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拿大政府十分重视孩子的成长,特别是从出生到学龄前,在家带着孩子的父母可以享受到很多的福利,这个福利不只是指经济上的补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各种机构给予你很多的信息资源,给孩子提供活动的场所,给家长提供交流的机会以及有很多免费的讲座,帮助你尽可能地了解你的孩子,做一个好父母,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对于孩子的教育,如果你对此感到非常劳累,可以肯定地说,你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出问题了。你很可能在很多事上越俎代庖了。孩子的事绝大部分应该由孩子自己来负责。做一个父母如果越轻松,你的孩子可以成长的越好。  相似文献   

3.
问孩子一个问题,你关心他的答案么?每天晚上家中都是以电视为中心?为孩子做了许多,想过让孩子感谢你吗?为人父母,当然知道给自己的孩子做个好的榜样有多么重要。而且大多数情况下,爸爸妈妈也能提醒自己:“孩子在学着呢,要做好榜样哟。”可事实并不总是如此,很多很多的问题,父母需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4.
3岁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在这段时间里,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会触动你的神经。身为父母的你,肯定有很多兴奋与期待,所以你也会积极地为他的成长做很多事情。但是,作为新手的你也许经验不足,不清楚哪些事情该做或者不该做。孩子3岁前,哪些事情是你不该做的呢?0~2个月:没有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5.
《少年儿童研究》2005,(9):60-60
天下父母谁不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可今日孩子的教育,让众多父母伤透了脑筋。于是经常听到一些父母感叹:做父母,或者说做合格的父母太难了。现在的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见习期,父母一时的疏漏,也许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永久的遗憾。不管您的职业是公司职员  相似文献   

6.
《少年儿童研究》2005,(7):60-60
天下父母谁不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可今日孩子的教育,让众多父母伤透了脑筋。于是经常听到一些父母感叹:做父母,或者说做合格的父母太难了。现在的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见习期,父母一时的疏漏,也许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永久的遗憾。不管您的职业是公司职员  相似文献   

7.
刘小红 《成才之路》2014,(14):57-57
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引导。现代家庭,一般为人父母都能自觉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希望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学习、生活以尽可能的帮助和指导。欣赏教育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了,但仍然有很多父母对这个教育方法不甚了解。尤其是唠叨的家长,更是很难做到欣赏自己的孩子。你如果欣赏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让你越来越愿意欣赏。下面结合多年的幼教生涯及养育孩子的经验,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做父母的,纵然养子不求回报,也有必要在与孩子共处的那些时光里,时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深爱,提醒孩子一定要对父母好。父母与孩子共处的时间很多,很方便在生活细节里,有意地强化亲子关系。在给孩子新衣、新书、新玩具的时候,告诉他:这是爸妈赚钱买的,爸妈爱你,所以努力地工作,赚来钱给你买。赚钱是很辛苦的,可是,爸妈愿意为了你付出辛苦。这是爸妈对你的爱,你要珍惜哟。晚上睡觉前,和孩子互道晚安的时候,告诉孩子:早上,妈妈和你一样不愿起床,可是妈妈一定会早早地起来给你做早餐。因为妈妈爱你,关心你,你知道吗?你应该对妈妈好哟。  相似文献   

9.
烟子 《小读者》2012,(11):1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明白的是:如果你自身的能力够强而你的孩子又很钦佩你,就请做你孩子的老师;如果你做不了孩子的老师,就请做你孩子的同学;如果你不能做你孩子的同学,就请做你孩子的学生。做老师:竭尽自己所"能",重在做孩子的成长初期是其身心全面依附于父母的时期,也是父母对其影响力最大的时期,更是父母做孩子老师的最佳时期,此时需要父母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父母,每天尽心竭力地教育孩子,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天天陪孩子学习到深夜,可是孩子身上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成长问题;而有些父母似乎并不是很在意孩子的成长,每天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但孩子却非常争气,自己主动学习、不懈进取,学业和事业异常成功.很多父母包括一些教育工作者对此大惑不解,为什么那些很重视家庭教育的父母没有教育好孩子,而那些并不刻意于家庭教育的父母却很成功呢?  相似文献   

