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嘉靖皇帝朱厚熜在位46年,是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比较大的皇帝之一.多年来,史学界发表了诸多论著,但迄今国内还未出版一部篇幅较长的有关嘉靖皇帝的学术专著性质的传记.这对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嘉靖皇帝是一个不小的缺憾.由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副教授林延清撰写的《嘉靖皇帝大传》(以下简称为《大传》)一书,近日已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此书填补了明史研究中的一个空白,将关于嘉靖皇帝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病逝.武宗既无皇子又无同父兄弟,皇位继承者只得从皇族旁支中选择.内阁首辅杨廷和等人以武宗"遗诏"与<皇明祖训>"兄终弟及"为依据,迎立兴献王(宪宗之子、孝宗之弟、武宗之叔,正德十四年薨)之子朱厚熜入继帝位,他就是嘉靖皇帝.  相似文献   

3.
生于安陆的朱厚熜以藩王身份入继大统,引发了关于其父母尊号问题的"大礼议"。旷日持久的"统"、"嗣"争论迅速转化成不同派系的政治斗争,对明代中期政局和少年嘉靖的性格产生了巨大影响。纵观"大礼议"的整个过程,当事人朱厚熜处处表现出固执、叛逆和冲动。其政治能力没有超出青春期少年的心智水平。对朱厚熜个人而言,"大礼议"归根到底是廷臣所捍卫的宗法礼制与其孝亲情节之间的冲突。其孝亲情结的形成,与他童年时期的家庭教育、生长环境、丧父经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线索时间:1368年~1644年,共276年。世系: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景帝>)、英宗(朱祁镇复位)、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载垕)、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恩宗(亦作毅宗朱由检)。  相似文献   

5.
杨慎(1488—1559或1568),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六年(1511)举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时年二十四岁。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年(1524)因“议大礼”,倡导百官同僚议论明世宗生父的庙号和祭祀的斗争,仗义冒死跪伏在北京左顺门请愿,世宗大怒,廷杖杨慎等一百六十余人,被贬官和废黜的一百八十人,并将杨慎流放云南永昌(  相似文献   

6.
飞叨 《中学生博览》2023,(14):56-57
<正>世人都晓神仙好,主要是因为神仙能做到长生不老,这一点对于皇帝而言无疑更具诱惑:统御万民号令众生,永远做这天下的主人,何其美哉?于是,皇帝们自然而然地成为追求长生的主力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炼丹师成为了绝对热门的职业。虽然明知“伴君如伴虎”,但高风险同时也意味着高回报,所以炼丹师们十分热衷于忽悠皇帝。历史上被炼丹师忽悠瘸的皇帝如过江之鲫,其中,李世民、朱厚熜和爱新觉罗·胤禛三人颇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正>在故宫里有一支特殊的保安队伍,它们不是人,而是猫。作为故宫中几百年一直存在的成员,它们的命运浮沉也是一部血泪史。猫运沉浮在明朝,有一位皇帝与猫的关系非比寻常,他以逗猫为乐,二十年不上朝。这个皇帝就是明世宗。明世宗朱厚熜之所以爱猫,是因为猫是他的救命恩人。世宗年轻时曾宠爱过一个叫王宁嫔的妃子。对宁嫔没了兴趣后,世宗便移爱曹端妃。宁嫔由爱生恨,纠集了十几个被皇帝责罚过的宫女,她  相似文献   

8.
明武宗禁猪     
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是一个很讲忌讳的人,因自己姓“朱”,竟下令禁止养猪。据《武宗实录》记载,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十二月,朱厚照到各地巡视,见百姓养猪杀猪,甚为不快。原因有二:一是他姓“朱”,“朱”与“猪”同音,触犯了皇帝的姓讳;二是朱厚照生于辛亥年,生肖属猪,又犯了皇帝的诞辰讳。回到京城后,朱厚照就下令禁止养猪。禁令一出,民间顿时一片恐慌。而  相似文献   

9.
王海江 《华章》2011,(7):53-53
明正德十六年四月,明武宗朱厚照病死。朱厚照没有儿子,便根据封建王朝“兄终弟及”的祖训,由他的堂弟、兴献王朱佑杌之子朱厚熄承袭皇位,是谓嘉靖皇帝。  相似文献   

10.
嘉靖皇帝朱厚(?)明朝第十一个皇帝。他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即位,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去世,在位时间达四十五年之久,仅次于其孙万历皇帝。对这个统治全国近半个世纪的封建君主,史学界历来批评较多。 笔者经过对嘉靖皇帝一生的综合研究,认为应历史地、全面地看待这一历史人物,既要看到他做了不少有害于社会发展的坏事,也要看到他对明代社会发展确实也起了一些积板作用,应给予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正>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关于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有这样一些描述:“1380年,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亲理政务,秦汉以来绵延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终结。废宰相后,皇帝选拔一些文官到宫廷的殿阁值守,是为‘内阁’。内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中外历史纲要(上)》也有这样的叙述:“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废除宰相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  相似文献   

12.
青春期皇帝     
快乐品读当皇帝褪去威严,从高高的龙椅上走下来与常人一样贪玩好耍、不务正业的时候,那会有着怎样喜剧的效果。明武宗朱厚照处事滑稽,没有章法,这样的皇帝  相似文献   

