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就要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的实力。县乡财政作为国家财政体系的基础组成  相似文献   

2.
尹江虹 《科教文汇》2008,(19):194-194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康”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并通过对邓小平的“总体小康”思想和江泽民的“全面小康”思想的提出和发展进程的介绍,及两者间差距的对比、分析,指出我国的小康社会思想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壮大县域经济是实现农村小康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深刻领会十六大报告中阐述的这一重要论断,尽快把壮大县域经济的任务落实好,使更多县域的经济尽快发展起来是区域经济研究的重点。县域经济实际上是以行政区来划分的经济区类型,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县域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经济强县,但从总体上来看,其现代化过程相对缓慢,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来研究县域小康建设中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4.
1 小康社会的内涵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的现代化 ,由人均 80 0美元的小康 ,到由 1 6个指标进行衡量的总体上的小康 ,再到更高水平、更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内涵随着实践的发展 ,得到丰富和完善。小康是一个极富中国文化内涵的概念 ,几千年前 ,中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就已出现这样古老的语句 :“民亦劳止 ,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的第一次出现。其内涵是生活富足 ,不愁温饱 ,平等有序的生活状态。几千年来 ,小康社会一直被中国老百姓所向往 ,但却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  相似文献   

5.
王仁清 《大众科技》2004,(11):59-6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我国要实现现代化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难度最大而又非完成不可的一项任务,就是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增长,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那么农村应该靠什么来脱贫致富,从而实现小康呢?一是发展现代农业;二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这二项都需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相似文献   

6.
舒曼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12):94-95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湖北省民族地区作为经济贫困地区,尤其要采取各种措施实现小康。以湖北长阳自治县的高山蔬菜产业为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阐述了绿色外贸是湖北省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并根据现阶段存在的障碍.提出了若干具体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三农”问题都是热点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中国的经济就无法腾飞。十六大赋予了新世纪新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新内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广大农民的全面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本文从三农——农民、农业、农村出发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而后又从战略角度对三农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构建和谐农村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浅谈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加速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单纯依靠财政支持,主要应当通过大力发展县域金融来解决,县域金融成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9.
科技短波     
正聚焦三农!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文件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党中央认为,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文件确定,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但是,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为此,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新的奋斗目标,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11.
HOT!征稿启示     
2020年的小康离我们有多远?小康时代的美好生活什么模样?在几乎触手可及的幸福里,十几亿中国人关于未来充满了甜蜜的期待和梦想。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我国人民从缺吃少穿到温饱有余,实现总体小康,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只有面向市场,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满  相似文献   

12.
师守祥  李巍 《未来与发展》2003,24(5):54-55,4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是基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的小康水平”的判断而提出的更高要求。“全面小康”与“总体上达到小康”相比,其“全面”之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从对象上讲,不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群的小康,而是各个地区全体人民的小康;从内容上不仅指经济小康,还包括社会小康、政治小康、生态小康等更宽泛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的这句生动而深刻的话,击中了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道出了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这个道理。农村和农民的全面小康,不仅体现在物质文明方面,也体现在包括科学素质在内的精神文明方面。农民科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相似文献   

14.
单德朋  郑长德 《软科学》2012,26(2):46-51
借鉴现有研究给出了适宜测度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指标体系,利用相关数据对2005年和2009年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的完成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变异系数对西部民族地区内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差异进行了识别,并对西部民族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行了分析。结论显示:2009年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的完成水平相较于2005年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内部差异略有下降,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有增大的趋势。最后对西部民族地区完成全面小康进程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新时期的发展战略,从建设 总体小康转向建设全面小康 社会,标志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进 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性阶段。在资 源、能源、社会公共安全等约束 日益苛刻的条件下,山东要在2020 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 化,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2000亿元, 人均超过5000美元,成为"大而强、 富而美"的新山东,没有科技的支撑 和引领,只能是一张空头支票。  相似文献   

16.
《华夏星火》2020,(3):11-13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还有一些最后的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一号文件对“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工作重点,强化了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只有占绝大多数的农民达到了小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康.体育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对黑龙江社会主义新时期农村体育发展的积极应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翁智刚 《软科学》2004,18(4):52-53,60
科学发展观是新一代领导集体从全面建设小康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全面协调的全新发展战略和指导思想;是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背景下,保持清醒头脑的盛世危言;其实质是提倡人性光辉的释放和自然秩序的和谐统一,对政府的角度职能和执政观念进行了再界定。  相似文献   

19.
"十三五"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广大农村实现小康目标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基础,搞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对我国实现小康社会至关重要,是一项新的课题。我们联系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目的是搞好工程建设,为民造福。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对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做出了全面、科学的部署,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完成,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巨大的消费市场,成为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