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以创新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深度学习为调节变量的包容型导师风格对研究生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450份在校研究生问卷,并运用SPSS和MPLU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包容型导师风格会正向影响研究生的创新行为,并且研究生的创新自我效能感会在其中起中介作用;(2)深度学习正向调节包容型导师风格对创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生深度学习程度越高,包容型导师风格对研究生创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越大;(3)深度学习正向调节包容型导师风格、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新行为之间的间接关系。根据研究结论,建议研究生要增强创新自我效能感和注重深度学习,而导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践行包容型指导风格。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证研究探索导师支持型和控制型指导风格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并分析研究生个人主动性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支持型和控制型导师指导风格均有利于研究生创造力的发展,且研究生的个人主动性调节了控制型指导风格与研究生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782份有效问卷,调查了研究生导师指导风格对研究生知识共享及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的学科类型存在着不同的导师指导风格和知识共享及创新特征,理工科研究生较多感受到控制型导师指导,而文科研究生较多感受到支持型导师指导;不同的导师指导风格对研究生专业认同、知识共享及创新的影响方式不同,支持型导师指导风格更能有效预测研究生知识共享及创新,而控制型导师指导风格则是更多地通过影响研究生的专业认同进而影响知识共享及创新。认为高校应该从导师指导、研究生专业认同及知识共享等三个方面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4.
收集了1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1108名工科研究生的有效样本,考察了导师自主支持对研究生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导师自主支持对研究生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在导师自主支持与研究生创新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认知风格分别正向和负向调节了该中介作用。最后,分别从重塑和深化导师岗位职责、积极采用导师自主支持的指导方法、激发研究生创新的内在活力等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专业资本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以河北、山西两省37所中小学共1077名教师的调查数据为样本,探讨校长的家长式领导行为、人际信任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关系,发现德行和仁慈型领导显著地正向预测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威权型领导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预测效应不显著;同事信任在德行、仁慈和威权型领导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关系间的中介效应显著,校长信任的中介作用不显著。该结果说明不同领导行为影响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中介机制有差异,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实践需要重视德行与仁慈领导行为的引领作用,同时加强教研组的关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对国内某"211工程"高校850名在读文科硕士研究生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采用相关分析、层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处理数据,采用相关程序对中介效应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后,导师魅力、导师指导对研究生学术努力行为均具有显著解释作用,其中导师指导的解释作用更大;研究生学术认同、学术理想对研究生学术努力行为也都具有显著解释作用,同时在导师对研究生学术努力行为的预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导师对研究生学术努力行为影响中的一部分是通过提高研究生学术认同、学术理想达到的.  相似文献   

7.
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一个关键指标,而导师指导风格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基于320份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数据,结合自我决定理论,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探索民主型导师指导风格、权威型导师指导风格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个人成长主动性对导师指导风格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民主型导师指导风格和权威型导师指导风格均对研究生创新能力产生积极影响,个人成长主动性在民主型导师指导风格对研究生创新能力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在权威型导师指导风格对研究生创新能力中起负向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从研究生培养单位、导师、研究生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Nvivo.11软件对“导师论导”的相关文献①进行内容分析,结果发现:导师指导行为主要表现在硬软件支持、营造氛围、学术规范教导、技能传授与思想点拨、模范榜样、任务布置和监督控制七大方面。上述导师指导行为分别与领导风格理论中的“定规行为”与“关怀行为”相契合。借鉴管理方格理论构建方式,以“定规行为”和“关怀行为”为基本维度,建构出研究生导师指导风格概念模型:贫乏型、指令型、牧师型与协作型。未来高校可积极开展基于导师指导风格概念模型的导师评价与培训工作,促进导师专业发展;在研究生招生录取时,考虑导师指导风格与学生学习风格的匹配度;在研究生培养中导师应注重因材施教,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导师指导和学业投入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环境和个体影响因素,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用A大学硕士研究生质量调查数据,以探究导师指导质量、指导风格对硕士研究生教育收获的影响路径,以及学业投入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导师指导质量不仅直接正向影响硕士研究生教育收获,还可以通过正向影响研究生的学业投入间接提高学生教育收获;导师尊重型指导风格对研究生教育收获直接影响不显著,但正向影响研究生的学业投入、间接影响研究生教育收获,即导师指导风格通过影响研究生学业投入而影响研究生教育收获。  相似文献   

10.
职业生涯迷茫感是研究生群体的常见心理困境,导师指导在帮助研究生应对职业生涯迷茫感方面有望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内在激励理论和特质激活理论,以国内80余所高校的744名研究生为样本开展问卷调研和实证研究,构建了一个多重中介模型,利用层次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究导师精神性指导行为对研究生职业生涯迷茫感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导师精神性指导行为能显著降低研究生职业生涯迷茫感,导师精神性指导行为正向影响研究生的职业召唤和正念觉知,职业召唤、正念觉知负向影响研究生职业生涯迷茫感,职业召唤、正念觉知均在导师精神性指导行为与研究生职业生涯迷茫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指导行为的评价与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指导行为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指导行为具有学业支持和心理支持功能,其评价指标分为客观绩效指标与主观绩效指标,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存在工具型、情感型、理性型和教练型四种不同的指导关系。  相似文献   

