒家文化的认识,但是展示的毕竟是儒家文化的过去,至于如何由过去走向未来,《白鹿原》没有明确的回答,它只是一面镜子,引起我们对现实的深深思考,如果勉强说它给我们重建文化指出一条道路的话,那就是我们只能从传统文化中走来,但我们又必须从传统文化中走出。  相似文献   

9.
《白鹿原》是从正面描写儒家文化的力作,小说通过各方面展现儒家文化。朱先生、白嘉轩、黑娃这三个典型形象象征性地表现了儒家文化的三个层面在20世纪的命运,本文就此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文明成果的代表之一,对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形成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形象代表了儒家传统文化的忠诚守卫者;白孝文则经历了一个由对传统道德自觉奉行到彻底反叛的过程;黑娃则从最初的盲目反叛最终走向了自觉回归。小说体现了作者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复杂态度和深刻的理性思考,并试图为当今社会的发展寻找一个合理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