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粮食的明天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头等大事。建国以后,我国的大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在短短的几年里基本上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但是——现状与选择粮食自足仍有困难。目前,我国人口已达到11.8亿(除台湾外),有0.8~1.2亿人处在贫困线以下,即满足不了温饱。据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小组测算,假定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 957万吨,目前总人口是137 053.69万人,人均粮食拥有量430千克.从数据看,似乎已经能自给了,但是粮食不光指口粮,工业用粮、饲料都是需要粮食的,所以我国每年还要进口一些粮食.十多亿人吃饭是一个大问题,中国解决了,这是了不起的成就.粮食哪里来?要靠土地生产.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粮食安全”,有很多说法。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为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需要的足够食品”。这是一般可以接受的说法,似乎成为一种公认的概念。但是,由于各国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粮食安全指标有很大差异。一般包括粮食外贸依存度、粮食储备、粮食产量变异系数和低收入居民的粮食供应保障等项。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在12.5亿人口中有9亿在农村。粮食安全问题不仅与农民的命运息息相关,而且关系到全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党和政府历来十分…  相似文献   

4.
正人吃饭,首先是为了活着,补充营养和体力,这是物质层次的吃。但人活着不只为了吃,而是让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这是精神层次的吃。在我看来,人的一生有"三道菜"必吃不可。第一道菜:吃苦。没有谁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无论贫贱或富贵,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见挫折,经历风雨。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5.
常言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有着12亿多人的中国,粮食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粮食产量不仅成为政府时刻关注的问题,也与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下个世纪我们的粮食够吃吗?12亿人口的中国如果闹“粮荒”会对世界粮食市场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6.
使庄稼增产的固氮遗传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中 《百科知识》2000,(1):26-26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氮肥是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植物需要氮肥,犹如人体需要蛋白质一样重要。但是,世界大多数地区土壤都缺乏氮素养分,为了获得农作物高产,每年必需施用大量氮肥。据研究,种一亩玉米,需吸收氮素6公斤;生产1吨小麦,需吸取氮素23公斤。随着世界人口的日益增长,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多,氮肥的需求也急剧增加。按我国人口 12亿计,每年约需要粮食9600亿斤,相应  相似文献   

7.
吃饭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头等大事,中国人口众多,粮食产量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人口日益增长,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科学施用氮肥则是我国粮食产量的有力保障。然而,氮肥的大量使用给生态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迫切需要提高氮肥利用率,缓解环境压力。于是,有科学家就将研究的方向瞄准了农田氮循环与农业和环境效应,通俗地讲,就是为了让氮在田野中更“友好”地循环。熊正琴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8.
杨志勇 《科学生活》2007,(12):34-35
联合国最近发布的《全球环境展望:保护环境是为了发展》(GEO-4)报告指出,目前诸如气候变化、物种灭绝、越来越多的人口需要养活等威胁地球的主要问题中有许多尚未解决,而且所有这些问题都将人类的生存置于危险的境地。其中,粮食危机无疑是与世人的生活联系最紧密,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据说有个财主,为了附庸风雅,一次他的夫人寿诞,财主专请了一位先生为他的夫人写祝寿诗。这位先生知道他的用意,是用调侃的方法铺纸启砚,动笔为他写起来。第一句“这个婆不是人”,财主一看大惊失色,正想臭骂这位先生,“怎么用诗起我老婆了?”不想先生笔锋一转,写下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尘。”“啊,不是人是仙女!”财主转怒为喜。接着第三句“几儿子都是贼,”财主又不高兴起来,“骂了我夫人还要骂我儿?”先生接着笔锋又一转,“偷得蟠桃献母亲!”财主不得不夸位先生的笔力,连赞“好诗”。从这个故事中,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写诗,不一定落笔是佳…  相似文献   

10.
晨曦 《金秋科苑》2013,(10):109-112
1、吃饭七成饱,穿戴适当少,耐点饥和寒,益寿又延年。这就应验了,千古之名言:"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2、有的人活着为了吃饭(贪图享受,贪图好吃),有的人吃饭为了活着(即好吃味鲜,又要注意营养保健。健康长寿,多给祖国做贡献)。3、早饭好而少,午饭厚而饱(八九分饱),晚饭淡而少。一顿吃伤,十顿喝汤。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肠饱胀。4、细粮四、粗粮六;主食四、副食六;动物四、植物六;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  相似文献   

11.
很多中国人都记得这样一句广告词“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18年前,杭州诞生一个特殊的娃娃,那就是如今已成长为国家大型一级企业,跻身全国最大经营规模500强的娃哈哈集团。它的成长速度之快令人惊叹,然而对有一位老人来说,这既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他就是娃哈哈集团第  相似文献   