12.
控制型指导是导师采取监督、检查和限制等方式来指导研究生的一种行为模式.导师主要实施工作进度控制、工作范围控制和私人空间控制三种行为.基于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学习和发展"的调查数据,发现三种控制行为实施比例依次降低.理工农学等实验学科、较低年龄段、就职于较低学术层次高校的导师更有可能对硕士生实施控制型指导.导师实施工作进度和工作范围的控制有利于硕士生能力增长,导师对硕士生私人空间实施控制则起负面作用.控制型指导的积极影响主要经由硕士生的学习投入发挥中介作用,其中科研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大于课程学习投入,情感态度投入起调节作用.控制型指导对于情感态度投入较低硕士生的能力增长具有较大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26所高校的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道德领导理论框架,探析导师的道德领导对研究生德育效果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导师道德领导对研究生道德行为表现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导师对研究生的尊重、包容和导师自身的道德品质对研究生培养道德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导生关系、团队道德氛围是增强导师道德领导对研究生道德行为影响的两个中介作用机制,其中导生关系的融洽居于首要地位;导师指导方式在导师道德领导对研究生道德行为表现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导师道德领导上的效果。建议提升导师的道德领导水平,重视导师的行为示范作用;关注团队道德氛围的“场域作用”,营造支持性的道德氛围,从而形塑良善的研究生德育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徐用祺 《高教论坛》2022,(8):100-105
导师自主性支持对学术型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基于创造力交互理论,深入探讨了导师自主性支持、科研自我效能感、科研训练环境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关系之间的作用机制,并建构出了相关理论假设模型。通过对466名学术型研究生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该理论模型,并得出以下结论:导师自主性支持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影响,而科研自我效能感在该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科研训练环境在导师自主性支持和研究生科研自我效能感之间以及导师自主性支持和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之间有着调节效应。此外,研究建议,应当不断强化导师自主性支持、激发研究生科研自我效能感以及创设良好科研训练环境等。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通过构建培养过程关键要素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理论模型,对中国14所高校学术型研究生的2424份有效问卷进行回归和中介效应分析后发现,培养过程中的课程教学、导师指导、科研实践、学术氛围和学术规范都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其中学术规范影响最强,科研实践影响最弱且对博士生创新能力无显著影响。但学术活动和激励政策对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存在显著影响,研究生培养在"应然"与"实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科研自我效能感正向部分中介了课程教学、导师指导、科研实践、学术氛围、学术规范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大中介效应达到76.85%。因此,学校应注重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制度的执行力度、提升研究生科研实践和学术活动的质量、激发研究生科研创新自信心等。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导师苛责式督导对研究生人际促进行为的影响,探讨了情绪疲惫与师生上下权距在上述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中介角色及调节作用。以澳门、广东七所大学中具有对偶关系的101名导师与其指导的294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导师苛责式督导会加深研究生的情绪疲惫,进而降低研究生的人际促进行为。权距会显著调节上述影响过程,上下权距较大时,学生对导师苛责式督导的承受力更强;反之,研究生对其容忍力更弱。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北京理工大学工科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部分导师进行访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师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弥补了单一导师指导所致专业领域的局限,成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导师与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的关系由传统的“师徒关系”向“科研伙伴关系”转换,有利于更好地构建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平等关系;导师对研究生学业、职业规划给予建议和指导的同时,应加强对研究生心理状况、思想道德修养的了解;导师的个人素质、制度和环境、学生的个人素质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最后,对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导师负责制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制度之一。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所提供的指导行为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乃至思想道德的培养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过往有关导师指导的概念内涵、风格类型及影响后果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教师在线教学准备对研究生线上学习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基于控制—价值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数据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教师在线教学准备能够直接显著预测研究生线上学习效果,也能分别通过研究生的学习者控制、学业倦怠情绪的独立中介作用和学习者控制与学业倦怠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学习效果,且总间接效应略大于直接效应。在三个特定间接效应中,学习者控制的独立间接效应最大。为提高研究生线上学习效果,应加强教师线上教学培训,提高教师在线教学准备度,改善线上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研究生线上学习的自我控制度,并提供充分指导;关注研究生线上学习的学业情绪,对消极学业情绪进行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20.
导师资助制作为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某“双一流”建设高校329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基于学术和社会融入理论,探讨导师资助、学习融入和学业成就三者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二年级、理工科以及未以银行贷款支付学费的学生有更高的概率获得导师资助;导师资助对学生的认知性学业成就没有显著影响;导师资助对学生的情感性学业成就与学习融入有显著影响;学习融入在导师资助、学生的情感性学业成就之间起到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