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大椿(1738-1789),字幼植,又字子田,号芝田,江苏兴化人,是清代扬州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早年工文辞,诗文见重于世,后受皖学创始人戴震影响,究心汉儒名物训诂之学,对《礼》学研究尤深,著有《弁服释例》等书。  相似文献   

2.
清代礼学的复兴一向以来被归为受文字狱影响和稽古右文政策的引导,但笔者梳理发现,清代礼学研究有着自身的内在理路。晚明王学的禅学化及明清鼎革的巨变,导致士人逃禅,部分学者坚持纯净儒学化运动,从而带动儒家经典和礼学研究的展开。同时,明代以来流行的《朱子家礼》及其改编本的固有问题,促使清代礼学由家礼改良向经礼考证回归,并由宗法宋明经注逐步转向宗经郑注,以此带动礼书编撰和《仪礼》研究的全面兴盛。  相似文献   

3.
礼学思想是儒家最基本的特征 ,司马迁的《史记》包含了极为丰富的礼学思想。本文从司马迁对孔子礼学思想的继承、司马迁关于礼学的一些论述、司马迁论礼与法、礼与乐和《史记》在内容与形式方面体现出的礼学思想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诗”学和“礼”学是戴震经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戴震在“诗”学考证中折射出了非常宝贵的文学思想,有些思想至今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戴震一生于“礼”学用力良多,他开创的以训诂、文献考核等实学手段治三礼的方法论原则,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俞樾作为清代朴学的殿军,继承了戴震的问题意识,俞门弟子章太炎与俞樾在政治思想层面也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戴震学的发展在根本上转换了程朱理学意识形态,太炎的戴震理解也得自于朴学承传的传统,又延续了俞樾的《春秋学》的立场,最后揭起了民族与民主革命的旗帜。  相似文献   

6.
作为曹元弼礼学代表性著作的《礼经学》,实与其早年所撰《礼经校释》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为此从复礼的经学主旨、明例的治礼方法和讲求礼经大意的诠释取向三个方面,论证《礼经校释》对《礼经学》的影响,以呈现曹元弼学术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李汝珍师承经学大师凌廷堪,并且受其"以礼代理"思想的影响,并把它渗透到了其小说《镜花缘》之中。"以礼代理"的思想推进了礼学思想的发展,使礼学思想蔚然兴起,直延续到晚清,主张用礼家经典重新建立封建儒家秩序。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亲亲尊尊"二系并列的情理结构。  相似文献   

8.
《茗洲吴氏家典》是在清廷文教政策和徽州礼教大背景下出现的一部家礼书。它对礼经和《家礼》所记礼仪既有遵从,也有变通。其对礼之大体的继承和变通,折射出传统礼教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家典》在制定冠、婚、丧、祭诸礼时,择时俗之可从者不多,而对时俗的批判不遗余力。《家典》具有清代家礼书的共性,然与其他家礼书相比,其更看重的是礼而不是俗。  相似文献   

9.
孔子改造了古代宗教的外在礼仪形式,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思想体系,从而奠定了儒家的"礼"学思想。荀子师法孔子,继承了孔子以"礼"治国的思想,但他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先秦诸子思想进行批判总结并再次进行融合,最终使"礼"由"纳仁入礼"走向"援法入礼"。  相似文献   

10.
清代陈奂的《诗毛氏传疏》一书,使用了大量《易》学材料来注解《诗经》,可以称为“以《易》解《诗》”。这一解经方法,是对东汉郑玄“以《易》笺《诗》”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陈奂的“以《易》解《诗》”,主要包括三种方法:一是用《周易》训诂《毛诗》字义,二是用《周易》解释诗旨,三是用《周易》补正《诗经》中的礼。陈奂对《周易》的一些申发与补正,能够推动《易》学的发展,拓宽《易》学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以《周礼》《、仪礼》和《礼记》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三礼”之学,是儒家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学术,尤其是清代学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长期以来,清代三礼之学的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仅有的一些论著也多为专题性论证,缺乏系统、全面的考察,这不能不说是清代学术史领域的一大薄弱环节。令人欣慰的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林存阳先生撰成《清初三礼学》一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版,26万字),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并将清代三礼学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该书从学术史和社会史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三礼学的发展脉络、思想…  相似文献   

