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近两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看,试题的编制基本上贯彻了以学科内综合为主这一命题原则。学科间的综合虽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基本上属于“拼盘式”综合,其难度也比学科内的综合要低一些。  相似文献   

2.
张杰 《物理教师》2001,22(9):48-48,F003
纵观2001年的理科综合高考卷,重点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以下几个特点更为鲜明:首先,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16题、第19题;第二,利用学科间知识的渗透、交叉和综合,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如第26题、第30题;第三,紧密联系科研成果的“信息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科技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如第31题.因此,在“理科综合”及今后“大综合”形势下,如何适应高考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大家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本文仅以2001年的理科综合高考卷试题为例,谈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赟吉 《职教论坛》2007,(4S):59-62
台湾综合高中在高中类学校中所占比例大,办学形式规范、灵活。其制度和体制较上海而言要健全、完善许多。台湾综合高中多数建校历史悠久,即使是新建学校,也都能以满足学生就业和升学需求为目标,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良好条件。而上海综合高中数量少,又往往违背其办学初衷,忽视学生就业需求,以升学为其目标。本文通过对上海和台湾综合高中现状的比较研究,分析出台湾综合高中于上海综合高中的可借鉴之处,为上海综合高中的办学带来一些新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4.
杨璐 《淄博师专学报》2007,(4):14-17,23
中国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综合实践活动”,从实施之初就引起了广泛关注。日本以发展“生存能力”为目标的“综合学习时间”也从200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从本质上来看,中国与日本政治体制不同,“综合实践活动”也与“综合学习时间”在实施背景、课程的目标、内容等方面有诸多差异.但中日这两大课程都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赋予学校、教师、学生相应的自主权、选择权,包括学校直接管理、教师和学生自行研制和学生自我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5.
依据2002年《考试说明》,省质检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试目标与要求、命题指导思想、试卷样式等相对稳定。试题仍采用版块式组合,客观性试题基本上按照地理、历史、政治三科的顺序依次排列,主观性试题则按地理、政治、历史学科和跨学科综合的顺序排列。试题的呈现形式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所占比例有所加大。科综合能力测试内容以历史、政治学  相似文献   

6.
李冰 《贵州教育》2009,(17):35-35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以主动探究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  相似文献   

7.
崔维忠 《中学教育》2006,(10):51-51
跨学科综合教学是以某科知识为主,综合其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地理科综合语、历史、理化等学科知识,就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选择、调控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教学,适应了科学发展综合化的需要,消除了传统课程中忽视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的现象,使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以生物学教学为例,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启发性、联系性、参与性等原则。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则是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探讨化学综合试题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由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不断地产生一些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以化学学科为例,形成了生物化学、环境化学、材料化学、海洋化学等新的学科分支。为适应这种变化,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性新型人才。教育部从2000年开始在江、浙、吉等省实施“3 综合”高考模式的改革试点,并从200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开。所谓“综合”,从知识内容看,有两层意义,一是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二是学科间知识的综合。目前,全国实施的“3 综合”主要是指“小综合”,即理化生构成的“理科综合”和政史地构成的“文科综合”。下面从化学学科角度浅析一下构建综合试题的特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综合”就是体认不同的事物与观点以达到一个整体思考并表现出一个整体的秩序,“创造”则是有意识的提出整合不同事物的了解及不同观点的思维和认识。综合的创造是中国哲学发展的通则,它不唯是逻辑上的归纳,而且还是紧密联系经验及体验的一种思想创造。唯基于此,中国哲学的“生命之流”与“道德传统”才能重建起来与发展下去。创造的综合是西方哲学的展开方法,其含义是指用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或理解与说明经验与认识的事实,以构成概念、建造理论。要实现中国哲学的世界化与现代化,就须将综合的创造与创造的综合融为一体,赋予中国哲学所包容的人生与人性之经验与体验以理性的语言与理性的表达方式,方能为世界做出普遍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综合科目的考试首先是学科内部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因此,复习要抓好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以教材为线索,以考试说明中覆盖的知识作为重点,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复习,不仅理解它们的含义,弄清楚它们的本质,而且要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律的产生背景、适用条件、相关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宾璇 《广西教育》2005,(1B):28-28
为了适应全国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广西在近几年改革的基础之上,2005年高考将实行“3 小综合”(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考试模式,其中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科。新的考试模式下高三文科班的教学应该怎样进行?综合科目考试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科目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论述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简要介绍了以文科综合为导向的教学和以语数综合为导向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城市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强有力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基础之上,本论述了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以高效率的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为核心的,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差异性特性,并指出城市综合竞争力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几点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3 综合科目”的高考科目设置方案今年已在广东、浙江等省进行,2001年以后将在全国推广。理科综合科目包括有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理科综合测试题中包括有以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为背景材料的测试题,以下介绍几类以生物学科为背景材料的理科综合测试题。  相似文献   

16.
综合课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设想是: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根据现有教师的适应能力和具体情况,设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并鼓励各地选择“综合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同时,从小学三年级起至高中三年级,在各年级设置“综合实践课”。这种课程设置,旨在从总体上改变单一“学科课程”编制,克服分科课程的缺陷,适当减少学科门类,增加课程的综合和学生实践的机会。这里拟就初中阶段“以综合为主的课程”发表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是英语师范学生未来职业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升英语师范生未来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综合育人能力,而且迎合未来基础教育改革方向及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文章以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专业课程——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为例,试图以提升培养对象未来基础教育综合育人能力为导向,探索适合师范专科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同时采用适当教学案列进行阐述,从而把学生跨文化意识、知识、能力的培养融入到综合英语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8.
初三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等知识的综合,逐步成为中考理科综合命题的热点。这类试题借鉴了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的特点,打破学科界限,采取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方式,突出考查学生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等知识的综合能力和联系实际、创新思维的能力。解题时,不仅要驾驭化学知识,还要善于迁移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它山之石,攻己之玉。  相似文献   

19.
“以现实生活生产为背景,考查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是“理科综合”试题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本文围绕这一观点,结合例题阐述了在学习过程中应采取的方法与对策,以便更快更好地适应“理科综合”考试。  相似文献   

20.
在以保送生综合能力考试为龙头、广东省“3+X”高考模式为基础的改革下,2000年浙江、江苏、吉林、山西等四省又进行了“3+综合”高考模式的试点(其中“3”为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分为文科综合即政史地、理科综合即理化生),到2001年将在全国17个省推开“3+综合”模式。面对如此挑战,高三政治教师应如何进行高考新模式下的有效复习呢?笔者认为,高三政治复习须做到“四防止、三落实、二加强、一牢记”,即四三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