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观其 《青年记者》2009,(17):88-88
这些年.我一直从网上看人民日报,人民日报一直在改变。8月3日下午,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舆论引导新格局中人民日报新追求”为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这次网谈,应该有很多人关注。人民日报“第一大报”的地位使然。张社长仁厚长者,实话实说。我看了并保存了在线交流的文字实录,受益匪浅。最近,又翻出来看.觉得很有必要粘在这里。仔细看看,值得。哪怕您之前看过,再看看也值。以下是摘录的部分文字。  相似文献   

2.
在人民网上市前一天,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在复旦大学发表了一场激情演讲,他以前所未有的真诚直面90后的大学生,直言中国一号大报的困惑,也表白了人民日报的努力.他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在宽松、多元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网络恐怕是你们的生存方式,你们不太看报,看报恐怕也不看人民日报.因为你们对人民日报可能有一种印象,就是它很刻板.他还披露了这样一个故事:几年前,他们报社一个年轻编辑在网络论坛发帖征集报道线索,结果被很多网友跟帖嘲笑、挖苦,让他"很受伤".张社长直言,没能让年轻读者了解人民日报,这是他们的失职.这番话袒露了人民日报在转型中国所面临的实际困境.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九年九月十七日下午,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安岗同志会见了英籍著名女作家韩素音女士,主客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韩素音用流利的汉语讲话,间或说几句英语。主人:欢迎你到人民日报来看看。你到中国来过二十多次,是老朋友了。韩:我到中国二十一次了。我看人民日报已有二十三年了,是你们的老读者了。在马来亚住的时候,就看人民日报。有时候看不到,就坐飞机到香港去看。我住在瑞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订阅了七年,有资格做你们的读者。你们报纸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我注意  相似文献   

4.
我为文的生涯中,曾经与"文字狱"擦肩而过.这倒不是我写了什么反动文字,而是我讲了真话,敲到了个别高官的痛处,被度量狭小之人利用. 1985年4月,我写了篇题为<白辛苦>的杂谈,批评了"有位省级负责同志"下乡视察时,"让下边牵着鼻子走","并未了解到实情",被人们称为"白辛苦"."因为早在他下去前,有关人员就打了招呼,下面的同志做了精细的安排:看什么地方,住在哪里,汇报啥内容,谁汇报,甚至走哪条道,都定好了."此文发表在1985年5月11日<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这是我的文章头一回上<人民日报>,喜悦之情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5.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京华时报年轻的女记者采访湖北省省长李鸿忠时说:"请问省长您对去年发生的邓玉娇事件怎么看?"省长很不高兴,就斥责这位女记者,认为女记者"这样的提问不对",并问女记者是哪家媒体的.声称"我要找你们的社长",并拿走女记者的录音笔,看看录音笔里究竟是什么内容.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份,谢冰岩同志查阅《新华日报》(华中版),发现该报1946年2月17日第四版的《新闻工作》第一期上有一篇文章,是介绍淮北黑板报情况的,他极其兴奋地告诉我,要我去看看。第二天下午我真的去看了,一看就引起了我的回忆。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在当时新华社华中总分社社长范长江同志的建议下,召开了华中新闻工作会议。会议由新华社苏中分社社长谢冰岩同志主持。新华社淮南分社汪义  相似文献   

7.
蔡华东 《新闻前哨》2014,(6):15-15,19
年丰社长,是我的老师、老领导,也是天沔汉这片土地上的老一辈乡亲. 为此,看他的文章,格外认真。 边看边记,写下如许文字。不揣浅陋。不以为序。  相似文献   

8.
刘捷 《新闻采编》2012,(5):32-34
《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4月26日在复旦大学交流时说,人民日报人在新媒体格局中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人民日报现在发行量是280万份,但他们的"对手"--微博女王姚晨,粉丝1955万,这意味着,她每一次发言的受众,不算转发的,就比人民日报发行量多出近7倍。纵观国内传媒业,风起云涌、形态各异。以网络媒体、户外电子媒体、手持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猛,单一的传统平面媒体受到强烈冲击,与新兴媒体形态之间的融合共赢,已经成了纸质媒体今后发展中必然的趋势。笔者认为,平面媒体发展多媒体业务,通过网  相似文献   

9.
记韦君宜     
许觉民 《出版参考》2006,(26):36-37
在60年代前,我知道韦君宜这个名字,她在编团中央办的《文艺学习》,但是我并不认识她.60年代初,我工作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因故人事大变动,1957年社长冯雪峰被划上右派而下台,1959年,接任的社长王任叔(巴人)又因大谈"人情、人性"而被免职,因此这个"社长"的交椅就一直空着.  相似文献   

