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溪山琴况》作为中国古琴音乐美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对中国古琴音乐美学的系统论述,也是对古琴音乐美学发展价值取向的指导性总结。以往学界对《溪山琴况》的结构划分着眼于风格、意境、审美等方面,从音乐本体角度对《溪山琴况》的解读尚未出现。"乐本体"思维模式是在"乐本体"音乐美学理论基础上形式的,是由意识要素、形态要素、行为要素组成的音乐美学思维模式。按照这种思维模式,《溪山琴况》二十四况可划分为"心况""音况""行况"三个层次,这种思维模式在《溪山琴况》中体现出逻辑性、辩证性、有序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溪山琴况》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篇文章笔者从几对对比性的美学思想入手,从而分析《溪山琴况》中所包含的部分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明末著名琴家徐上瀛所著的《溪山琴况》是对古琴音乐美学的总结,他是在明代琴论家冷谦《琴声十六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二十四况,并且用二十四个汉字进行高度概括。我们通过分析《溪山琴况》中对每一况的文字说明,总结出其所代表的有关古琴音乐美学观点、审美意境及演奏技法的文化内涵,并用英文准确表达这些内涵。  相似文献   

4.
《溪山琴况》不仅是一部音乐美学专著, 而且还深入细致地论述了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音乐表演理论。诸多学者着重研究其音乐美学思想, 而忽视其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音乐表演理论的研究。如果能将《溪山琴况》中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音乐表演理论与当今器乐教学与演奏结合起来, 将对当今器乐教学与演奏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溪山琴况》为明末吴派民间琴师徐上瀛所著,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琴乐表演理论的重要美学专著,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从历史文献的角度看,《溪山琴况》与《乐记》、《声无哀乐论》堪称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史上三部最为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论著。  相似文献   

6.
《溪山琴况》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关于音乐美学著作,这部书立足于对传统音乐激发和思想的探讨,系统提出了音乐的"意境"论,对乐器演奏、作品表现等方面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钢琴演奏者可以借鉴《溪山琴况》折射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对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思想和探索西洋乐器的民族化应用产生积极作用,在不同语境下寻找到对音乐美学思想的表达方式,在审美经验上予以演奏者借鉴与启发,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明末的琴艺术专著《溪山琴况》,在相当程度上总结了中国的琴美学。它所表达的有关琴艺术的美学思想,可以看作中国音乐美学的高峰。全文论述了24个范畴,为琴艺24种状况,重点论述了音乐的境界为和,琴艺的品格为清,琴艺的形象为丽。  相似文献   

8.
《溪山琴况》是明末名琴家徐上瀛所作的一部全面而系统地论述古琴的美学专著,"和"况属于其中二十四况之一,且为第一况,可见其在《溪山琴况》中的地位。文章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来论述"和"况的重要性,外部就是"和"况与其他况的关系,内部则是深入分析"和"况本身的内在结构之和;运用内外结合和交叉论述,客观呈现"和"况在《溪山琴况》中的首重地位以及其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翻译的编码与解码会由于文化传统、人文历史、民族心理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对码的不同理解。《溪山琴况》是古代文人对古琴音乐文化的总结,集中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美学思想、宗教哲学等各个方面。当我们用英文对这一著作进行翻译时,会碰到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同一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编码与解码,二是跨文化的编码与解码。本文从这两个层面的问题入手,系统地论述了对《溪山琴况》进行英文意解时所遇到的跨文化编码与解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意象"作为音乐美学的一个范畴,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传统音乐的长河中,渗透着"意象"美感,音乐论著从《乐记》到《溪山琴况》都蕴含着"意象"美学,中国民间传统器乐中活音和带腔音等技法的运用,都是"意象"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独特的艺术表述。  相似文献   

11.
《天女散花》原是李遇秋创作的手风琴曲,后经作曲家本人改编成钢琴作品。作曲家在西洋传统钢琴奏法的基础上,结合和运用很多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使得这部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2.
米兰.昆德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开创了一种独特的"音乐结构",即对复调艺术及音乐节奏的运用。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通过配乐与场面调度成功再现原作"音乐结构"中"轻"与"重"的回旋、"快"与"慢"的变奏。这不仅是对小说精神与小说形式相对忠实的视听解读,也是使电影改编获得成功的关键,更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昆德拉对小说形式进行音乐化探索的意义。在影像时代,小说的形式将不断走向开放与多元。  相似文献   

13.
钢琴独奏曲集《山祭》是莫尔吉胡代表作,它是由中国蒙古族作曲家创作并公开出版发行的第一部钢琴独奏曲集,也是钢琴独奏音乐与蒙古族文化相结合的第一次尝试,是钢琴音乐民族化的一次重大实践。目前,中国蒙古民族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作数量不多,钢琴的民族化尚处在初始阶段。莫尔吉胡是中国蒙古民族音乐界钢琴民族化道路上的先行者之一,他的探索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1949年10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方兴未艾的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得到了发展。先后成立了多所专业的音乐院校,并在师范类的综合院校建立了多所音乐专业的本、专科院、系,并且,以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为龙头的音乐表演及音乐教育体系逐渐地建立并完善和成熟。与世界各国的不断交流。使我国音乐教育不断取得丰硕的成果。使中国人和中国音乐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当今人们的生活和音乐越来越不可分割,无论是在热闹的大街上或是优雅的公园里随处都可以听见各种音乐,在形形色色的音乐之中就有不少各种形式的"卡农"充斥在其中。在许多人看来,这些音乐它只是一首曲子、一个作品,我们现在熟悉的仅仅是这种曲式的代表作品,很多人对于这种曲式形式还并不了解。其实,卡农曲式是西方复调音乐曲式的一种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来展示音乐的美,形成了以音乐欣赏和音乐美学为核心内容的音乐教育观,包括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智力结构、伦理结构的建构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探究对象,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化身。长期从事教育实践的音乐工作者,在学生音乐教育启蒙时期,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意愿。其中,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相当重要。丰富学生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对音乐技巧的掌握,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当今世界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先进音乐教学体系之一。它不仅对儿童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同时它也为当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考。文章主要研究奥尔夫综合音乐观、即兴创造、奥尔夫乐器引用以及奥尔夫对本民族音乐推崇的教育理念,以及其对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所带来的变化与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音乐表现内容、音乐创作过程、音乐创作中“美”与“新”的关系、作曲家创作的主动性与被动性等一些争议问题的论述,说明了作曲家的创作是整个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从音乐实践活动的整体来看,作曲家的创作具有创作过程的主动性和创作结果的被动性这一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19.
"核心音调"是指一个在听觉上具有可识别性的短小旋律片段,在乐曲中以原型、加花、节奏的扩张收缩等形式贯穿于全曲。在民族乐曲中,"核心音调"是旋律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法。文章以刘天华的二胡曲《月夜》、《除夜小唱》和《苦闷之讴》为研究对象,就其中核心音调的运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老子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反映老子哲学观点的"音声相和"理论包含了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音声相和"强调的是"音"和"声"的相互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即只有不同的音调组合在一起构成相互和谐关系的声音才能形成美妙的音乐.而音乐的起源、音乐艺术、政治功能以及"和"的哲学意义都揭示了"以和为美"的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