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做文摘编辑,一些人认为容易得很:不就是一把剪刀一瓶浆糊,剪剪贴贴,抄抄摘摘,发别家报刊发表过的现成文章吗?何难之有?当然,若只是信手拈来,随意摘点什么,五花八门,稀奇古怪,胡拼乱凑,倒也不难。只是这样的文摘刊物又怎么能有生命力?又怎么会赢得读者的喜爱呢? 常言道:不干不知道,干了才知晓。我以前一直做报纸编辑,也曾经有过上述想法。两年前当自己也做了文摘编辑后,亲身品尝了文摘编辑的甘苦,才真真切切感受到:要做好一个文摘编辑并非易事。 所谓文摘编辑难做,因为文摘编辑不仅要具备一般编辑所应具备的事业责任心,政治思想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等等,还需具备两项较为过硬的功夫:一是鉴赏力,二是创造力。 鉴赏力,主要表现在编辑对时代变化有敏锐的目光;有领先于而不是落后于读者的时代意识;有对潜在市场的洞察力,有对大量作品的文化品质及其社会价值的识力。这种鉴赏力多发生于选摘稿件中。有些文摘刊物,由于编辑缺少鉴赏力,刊物思想内容缺乏一股撞击心灵的冲击力量,缺少耐人寻味的哲理,就像浅  相似文献   

2.
文摘版虽不是一张报纸的主角,但调查显示,读者对文摘版的阅读时间和兴趣明显高于其他类版面,有的报纸文摘类版面已占到总版面的55%。文摘版吸引读者的程度,对一份报纸的经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党报来说,如何办好文摘版,考验着决策层和编辑的综合素质。本文试对党报文摘版面的编辑工作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人们传统的观念里.“文摘,文摘。抄抄摘摘。”显然是一种片面认识。事实上.文摘报的选编工作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尽管是摘编已经发表的文章,但并不是随手拿来,随便刊登,而是需要编辑能动地对原作进行突破和重组。进行第二次创作。因此,有人说,文摘报的编辑是“编辑中的编辑”,有一定的道理。文摘报的编辑在对文稿的组选、加工润饰以及后期的版面制作中,都需要有很强的创造意识。  相似文献   

4.
“剪”与“编”是文摘编辑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但“剪”不是机械地“移植”,“编”不是简单的叠加。正确地理解“剪”与“编”,有利于发挥文摘编辑的创造性,提高文摘版的品位。 “剪”。文摘编辑离不开剪,但剪什么却大有学问。笔者认为,在“示趋”与“辨伪”两方面尤其能体现一个文摘编辑的功力与品位。 示趋。示趋就是要求编辑能正确地把握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选稿时能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文摘版趣味性强,稿件处理不当时对读者的误导作用也会更严重。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各种新思潮、新观点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5.
王红 《新闻与写作》2000,(12):19-20
编辑工作的创造性并不是一个新的命题,只是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个命题显得更为引人注目。长期以来,报纸的编辑工作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人认为,编辑不过就是用一支笔、一瓶墨水、一把剪刀、一瓶胶水,在别人的劳动成果上修修补补、缩编改改,是一种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毫无生机和创造性可言。因而,要突破这种认识上的樊篱,要提倡一种全新的编辑工作价值观,这就是要使更多的人认识到编辑工作同样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报纸的编辑工作包括制定编辑方针和报道方针,选择和组织稿件,整理加工、配置组合稿件,设计编排版面…  相似文献   

6.
文摘版既属专栏类,但又区别于新闻版和专栏版,它既是新闻版和专栏版的延伸和补充,又是新闻版和专栏版的有机组合。那么文摘版究竟应该如何编?怎么摘?我以为,编文摘版也应注重实用性,应突出报纸特色,要有其独特的视野和思路。 突出报纸特色 注重实用性 文摘摘编工作“看似寻常最奇崛”。面对“书山报海”,如何才能使读者在投入有限的人力、财力的情况下,享受一报在手。洞悉天下事的“美味”。这不仅是读者的殷切期望,也是编辑面对的问题。所以文摘版应紧紧围绕报纸的办报方针“好看、有用”做文章,选编内容  相似文献   

7.
有人认为,编辑报刊新闻稿不过是“浆糊加剪刀的手工操作活,是雕虫小技,是机械工作,对编辑报刊新闻稿不屑一顾。事实上,报刊文摘是一门学问。拿报纸来说,报纸中的文摘报被称作是报中报,文摘编辑是“编辑之编辑”,要求水平更高。目前全国五、六千种报刊都设有文摘版,还有不计其数的专门文摘报,而且发行量都很好。可见文摘是深得人心的。说文摘学是一门学科。因为它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它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它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规律,文摘有严格的规范和明显的特征,不是随意的作品。文摘是文献或文章的浓缩,其特点是言简意赅,…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文摘报刊和文摘类版面众多。为吸引读者,各报在遵循自己的编辑方针和办报宗旨的前提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在版面内容上做文章,有的在版面风格上下功夫,甚至有的办成类似“新闻观察”版面,旨在吸引读者。 笔者发现:尽管各报的文摘类版面选稿内容各有侧重、编辑风格互有异同,但成功的文摘版面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版面内容可信度高、可读性强、可用价值大。笔者在此从文摘稿的可信性、可读性和可用性三方面,谈谈文摘版编辑工作中的选稿原则及体会。  相似文献   

9.
策划,对组版编辑来说不是简单的事先计划,而从新闻的客观规律出发,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阅报需求为目的的一个精心编排新闻稿件的过程。组版编辑要像建筑师设计每座精美的建筑艺术品那样去创造每一个版面,先有宏伟的蓝图构思,内外风格的设计,再有建筑材料的选择,直至按规划进行  相似文献   