11.
父母对孩子信任上存在问题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张:前不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了个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结论:孩子对父母最大的希望是父母信任自己。这反映出很多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不够信任。这种不被信任的感觉从何而来呢?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中小学生这个时期,信任与不被信任呈现出非常突出的矛盾。我认为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父母什么事情都要包办代替,越包办代替就越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就越不信任孩子。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孩子哪怕是拿个碗、出去打个醋他都不放心。孩子交友他就更不放心,干涉特别多,会问:这个人学习好不…  相似文献   

12.
宋少卫 《中华家教》2013,(Z1):24-25
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父母,每天尽心竭力地教育孩子,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天天陪孩子学习到深夜,可是孩子身上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成长问题;而有些父母似乎并不是很在意孩子的成长,每天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但孩子却非常争气,自己主动学习、不懈进取,学业和事业异常成功。很多父母包括一些教育工作者对此大  相似文献   

13.
博闻集萃     
《教育》2009,(9)
孩子最想与父母谈及的问题博主:一鸣听心很多孩子其实非常想了解自己的父母在他们这个年龄时在想什么,做什么。不少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们在成长经历中,曾遇到过不少烦恼或挫折,他们想知道父母们是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麻烦的。如果父母们能够开诚布公地  相似文献   

14.
QQ是个孩子     
这篇文章没有讲述很具体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但作者告诉了我们怎样全面地看一个孩子。做父母的常常觉得自己很了解自己的儿女,做老师的常常认为自己教过很多学生,所以很容易看出孩子的优缺点。其实,我们也常常会片面。本文作者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走路     
《高中生之友》2011,(3):47-47
父母就像天使,张开翅膀保护孩子是他们的天性。即使到了飞不动的时候,他们也会拼命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空间。但是,所有被父母呵护的孩子都会长大,都需要离开父母的怀抱,到全新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天空。孩子会远远地在父母的注视下,慢慢成长,变得有力量。最终能够回报给父母同样的爱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今天.双语时代》2009,(7):122-123
市面上有很多的书专门用来取名字,父母经常会花好几个月苦恼着该给孩子起什么名字,有时候,人们还去法庭依法更改自己的名字。名字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它塑造了我们的生活。我总是很困惑,为什么中国人给自己取英文名的时候不做些调查呢?在这里我给你提供点意见。  相似文献   

17.
电脑侦探所     
点悬!你想想,《少电》这样做与你让父母把刊物藏起来、等考完期末考试再给你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其实都是在被动地解决问题。看得出,你是位很听话、也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足的孩子,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关键还在干你自己。你说呢?  相似文献   

18.
孩子刚上学的那段时间的确很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也能够及时给他帮助,这会让父母安心很多。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要教会孩子自己去处理问题,尤其是一些和老师无关的事情更不要总是去打扰老师,因为老师毕竟面对的是很多学生。您需要做的第一步是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老师很忙,一些和老师没有关系的事情就不要找老师了。另外,您可以给孩子讲解几种必须告诉老师的情形,如上课的时候不舒服了、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了等等。您也可以在家里和孩子演示一下,让孩子做老师,而您做学生,然后您可以把所有琐碎的事情都告诉孩子,不停地去“打扰”他,让他感…  相似文献   

19.
好的家庭教育都是相似的,好的父母看似无心,其实事事行心,从自身成长到对孩子性格、品性的培养都用了很多功夫。以下家庭教育中有"六好",你做到了那条呢?一好: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要不断自我学习提高。好母亲防患于未然,一位优秀的母亲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就不要你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二好: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优秀父母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  相似文献   

20.
年少的我们,总觉得成长充满了烦恼,最不喜欢父母一天到晚地唠叨.到了初中阶段,很多同学和父母的关系更是剑拔弩张,耳朵里的音乐和紧闭的房门,无不宣告着青春的孤寂.然而,被你阻隔在心墙外的父母,你没有看到他们不停徘徊的身影.他们不在乎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想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不信,你来读读他们的来信吧!天下的父母都一样.就把你当成他们的孩子,请你给他们回封信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