12.
荀子礼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继承了孔子的礼学思想,而且吸收了法家的法治思想,建立了以礼为核心的礼法并举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荀子礼学思想不仅为历代统治者提供了治国方略,而且对于现代社会中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对于现代社会的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及其发展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儒家最重礼学,用之以"齐家"、"治国","礼"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相沿,而孔子的礼学思想是儒家礼学的核心,它在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礼"是孔子各方面思想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难怪有人认为"孔学主要是礼学"了.作者认为孔子一生都在为实现"礼"制的理想社会而奔波,本文主要从孔子礼学思想产生的渊源、孔子礼学对周礼的发展、孔子实现"礼"的途径三方面来论证孔子礼学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稳定有序、和谐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张其淦为清末民初岭南学者,其 《左传礼说》 为民国经学中 《左传》 学研究的重要著作.通过张其淦的师承渊源、基于所处时代开展的学术活动,考察 《左传礼说》 的成书背景.从 《左传礼说》 的序言及正文,以厚左氏、释礼有新意、多处驳斥杜说等探讨该书的特色.纵向沿察由汉至明清 《左传》 礼学的研究脉络,横向与 《公》 《谷》 礼学比较,再将《左传礼说》 置于成书时代的经学研究特色中考量,综合评价 《左传礼说》 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船山是著名的经学大师,他在解《易》过程中,注重阐发《易》中九卦之礼学精神,即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九卦的礼学精神。因《易》以显礼,船山最关注的是《易》中履卦的礼学意蕴。《履》即礼也,是哲人早期对履卦礼学精神的原初阐释。船山对《履》之卦爻辞进行辩证分析,指出《履》之礼学精神乃“谨于衣裳袺襘,慎于男女饮食而定其志”,履卦的礼学价值在于“正名定分,别嫌明微”,从而实现了《履》卦礼学精神之价值开新。  相似文献   

16.
清代学术史对戴震义理接受图景的描述,向前聚焦于乾嘉时期,向后聚焦于光宣时期,往往忽略咸同学界对戴震义理的接受。戴望作为咸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学家,是表彰戴震义理的重要学人。1863年,戴望系统阅读了戴震的考证与义理著述;1862—1864年,戴望与谭献曾围绕戴震义理展开激烈论争,推举戴震为清代学术史上一流的学者。而后,戴望撰述《戴氏注论语》,继承了戴震对程朱理学的批判,对天道、人道、王道秩序进行了论述,诸如气化的天道观、一元的性善论、以己之欲通天下之欲的修行工夫、体情遂欲的王道理想等等。勾稽咸同年间戴望对戴震义理的承续,可以推进学界对戴望其人其学、咸同戴震学术接受实况、清代学术思想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荀子·大略》篇中"夫行也者,行礼之谓也"这句话特别吸引人的目光。因为,关于"行"的方面有千万,可为什么荀子却只言"礼"?笔者以为,这与荀子的整个礼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这句话包含着荀子非常丰厚的礼学思想内容。本文拟从荀子说这句话的原因,即"礼"的重要性;这句话的内容,主要指"礼"的外在表现形式;关于荀子这句话的评价等,这三个方面对这句话进行一次全面而深入的评析,以期能以小见大,有益于荀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儒家礼学精神对传统武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它对我国社会的诸多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等级精神、忠信精神、德孝精神是儒家思想重要内容之一——儒家礼学的核心。本文从儒家礼学的视角,就礼学的等级精神、忠信精神、德孝精神三个方面,探析了儒家礼学对传统武术的影响;分析了传统武术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奇葩的儒家礼学原因。这对从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新视角来弘扬民族传统武术有重要意义,对民族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于《左传》"例"的研究构成了杜预左传学中的重要内容。杜预在《春秋左传集解》和《春秋释例》中提出了"三体五例"及"五十凡皆周公旧法"的说法,在经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左传》的地位一跃超过今文经公羊、穀梁学派。从经学发展的角度看,杜预定"例"的学术实践源自古文经学的治学传统,其《春秋释例》显示了他对前代学术成果的继承;从西晋的政治现实出发,提高左传学的地位不但抬升了古文学派影响力,更满足了司马氏的政治需要,杜预运用其学说保证了司马氏政权的合法性并维护了其稳定,实现了经世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叶国盛 《文教资料》2012,(26):157-159
李光坡是清代经学史上较为杰出的经学家,在礼学上成就尤著,有《三礼述注》传世,皆为《四库全书》著录,其成就得到学界的认可。本文通过挖掘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试图对李光坡的生平和著述加以梳理,旨在勾画出较为清晰的轮廓,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