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油田已经入特高含水阶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特高含水阶段开发特征,研究不同含水级别剩余油的平面、纵向分布规律,评价不同含水级别、剩余油挖潜办法,是实现水驱油藏特高含水期有效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在油田开发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海外河油田新海27块二次开发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箫应 《今日科苑》2009,(20):66-67
海外河油田新海27块为层状边底水普通稠油油藏,利用直井开发15年后进入高含水低速采油阶段,综合含水95.5%,采油速度0.26%,大部分油井因高含水关井,油田濒临废弃,针对开发中存在问题,在精细地质特征及剩余油研究基础上,结合油藏低含油饱和度特点,应用水平井技术开展油田二次开发研究,现场应用后取得较好的实施效果,油田采油速度上升到1.05%,综合含水下降到86%,预计提高最终采收率8.5%.  相似文献   

3.
高含水油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提高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辉勇  任世林 《内江科技》2011,32(5):149+205-149,205
高含水阶段是油田开发的重要阶段,高含水油田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剩余油分布分散、识别和挖潜难度增大、常规技术手段调整效果变差等一系列问题。针对高含水油田开发中面临的问题,结合高含水油田的特点及实践经验,通过利用侧钻水平井、多学科、动静态结合的精细油藏描述认识剩余油和三次采油等新技术不断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高含水油田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4.
郝慧玲 《内江科技》2012,(2):128+150
孤东七区西52+3单元目前综合含水已经达到98.3%,采出程度43.57%,采油速度仅0.33%,针对近极限含水油藏的开发,加强剩余油分布研究和开发技术对策研究对于改善老油田的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孤东七区西5^2+3单元目前综合含水已经达到98.3%,采出程度43.57%,采油速度仅0.33%,针对近极限含水油藏的开发,加强剩余油分布研究和开发技术对蒹研究对于改善老油田的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方法:深南油田台4N块馆陶组低幅度边水油藏,因构造幅度小,含油条带窄,常规直井开发造成边水指进现象严重,含水上升快等特点,开发过程中采取了沿构造高部位部署钻探水平井的措施。目的:解决开采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有效控制生产压差、防止水体突进。结果:断块内实施钻探3口水平井,投产后初期日产纯油120t/d,已累计产油765×10^4t,采收率提高15%,取得了明显的开发效果和可观的经济效益。结论:断块内实施水平井的开发成功,为提高断块地质储量动用程度奠定了基础;为同类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文明寨极复杂断块油藏在高含水开发后期,利用高精度碳氧比指导下的细分小层技术,针对厚油层层内非均质影响,对剩余油监测手段进行了优选,利用高精度碳氧比测井,结合沉积微相研究,层内分层能力达到0.5米-0.8米,剩余油挖潜对象从二、三类层向一类层厚层转移,建立适应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系统,体现了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8.
明6块受井况恶化等因素影响,区块开发效果明显变差。为改善高含水后期注水开发效果,本文开展以极复杂断块油田构造研究为突破点的油藏精细描述以及剩余油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制定不同构造特点及开发特点的调整治理技术政策,改进和完善适应高含水期注采井网优化及精细注水开发技术。通过井网优化恢复、层间精细调整、层内有效挖潜,改善水驱效果,自然递减得到有效的控制,实现稳产。  相似文献   

9.
针对下二门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原油稳产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攻关研究,利用地质精细描述、剩余油挖潜和滚动增储技术,实现了油田储量的有效接替,保持了老油田开发后期的稳产。  相似文献   

10.
孙伟  王志强  蒋红波 《内江科技》2011,32(4):139-139
本文针对义东油田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发中含水上升快、采收率低的问题,为了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在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展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该油藏下步实施调整奠定了基础,对义东油田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及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含水油藏后期二次开发,提出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的前提和关键是要认识地下剩余油形成的原因及其分布规律,明确了剩余油挖潜的方向,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七区西单元经过二十多年的强注强采,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在平面上高度分散,采用常规方法挖潜在适应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已很难适应油田开发的需要。而长期报废停井附近区域由于井网失控、水线绕流等原因,形成剩余油滞留区,成为剩余油挖潜的又一增长点。因此,孤东采油厂利用报废油井,在七区西单元开展了开窗侧钻水平井挖潜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试验表明,对于高含水油藏,在应用开窗侧钻水平井技术后,油藏的整体采收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且有较大的剩余油挖潜空间,该技术在这类油藏上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乔驰 《中国科技纵横》2011,(13):282-282
A油田由于断层较为发育,而且“十—五”以来含水较高,老井含水达到94%以上,常规注水方案调整效果逐年变差,进一步提高高含水期油田的采收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重要闷题,因此近几年主要通过周期注水挖掘A油田老区剩余油。“十一五”以来在A油田实施后取得较好的控水稳油效果,周期注水是提高高含水期油田采收率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油藏数值模拟法在临盘油田盘7块调整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临盘油田盘7块油藏为例,叙述了断块层状油藏中高含水期油田调整模式。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研究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是较为直观的好方法。通过对开发动态进行历史拟合,分析了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针对不同的剩余油分布形式,提出控水稳油的挖潜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善明6块高含水后期注水开发效果,明确了以提高水驱程度,有效控制自然递减为目标,探索极复杂断块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精细注水开发技术,开展了以极复杂断块油田构造研究为突破点的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和制定了不同构造、开发特点的调整治理技术政策,建立适应明6块高含水期注采井网优化技术、精细注水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确地认识油田含水上升规律,是实施油田稳油控水的前提;只有充分认识油田含水上升规律,弄清哪些因素是必然的、哪些因素是人为造成的、哪些是可以通过后期措施加以调整的,才能为油田的开发、调整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为油田的高产、稳产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江苏边底水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的研究,分析了常用含水预测方法的特点,研究了边底水油藏含水上升规律并进行了举例验证,还通过分析影响含水上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控制含水上升、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一些建议,相信这些建议对指导该类油藏的开发将产生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补充地层能量,油田的开发必须注水。注水井调剖的目的是调整注水井吸水剖面结构,改善层内、层间矛盾,提高注水效率,这是油田高含水期实现控水稳油的重要手段。从注水井注入调剖剂,封堵高渗透层,提高注入水波及面积,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是现代油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和认识油藏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它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模拟和研究油藏的动态过程。与传统的油藏工程方法相比,具有考虑因素多,可以设计多种开发方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厚层水驱数值模拟模型的构建和厚层水驱数值模拟研究,剖析厚层夹层及其对地下流体运动的控制作用,认为夹层是影响储层内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有效提高剩余油预测精度,从而更好地指导高含水期油田的剩余油挖潜,并重点研究了夹层对厚层剩余油分布影响的模拟,认为在高含水后期对存在夹层的厚层来说,剩余油富集的潜力大于无夹层的厚层,也是高含水后期主要的挖潜对象。  相似文献   

19.
崔维春 《内江科技》2011,32(3):137+191-137,191
本文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结合井下监测手段寻找红柳油田垦东521块剩余油富集区,通过优化开发井网,配套老井措施,对剩余油富集区进行挖潜,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采油速度从0.83%提高到1.06%,采收率提高了1.1%。该块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实践对同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曾静  王亮星 《内江科技》2010,31(7):101-101,183
硼中子寿命测井技术是利用硼酸溶液作为跟踪剂,使用中子寿命测井仪器进行测井的一项技术,该技术在低矿化度油井剩余油监测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中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硼中子寿命测井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