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碧华作为香港的言情小说作家,其小说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在她的小说中,最具特色的便是她对于传统道德刻意的叛逆书写。李碧华通过带有血腥味的爱情悲剧、复杂多变的人性纠葛以及毫无掩饰的欲望表达,突显了她在传统道德层面渴望反叛和背离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李碧华的小说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在时空的交错中展现了女性的生存状态,对建立新型的两性关系进行探索,展现了其作为一名女作家自觉的女性意识.从李碧华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入手,具体分析男权社会下女性的生存困境和悲剧宿命、女性对自身欲望的强烈追求和对男性情感上的依赖,阐释她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李碧华成长于香港,认可着自己的香港人身份,作品中流露出浓烈的香港本土意识,属于完全意义上的香港作家.她意识到了香港在未知的巨变前的无可奈何,身份认同的怀疑与焦虑充斥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她一方面以“溯时间之流而上”的方式来为香港立传,另一方面通过对陌生又熟悉的母国的想象,寻找着香港意识与中国国族想象中的共通性,实现对民族国家“共同体的追寻”.  相似文献   

4.
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个体必然要与世界及他人建立认同关系,遵循社会文化秩序并寻求身份认同,以鲁迅小说中祥林嫂等人物形象为例,当遭遇身份认同的危机时,虽然也被迫反抗和自救,但他们的反抗本身带着浓厚的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色彩,都以封建道德文化的标准为标准,缺乏独立清醒的自我意识,最终无法摆脱悲剧命运,本文探寻在身份认同的困境中造成他们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5.
李碧华的小说《霸王别姬》以大跨度的时空背景展示了主人公程蝶衣悲剧性的心路历程。李碧华以冷峻的笔调刻画了程蝶衣个人的性格悲剧、爱情悲剧与命运悲剧,同时在爱情之外又赋予了小说历史、政治、人性、社会等更深层涵义,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一个历史性、社会性的大悲剧,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身份认同的视角,对鲁迅小说《孔乙己》描述的生存世界和孔乙己的悲剧意义可以得出新的认识。揭示身份认同的困境与焦虑,不断粉碎孔乙已残存的生存梦想,也使孔乙己生存的社会空间成为一个麻木、冷漠、无望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尤丽娜 《海外英语》2014,(8):222-223,235
托妮·莫里森在她形形色色的小说场景中探讨非洲裔美国人在文化夹缝中如何维持自我完整文化身份;即通过个体认同、集体认同、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四个方面来定义文化身份问题。  相似文献   

8.
"嫉妒说"与"轻信说"不能将莎士比亚《奥赛罗》悲剧的深层原因进行深度解释。从身份认同与他者角度,剖析奥赛罗对威尼斯白人基督教社会身份认同的困境、失败与否定,从而揭示其轻信、嫉妒、杀妻及其自杀的深层心理原因,重新解读奥赛罗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在小说《骆驼祥子》中刘四爷这个人物对祥子的人生悲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比较含蓄地体现在祥子以刘四爷为参照物,对自身身份认同的隐秘心理变迁中。变迁大致经历了从身份认同的明确到身份认同的危机再到身份认同的坍塌这样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与祥子从精进向上到不甘堕落苦苦挣扎以至自甘堕落的人生轨迹内外呼应,是造成祥子悲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小说《野草在歌唱》中,除了主人公玛丽的悲剧不容忽视以外,玛丽的丈夫迪克的悲剧也值得重视。迪克在经历了农场经营失败与婚姻宣告破灭等一系列事件之后,自我身份的认同与角色建构充满迷茫,自我身份也变得逐渐模糊,最终走向自我疯癫。迪克的悲剧映射了其在不断重塑自我身份的过程中迷失自我最终走向毁灭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躲不开的悲剧--试论刘庆邦的矿井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刘庆邦的一篇短篇小说名来命名,是想说明其矿井小说中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刘在邦的小说书写了煤矿工人的坚忍与悲命。另外,矿井,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其间的人物向往着城市而又被城市所疏远,反叛了农村却又依恋于农村,在身份认同中寓含了悲剧。再者,在小说的写作中,刘庆邦由于应俗而倾向于性与暴力,致使文章失美,其小说创作的命运结局也许只能是一出“躲不开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小说《幕间》中描绘了“空屋”、“空谷仓”、“空舞台”等众多具体空间意象,除此之外,还借助其娴熟的语言技巧构建了心理、声音等虚拟空间。伍尔夫通过构建众多虚实交错的空间世界,揭示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认同危机,也表现出了她对人类生存状况与生命秩序的思考。一方面,伍尔夫通过描绘小说中人物的茫然与困惑,揭示现代人如何在平衡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中,做到自我、家族、社会、文化等多种身份认同的结合;另一方面,这种阐释也有助于揭示伍尔夫本人对人的存在状况与生命境遇的看法,借此展现小说创作背后的深层涵义。  相似文献   

