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一直是由教师先仔细讲解,疏通文意,然后提出几个问题,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进行总结。这种模式下的课堂,如果学生没有预先对课文进行必要的预习,就会造成课堂效果一般,学生昏昏欲睡、厌学情绪严重。  相似文献   

2.
[设计简说] 作为一篇文言文,本文主要是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文,课堂上在理解课文、疏通文意之后,能通过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进而能深刻理解故事寓意,学习愚公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为此本篇课文设计为三步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那么,每节课如何体现和落实教学大纲的精神呢?我认为:应当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指导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执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时我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确立了这篇文言文的训练重点:疏通文意、列出提纲、熟读成诵。朗读贯穿课堂始终。1.指导诵读方法,突出三个层次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我不仅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而且注重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按三个层次由易到难诵读课文,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一是读得准确。达到这个朗读最基础…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文言文教学要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为此,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生怕学生难以理解文意,多采用传统的串讲课文的方式,费力地疏通字句,讲解内容,收到的效果却不甚理想,学生大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许多美妙的文言文作品在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中失去了应有的光彩。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课堂质量,让学生读懂并乐读文言文,成为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以为培养语感,并让学生走进文本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范读—师译—生背"的文言文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情境激趣—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深层探究"的步骤,构建文言文生态教学课堂,以激活学生的情志,拓展学生的生命体验,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6.
陈彦英 《文教资料》2010,(32):52-53
鉴于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文对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性的做法进行了探讨,指出,要使文言文教学生动、活泼,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为一体,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注意: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质疑释难,疏通文意;掌握规律,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常常会发现.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是这样学习文言文的:当老师补充相关背景.疏通文意、解说词句时.他们不以为然;而当教师一旦进行口头对译时,则专心致志,挥笔疾书;当教师进行复习检查时,他们就可以手持课本,眼观笔记(一般已密密麻麻地小字记在书上原文下面),流利地进行对译了。这种学法只能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很难提高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非常明确的量化指标要求。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要求,仅仅凭借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加强课外阅读。一、利用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目的应该而且必须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阅读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1.课前预习设悬念:教师在向学生布置新课预习时,除了布置常规的预习任务外,还可以有目的地创设悬念,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布置《太阳》的预习时,可围绕这方面的问题创设悬念:“为什…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常常会发现 ,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是这样学习文言文的 :当老师补充相关背景、疏通文意、解说词句时 ,他们不以为然 ;而当教师一旦进行口头对译时 ,则专心致志 ,挥笔疾书 ;当教师进行复习检查时 ,他们就可以手持课本 ,眼观笔记 (一般已密密麻麻地小字记在书上原文下面 ) ,流利地进行对译了。这种学法只能是生吞活剥 ,死记硬背 ,很难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那怎样让学生能真正地理解文言文呢 ?我认为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一、要重视诵读指导古人云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 ,加深对文言…  相似文献   

10.
<正>我在教学文言文时尝试了"读、译、析、背"四步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让美文在唇齿间留香——读起来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串讲法",即课堂上老师逐字逐句的翻译,学生逐字逐句的记,教师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零散的知识教给学生,这让学生从何谈美感,又怎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特别是文言文,学生在语言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上应尽可能用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例如我在教《滕王阁序》时,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就要求学生借助  相似文献   

11.
一、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不重视预习的过程,有的学生认为,预习是可有可无的,反正,课堂上教师会对出现的所有问题进行讲解,认真听讲就可以的;有的学生因为复习作业占用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无暇顾忌预习,使预习流于形式,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大多数学生因为没有预习,在课堂学习环节出现不同层次的问题,由于对课堂内容缺乏预先了解,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的  相似文献   

12.
正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不可避免的要设计文言文的教学。一直以来,我都是严格遵守熟读课文、校正字音;逐句翻译、疏通文意;解读文本、理解文意的过程来讲解文言文。我的语文老师们是这样按部就班对我讲解文言文的,我也是这样按部就班对我的学生讲解的。可这样的课堂真的受欢迎吗?学生往往在初读文言文时,还抱着很大的兴趣。其实,我们也知道,现代文毕竟和文言文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常说:"文言文只要反复的读,就能大概知道个意思。"可是,就是放不开啊,因为多少年来,就是先逐句逐词先给学生解释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业是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督促学生预习复习学习内容的一种手段。作业分为复习和预习两方面。预习作业一般是教师在教授新知识之前布置给学生,目的是让学生在下一节课上能够跟上教师的课堂授课,复习作业是较为传统形式上的作业,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深入地自主学习。日常数学教学中,发现作业布置和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效率不高,如何培养完成小学生数学作业的良好习惯,通过发现的问题分析找出解决办法,按时间顺序在学生做作业的各个阶段提高作业完成质量,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马晓村 《甘肃教育》2014,(20):101-101
正构建高效课堂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的放矢,逐步培养主动预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品质。一、课前——落实预习要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到了高中,教师就要担负起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责任。对文言文教学来讲,教师首先要让预习精细化。在预习阶段,学生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然后先不看注解大致浏览全文,凭自己的能力尽可能多地读懂文意,大致了解写了什么,作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占比例不少,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共有42篇文言文。由于文言文的语法、语意与现代汉语差异很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不小。因此,文言文教学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一、预习方法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前奏,预习时借助工具书和充分利用好课文注释之外,预习时务必做到"三动"即动口、动手、动脑。做到不动笔墨不预习,养成圈、点、勾、划的良好习惯。其次,下功夫提高朗读能力。文言文朗读,不仅要多下功夫,而且要下好功夫。怎样才能  相似文献   

16.
今年英语新课程改革正在持续进行,初中英语教学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初中英语教师也已经认识到英语教学不能再以知识教学为主,而要提高学生的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完成英语知识的学习。英语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和应用的重要阶段,当学生们通过有效的预习手段完成英语知识预习后,他们对课堂将要学习的知识就会具备初步的了解,在教师课堂讲解知识时他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听讲,主要围绕自己未能掌握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学习,这样学习活动效果更好、效率也更高。但是在实际初中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英语预习教学方式掌握并不准确,英语预习作业安排缺乏有效性,影响了学生英语预习学习的效果。本文主要对如何有效设计初中英语预习作业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疏通文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环节,处理不好会损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方法是教师讲解并提醒关键词句的意义,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常常是教者费神费力讲得唾沫横飞、口干舌燥,而学生则恹恹欲睡,兴味索然。意志力不强的学生早已梦见周公了,哪管什么"之乎者也"。教者一边讲解还需一边组织课堂,提醒个别学生,这样的课堂模式效率低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怕"文言文,也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8.
疏通文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环节,处理不好会损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方法是教师讲解并提醒关键词句的意义,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常常是教者费神费力讲得唾沫横飞、口干舌燥,而学生则恹恹欲睡,兴味索然。意志力不强的学生早已梦见周公了,哪管什么“之乎者也”。教者一边讲解还需一边组织课堂,提醒个别学生,这样的课堂模式效率低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怕”文言文,也是毋庸置疑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文言文“读”“思”“辨”的训练,让学生在熟读中疏通文字,在精读中理解文意,在品读中锤炼思维,有效开展文言文教学,以多样形式、多元策略、多维迁移探索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新路径。《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篇文言文,故事简短,描写却十分生动。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既应该关注文体意识,充分把握文言文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遵循教材编排的特点,对文言文实施梯度教学,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推动文言文学习进一步走向全面与深入,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注释是教师备课的依据,是学生预习复习课文的最好辅导材料。尢其文言文的注释,对帮助师生正确理解文意、词意、句意作用极大,我们切不可忽视注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