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作为现代电影理论转型标志的电影符号学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电影理论的面貌,它的革命性效果体现在其现象学效应上。首先,电影符号学使电影理论跳出了传统电影本体和美学研究的窠臼,大大拓展了电影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将电影理论融入了现代人文学术研究的主流;其次,电影符号学修正了传统电影理论旧形而上学式的研究倾向,发展了符合现代哲学精神的现象学理论方法,为电影研究找到了更科学更坚固的哲学基础,为未来电影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电影叙事学理论是现代电影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当它还在电影符号学的摇篮里时,便开始借用学叙事学的概念和方法,使自身得到发展,并逐渐从电影符号学中独立出来,成为现代电影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到八十年代,电影叙事学研究已较为系统、科学和模态化。本拟用电影叙事学的理论观点对具体的叙事本(英国、溴大利亚舍拍影片《海妖》)作一次有意义的分析、读解,以此来反现叙事学电影理论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批评运用于电影之后,成为电影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电影符号学、精神分析电影批评等一道促成了电影理论的现代转型。意识形态电影理论开创了电影批评的新方法,提供了电影研究的新视角,启发了现代电影理论的新方向,为电影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其创造的症候式阅读影响了之后的电影理论与批评。  相似文献   

4.
自电影符号学宣告现代电影理论诞生以来,电影理论不断吸收相关学科理论来实现自我建构,促使自身走向多元化。电影精神分析学作为现代电影理论的一支,其对于电影中所呈现的精神疾病的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但其身体维度的缺失使得电影精神分析学视域下的主体始终处于残缺状态。在这一背景下,"电影病理"作为电影学的新概念的提出和研究,是迫切而必要的。电影病理学在现代电影理论转型的机遇下诞生,又将对现代电影理论转型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分节理论经历了从语言学扩展到符号学,从普遍分节到有限分节,从双重分节到三层分节的发展过程。艾柯的三层分节主要源自麦茨、普里埃托和帕索里尼的电影和符号学理论。艾柯在对形象的批评中建立了一套肖似代码的三层分节模式:修辞元、记号、意素。艾柯先后在摄影照片和活动影像上进行模式化分析,从而建立了电影代码的三层分节方式。艾柯的三层分节及其在电影代码中的分析,强调了电影通信形式的语义丰富性,翻新了对影像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周漫  王小余 《海外英语》2014,(13):238-239
电影《刮痧》自上映以来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它是由郑晓龙导演和其妻子王小平合作的电影处女作,由蒋雯丽和梁家辉所主演的一部影片。近年来从中西文化对比方面对这部影片的解读颇多。该文以符号学为基础,从电影符号学为出发点,对其做进一步的剖析。该文主要从电影意义的生产及接受主体对文本的感知两方面进行尝试,试图从中探索出符号学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数字电影作为当今社会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种视听综合的教育传播媒介,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符号,因为其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充满了符号和由符号组成的文本,其中,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是电影意义的运载工具。对数字电影中出现的符号概念上的梳理,了解符号学,将其与数字电影结合,并对电影符号学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数字电影的教育传播符号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歌曲在电影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对电影歌曲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解读电影,而研究的起点是对电影歌曲进行分类。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对华语电影歌曲进行分类的原则主要是基于歌曲的体裁、风格和歌曲发送者的符号身份。基于此,可以将华语电影中的歌曲分为流行歌曲援引、主流歌曲援引、摇滚歌曲援引和民歌援引等四大类。这实际上也是用符号学理论对传统歌曲分类的一次确证。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在七八十年代成为西方电影界一种重要的理论批评流派。它的生成和发展吸收了精神分析学、语言学、符号学、阐释学以及后结构主义等一系列学科的理论要素。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与批评也开始受到中国电影评论界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电影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有其重要的符号意义。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分析了国产电影《看上去很美》中的象征符号及其象征意义,阐述了符号学在电影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并进一步阐释了符号学的研究及运用对于电影产业乃至各人文学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视觉再现符号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在对再现理论的源流的梳理中,提出从符号学角度将再现观念与西方当代哲学和美学理论中的"凝视"相联系,从文本与语境角度分析其理论意义与价值。符号机制则是切入的特有角度,从电影符号与绘画角度来看,这一机制的形成具有意义阐释的特性。文章结合以伦勃朗绘画为题材的电影符号表达分析了符号机制的形态,展示了文本特性。  相似文献   

12.
用符号学的角度探讨建筑问题,形成了建筑符号学;用语言和文化的联系来揭示中国语言的特征.形成了中国文化语言学。试图用语言符号学观的诸观点研究中国古典园林中各种元素,以期收获启示运用于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3.
皮尔斯与索绪尔符号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尔斯和索绪尔分别为现代西方符号学中哲学传统和语言学传统两个源流的开创者.本文在比较他们的符号基本理论的同时,一方面透过皮尔斯的符号观分析其语言观,另一方面则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观看其一般符号观.本文认为,索绪尔二元的符号观忽视了符号与外部的交际价值,而皮尔斯的符号观则弥补了其不足,强调符号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认知和交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吴星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5):125-126
近年来,影视作品中采用方言的现象越来越多。试从符号学的角度探索隐藏在影视剧方言背后的涵义。根据信息交流传递中的编码解码模型得出:影视剧创作者通过影视中的方言向观众传达某种信息,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解读这些信息,最终与观众在心理上达成共识,实现影视作品真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创造性叛逆作为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已被广泛接受,但目前鲜少有人对影视翻译尤其是影片名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进行研究。本文将以符号学翻译法为理论依据,从语言符号系统的三维关系中探寻影片名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必然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愈加紧密。本文以《西游记》为例探析传统文学影视化过程中影视符号的塑造问题,借由符号学视角,从人物性格要素、故事背景要素、情感要素等方面解析传统文学符号,并与相应的影视符号进行对比。传统文学影视符号的成功塑造,应衍生创意故事,注重主旨意义的转换,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