13.
身份就是人进行社会活动的另一个自我。文学作品中的表意和解释活动依赖于这种集合成符号自我的文本身份。意义表达依赖于文本身份;有准自我品格的复杂体系中的符号自我在自我进行的意义活动中产生。在主我与宾我之间,在过去、现在、将来之间自我随着表意的社会-生理品格作上下或者水平位移。因此,身份是处理意义过程的前提。《金瓶梅》中的宋惠莲是一个社会底层人物,其悲剧因身份压力下自我的变形而产生。宋惠莲本是位自我认同于"物"的异化了的女性个体,但后来她回归了一个有良心和自我人格的女人这样一个文本身份,她的悲剧降临了。她的悲剧的根本在于宋惠莲中途转换了元语言身份,从而引发了一场身份的对垒,但也正因此展现了一个真正的丰富的悲剧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缅甸岁月》中主人公弗洛里的矛盾心理及行为,探析了弗洛里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小说中,弗洛里游离在主流文化与"他者"(此处参考后殖民理论中"他者"的概念:殖民地人民被称为"他者")之间,但他的游离遭到了同胞的排斥,甚至被同胞贴上了"他者"的标签;土著也没有接受弗洛里,不论弗洛里表现如何,在土著眼里他始终都是主流文化的一员。作为一个在两种文化里都找不到身份认同的人,很难在两种文化中间艰难求生,因此他的命运注定是悲剧的。  相似文献   

15.
刘庆邦以独特的个人话语和人文关怀表现了对生活在物质和精神双重重压下的人们的关注和同情。他的小说氛围大多弥漫着悲剧气息,正是这些对于苍生的悲悯和无可奈何,使得刘庆邦小说闪耀着强烈的人性光芒。这些悲剧气息在他的若干作品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人物的悲剧性命运;人物精神情感世界的悲剧;城市异乡者对城市身份认同的追问以及对融入城市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简·里斯的《沧海茫茫》其主旨涉及女性主义和克里奥身份认同问题。小说女主人公长期遭受父权制社会压迫和身份认同危机。白克里奥女性安托万内特既无法与当地黑人身份认同亦无法与来自宗主国的白人丈夫身份认同,从而揭示了白克里奥女性的生存困境。本文认为女主人公因自身的性格弱点消极抵抗父权压迫和身份认同危机,她在罗切斯特的设计下一步步走入绝望,走向疯癫,而同时亦以疯癫控诉了父权制的罪恶和殖民主义价值观的虚伪。  相似文献   

17.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作品往往结合了自己对于女性社会身份和性别身份的独特见解。她的小说《奥兰多》被著名编剧及作家莎莉波改编成电影之后,获得了批评界和大众的广泛赞誉。小说对于吉普赛人形象的再塑造和奥兰多的性别变换及其契机改写体现了在多元文化盛行的世界文化语境下,对与歧视少数族裔的谴责与反击和对各民族文化平等的社会思潮的认同,折射出新的时代潮流下欧美国家独身女性生活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8.
被称作“天下言情第一人”的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长篇小说作品全部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既因为其文字风格瑰丽诡奇,表达方式类似电影剧本,也因为其小说在选材上具有吸引电影创作者改编翻拍的诸多特质。李碧华在作家和编剧之间不断转换身份,其笔下的文字与影像逐渐生出纠缠不清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郭红欣 《文教资料》2007,(25):59-61
在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主人公杜十娘的金钱观非常耐人寻味。一方面,杜十娘重情轻财;另一方面,着眼于自己的终身之计,她又特别看重和倚重金钱。但最终,金钱不仅没能挽回她的爱情和人生悲剧,反而异化为造成她的悲剧的原因之一。杜十娘的金钱观与她的身份和生活遭遇密切相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明代社会价值观念的某种嬗变。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言情小说家,李碧华主要是依靠其独辟蹊径的小说与独特的个性获得了读者的热爱和关注的。她的创作主要是以"先娱己,然后再娱人的享受"为理念,这在她的许多作品中有所体现。李碧华的小说主要是来往于阴阳两界,包含众多穿越古今的情节,正因如此,这也形成了她独特的小说艺术风格。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在她的文学作品中体会到她的个性特征与文笔特征,以及背后蕴含的深刻情感、命运主题与女性个人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