10.
时事版和文摘版,各地市报和几乎所有的晚报、都市报都设有版面,而且是一个"看点".但此类稿件从新华社或全国各类报刊搜罗而来,有时难免"公说婆说",甚至多有抵触之处,作为版面编辑,在设计版面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读者甄别遴选的需求,尽量把稿件出处标得翔实充分,利于读者查实、取舍.当然,编辑在选取稿件的时候,更要首先查实、甄选.  相似文献   

11.
编辑要有编辑思想编辑工作是思想工作,编辑一定要有编辑思想,这个问题似乎不需要多费唇舌,但是做编辑工作可以不用或不要思想的认识和事例却不少见。比如,认为编辑工作只是抄抄贴贴,剪刀加糨糊的简单技术工作,就是把编辑工作看成不要用脑子即不用思想去做。又如,认为著书立说是作者的劳动,反映的是作者的思想,编辑只是“为人作嫁”。“为人作嫁”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话,那么,文摘编辑就是“在嫁衣中选嫁衣”。初做文摘编辑时,思想上并没引起多大重视:文摘无非“摘”文而已,有何难哉?所谓“剪刀加糨糊”是也。何况还有“吃人家嚼过的馍”一说。谁料,接手半年来,逐渐感到,他山之石不是信手拈来,文摘编辑当好不易。应该说,有的文稿编辑可以做见仁见智的修改。而文摘编辑却不得随意引申、附会、拔高、扩展,必  相似文献   

13.
《文摘周刊》的“人物”版自创立以来,历经多次改版,以其大气、厚重、有思想、且富有鲜明时代感的编辑风格颇受读者喜爱。在报社组织的读者调查问卷中,其阅读率和二次传阅率一直领先。本文主要探讨文摘类报纸,“人物”稿件应如何选稿定稿、如何组织版面,使“人物”版成为读者爱看、耐看的一个珍藏读物。  相似文献   

14.
正在电讯、文摘的选稿上,都市类报纸的读者对那些角度新奇、新颖、贴近生活的新闻更感兴趣。怎样选择读者喜欢的新闻稿件,引导他们阅读,是一个电讯文摘编辑需要具备的能力。稿件选择的必要性电讯文摘编辑负责国内外新闻的稿件选择和整合,如何让版面的内容既能吸引读者目光,又保持报纸的营养价值,这是对编辑新闻判断力的一种考验。虽说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很快,但读者对信息的渴望并不仅仅局限在简单的速度和数量,而是需要信息的深度和质  相似文献   

15.
文摘三题     
罗新 《编辑之友》1995,(3):42-44
文摘三题罗新【重庆】在十年的文摘编辑生涯中,我先后参与过责任编辑、栏目编辑和复审工作。回想起来,有艰辛,也有欢愉。现以《文摘三题》为题,谈谈个人之见,以请教于前辈和同行。选摘也是一种创造文摘编辑工作,离不开“选”和“摘”。这究竟是一项什么样的工作?我...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有一把剪刀、一瓶浆糊就可以当文摘编辑了。”其实说的是外行话。从某种意义上讲,文摘编辑是给编辑当编辑,甚至是给总编辑当编辑的工作,对编辑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剪刀和浆糊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那只是工具。文摘编辑是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其中可分为备料(收集信息)、筛选(整理信息)、加工(编辑信息)三个阶段。编辑加工是文摘编辑流程中的高阶段,其间既有物理性的反应,也有化学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文摘类期刊是相对于原创期刊而言的,它的稿件不是直接出自第一手作者,而是由文摘编辑选自其他的纸质或网络媒体,并依据媒体自身的读者、市场定位、风格特色进行一定的编辑加工,从而提供给读者的一种期刊形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迫切需要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新闻、信息,获取新的知识,报纸文摘版抓住这个契机,以丰富的内容,色彩斑斓的社会写真等特有优势吸引广大读者,越来越得到受众的欢迎。几年来,江汉工人报在报竞人择的激烈的报刊市场竞争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每期都推出综合文摘专版,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要,受到读者的好评,许多读者将江汉工人报文摘版刊登的文章剪贴起来作为资料保存,随时翻阅。 以往不少人认为,文摘版只需一把剪刀、一瓶浆糊、一支笔,剪剪贴贴、删删减减,不外乎都是些娱乐、消遣、猎奇的东西,没有多大新闻价值可言。其实不然,我们认为文摘版既然是一张报纸的组成部分,整张报纸不可分割的板块,毫无疑问它应具备报纸的基本特性,即文摘版也姓“新”。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突出它的新闻性上进行刻意经营和认真探索。 一、突出重大新闻。1997年,我国经历了香港回归和召开党的十五大两件大事,文摘版紧扣时代脉搏,抓住人民群众关心国家大事的心态,不惜篇幅配合一版摘登与庆七一迎回归和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的有关报道和资料。如《百年香港》、《林则徐与鸦片战争》、《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和新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等,深受读者欢迎。在十五大前和召开十五大期间,我们又刊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开幕以后,笔者参与了7个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专版的编辑工作。这些专版大都受到社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也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赞誉。回顾这7个版的编辑过程,笔者想到这样一个命题:策划——编辑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20.
全力 《中国编辑》2006,(2):41-42
文摘编辑工作,离不开“选”和“摘”。如何“选摘”得出彩?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编辑要有良好的职业敏感。这种职业敏感是文摘编辑在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出的一种特殊素质,要求编辑面对纷繁杂芜的各种信息、资料,能够迅速、准确地识别、判断其采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