12.
死亡,对于人生而言,既普通又异乎平常。它标志着生命的终结,是对生命的最大的否定;然而,也正是有了死亡的终结,才标示了生命的完整,只有死亡才能为人生这一长句划上句号。德国著名存在主义大师、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对我们说,正是死亡这一任何人都无法替代、任何人也都无法避免的“终结”,迫使我们把目光落到自己身上,更好地筹划自己的生存。伴随着死亡“活着”“这里讲述的是关于死亡的故事,但是要我们学会的是如何去不死。”余华的小说《活着》向读者展现了一种坚忍“活着”的生存状态,尽管历尽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内蒙古科委“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及其对策”课题报告之一,阐述了自治区的人口增长与耕地、粮食的发展问题,提示人们要进一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现有耕地,大力发展农业,为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玉米生物乙醇为例,采用情景分析法定量分析“生物能源”与“吃饭”的关系.研究表明:(1)设定2020年生物乙醇的产量为1000万吨、1500万吨和2300万吨,玉米生物乙醇占生物乙醇的60%、40%和20%,则9个子情景所需玉米量最多3864万吨,最少560万吨;(2)结合其他玉米需求分析其供需关系,发现9个子情景均未达均衡,最大和最小缺口分别为4249万吨和945万吨,说明玉米生物乙醇的发展对玉米需求造成了影响.如对口粮和其他工业用粮进行更切合实际的预测,则供求情况会有所缓解,所以玉米生物乙醇的发展不会对“吃饭”问题造成太大影响.但若考虑库存和出口则会显得供求紧张.发展粮食能源是一场技术与战略的考验,积极引导技术创新,并保证最基本的粮食需求是未来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据开罗今年五月下旬世界粮食理事会农业部长级会议提供的信息,到1989年底,世界遭受饥饿的人数将达到5.6亿人。而在占世界7%的耕地养着占世界22%的人口的中国,究竟有多少人在挨饿,有多少人营养不良,笔者尚不得其详。不过,1988年又出生了2262万个孩子,粮食比1987年又减少了880多万吨,并且从1984年以来连续四年粮食产量未能上升,1988年比1984年减产133亿公斤,人口却净增6139万,人均占粮从393.5公斤降至359公斤;耕地以每年800多万亩的速度锐减,这是有案可稽的。实事上,由于人口爆炸,土地锐减和退化,农业“降温”使粮食徊徘而引起的“粮食安全”问题,即“人口、土地、粮食三联症”仍然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忧患。对此,很有必要作一番沉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人口控制、耕地资源保护以及发展粮食生产等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贫困地区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一个国家或地区,其社会经济发展有赖于人口数量的有效控制及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对耕地资源的保护与优化利用,以及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目前,人口增长对耕地利用、粮食生产产生了极大的压力,正因为如此,探讨人口与耕地、粮食间的相互作用与反作用并采取措施协调它们间的关系,对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至彻底改变贫困面貌,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夏青 《华夏星火》2020,(5):44-49
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的深刻教训之一是国际投机资本的借机炒作。如果国际投机资本借此次疫情冲击可能带来的粮食危机风险,通过诱导舆论、恶化预期来制造行情,伺机炒作大宗农产品市场,并最终酿成全球粮食危机,将危及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全球数亿人口的吃饭和生存。  相似文献   

18.
夏青 《华夏星火》2014,(10):29-33
如何尽可能地减少粮食在存储过程中的损耗,如何让农民手中的余粮更安全地存储并发挥最大效应,如何确保每一粒粮食都入库……可以说每一个问题都是粮食仓储永恒的话题。而存储技术的不断提升、“粮食银行”的应运而生以及各渠道的不断创新,则是对这些问题的应对。  相似文献   

19.
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发表的《罗马宣言》中指出:“饥饿和粮食不安全总是波及全球,鉴于世界人口及自然资源的压力将要增加,除非采取紧急、果断和协调一致的行动,否则这些问题很可能要持续下去。在这种背景下,世界需要增产粮食的呼声日渐高涨。”中国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不但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而且农  相似文献   

20.
郭丽 《世界发明》2009,(8):72-74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这是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的话,看似简单,却又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生活,“生活”二字并不仅仅包含“生存”与“活着”的含义,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抓住每一分生活的乐趣,这是许多人都梦寐以求却苫于无法实现的生活现实。而有这样5个小伙子,他们很幸运地找到了自己所喜欢的事业,并且享受着这种“随心所欲”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