13.
明武宗新论     
武宗朱厚照(1491——1521)是明朝第十位皇帝。1505年即位,改元正德,1521年去世,在位16年。 对明武宗进行全面评价,史学界素少向津。近世学者虽有涉及,但既非专论,又多失之偏颇,如:“武宗之昏狂无道,方古齐东昏、隋炀帝之流,并无逊色。”“明朝中期的皇帝的贪婪、残暴和腐败,又相对地集中在明武宗(朱厚照)的身上,成为皇权罪恶的典型。”“明朝的封建政权,到了正德时期,腐朽反动的程度愈益加深,统治集团也就更贪婪、腐朽  相似文献   

14.
明代先医祭祀的命运颇显曲折,主要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一是洪武四年,朱元璋出于维护道统、抬升儒学的需要,废黜了三皇通祀;二是嘉靖朝,因朱厚熜喜好、礼制改革、医学发展等因素的合力作用,先医复入祀典。明代先医祭礼既有对元代的延续,也呈现出一定的革新与变动。整体而言,明代先医祭祀的演变,除受政治影响外,背后也隐藏着儒学与医学的博弈,其变迁轨迹亦是医学地位从抬升到回归技艺的写照。  相似文献   

15.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以后,原本应该是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及文书机构,宦官服侍皇帝及嫔妃的生活起居。然而实际上内阁与宦官利用其特殊条件,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处于了辅政地位,两方势力的发展与抗衡对于明朝政治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清代皇帝用文书形式向全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部门及个人传达的公告、命令或指示等统称为“谕旨”。按光绪《大清会典》所说,它们可分为两类:批示臣下奏请叫“旨”,特降或因下面奏请而宣示中外的叫“谕”。这些文件统由内阁与军机处经办。 清初,文书制度基本沿袭明代。中央、地方各部门和高级官员所上奏章都不是由皇帝直接处理,而是必须先送到内阁。内阁接到奏章后,提出初步处理意见,用小票拟出批答,然后连同奏章经内奏事处送达皇帝“御览”。重要的军政大事还要直接经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出,名为“票拟”。内阁接到批件整理誊清后,即成“谕旨”。按规定份数恭录副本,然后由内阁将谕旨交都察院  相似文献   

17.
内阁之制并不陌生 ,大清会典将之列为第二门 ,然其在清之重要性却远不及被书之位次。内阁之制存在于明清时期。明时内阁经历了建立、发展、鼎盛的各个阶段 ,到清建立以后 ,由于执行“参汉酌金”的政策 ,故尔仿明建立内阁 ,但此内阁却异于彼内阁。康熙朝和乾隆朝会典详细阐述了内阁的主要职掌 ,从这些职掌可以析出内阁四个特点 :(一 )具有秘书班子的特点清时内阁承担着秘书的工作 ,负责撰拟皇帝登极贺表 ,拟写恩诏 ,敬写坛、庙、陵、寝、神碑、匾额、对联、敕赐一应牌匾。恭拟尊谥、册谥 ,撰拟上徽号、尊号 ;选拟皇太子、太子、皇孙名、诸王…  相似文献   

18.
何景明字仲默,号白坡,一号大复山人,河南信阳县人。生于1483年(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九年,癸卯),卒于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十六年,辛巳),终年39岁。今年正是何景明诞辰五百周年。 何景明二十岁(1502年)成进士,廿二岁授中书舍人。廿五岁(1507年)因恶权阉刘瑾擅专弄权,乞病归家,读书著述。廿六岁(1508年)被刘瑾矫诏免官。廿九岁(1511)刘瑾已诛,用李东阳荐复授中书舍人直内阁制数房,经筵讲官。卅五岁(1517年)升吏部验封司员外郎,仍直内阁。卅六岁(1518年)升陕西提学副使,至卅九岁(1521年)卒于此官。  相似文献   

19.
青春期皇帝     
简单来说,明武宗朱厚照是一个坏小孩。朱厚照是发明寒暑假的人。他十四岁当了帝。他的家教只教他语文,不用考试。即使这,朱厚照还是不乐意:“天气好冷啊,放假放!”“最近气温特别高,不适合学习。”实在被劝了,就说:“好嘛好嘛,我宣布9月1号开学!”当皇帝是他青春期最大的狂欢。青春期的小孩果然难管,朱厚照因为和他妈“政见不同”———什么政见不同呀,肯定是要去玩而他母后不许———于是他气得离家出,在皇宫旁边盖了一座“豹房”。朱厚照在“豹”里面开了个动物园,准确地说就是“国际猛角斗摔跤比赛专用场地”,他训练老虎,跟老互搏,虎把他…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一般报刊,对各国统治阶级的最高行政机关,往往称为“内阁”。不管是首相制或者是总理制,当他们组成政府部门的核心时,总称之为“组阁”。为什么要译成“内阁”?内阁这个词有什么出典呢?笔者略作考查,试言其始末。最早是在唐玄宗时,开始在宫廷内阁设置翰林学士,这原是一般行政系统以外的差遣,不计官阶,也无官署,只是在宫廷内的学士院住宿,以待皇帝不时宣召,代皇帝起草文件。当时李白就任过这个官衔。直到唐德宗以后,翰林学士这个职务才日趋重要,由于兼有顾问、幕宾、清客的身份,整天不离皇帝左右,常有进言的机会,有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