10.
笔者是个足球迷。每逢有重要比赛,看过电视实况转播,常想再看看报纸上的文字报道,甚至看过一家报纸,还想看第二家、第三家……在这三看两看之中,有几次我却是越看越糊涂了。  相似文献   

11.
笔者是个足球迷。每逢有重要比赛,看过电视实况转播,常想再看看报纸上的文字报道,甚至看过一家报纸,还想看第二家、第三家……在这三看两看之中,有几次我却是越看越糊涂了。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09,(24):4-4
11月23日,“人民日报校园行”系列活动在北京大学正式拉开。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与北大学子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以下为张研农演讲摘录:在很长的时间里,人民日报曾是政治“睛雨表”,人们习惯在人民日报报道的字里行间,寻找政治讯息,揣度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信息     
人民日报每周召开一次信息交流会党的十三大之后,人民日报编委会决定每周召开一次信息交流会,在各部正、副主任及各版正副主编之间交流情况,议论报道思想。社长钱李仁说,现在办报不能光靠上面精神,要靠四面八方的情况。要更重视来自下面基层、群众的信息、经验、批评,我们内部要有更多的交流,多交流,点子就出来了。交流的情况不一定都上报,但可以搞活我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亮相后,新风气不断涌现.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条规定.规定指出:"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最近这些日子,各报都在努力尝试转变关于领导人活动的报道文风,这是一种令人高兴的气象.人民日报总编辑蔡名照指示工作人员找十位专家评一评2013年年初数天的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多年来一直给我寄来,但人民日报正版,大概具体管事的人换了,有两年没看了.这次看到专门寄来的2013年前几天的人民日报正版,仅就头版的编排,以及领导人活动报道的编排而言,我很失望.在内容的编排上,武汉"毒地"新闻上头条、美国通过"财政悬崖议案"上二条,是一种新气象,但除此外,头版仍然不好看.主要问题是版面编排空荡,字号使用太大且没有规律,标题设计和文字提炼不好看.  相似文献   

15.
吴万里 《今传媒》2007,(8):39-39
学的是新闻,教的也是新闻(1970年毕业留校至今一直任业务课教师),周围同事中也经常会议论报纸,说起《人民日报》,常有人用调侃的口气说:"《人民日报》最干净,也最没看头."其实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人民日报》还是挺有看头的,并且大气、有格调.  相似文献   

16.
评论是<人民日报>的传统优势.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通过评论把握时代脉搏,回应社会热点,发挥了有效的舆论引导作用.在<人民日报>不同内容风格的评论中,"任仲平"以其清晰的大局观、权威的指导性、深刻的洞察力和很强的感染力,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影响力."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1993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首次以"任仲平"为名刊发评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此后15年间,"任仲平"发表文章55篇,6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多次获得中央领导的表扬,被认为是<人民日报>政论优势的集中体现."任仲平"文章为什么会收到如此好的效果?它产生的背后有什么样的品牌追求和写作机制?评论人才队伍有什么样的培养途径与激励机制?本刊记者近日就此专访了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  相似文献   

17.
每天清晨起床后,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打开当天的《人民日报》电子版,阅读当天的《人民日报》.而阅读11月1日的《人民日报》,让我感受到了一股新闻新风,也是当前新闻战线正在开展的“走转改”活动的最好体现.当天,我清晨5时起床,就一直点击《人民日报》电子版页面,结果一直打不开,看到的还是前一天的电子版,我很奇怪,一般早晨四五点钟就能看到当天的《人民日报》,今天怎么会打不开呢?于是我一边看神舟八号发射的电视直播,一边继续等待.结果到了6时40分,我又去点击《人民日报》电子版,终于打开了.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人民日报7月1日扩版引起业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扩版当天,人民日报总编室主任谢国明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本文根据网谈整理.其实,这次及时的网谈,就表明了人民日报对网友、对读者的尊重,这也是转变办报理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月,知识产权出版社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推出了一本封面文气、雅致的新书《新闻采写评》。本书作者现任人民日报福建分社社长,2001年被评为"人民日报首届  相似文献   

20.
标题是报纸的眉目.做标题是报纸编者必须具备的本领.好的标题能够使新闻的内容中心突出,政策思想鲜明,鼓动力量大,指导性强.我们所以反对那些类似机关公文"摘由"的所谓"老爷题",就是因为它没有生命力,不可能起真正的新闻标题的作用.这些道理,我在今年一月以来人民日报的许多标题上得到了更深切的认识.打开今年的人民日报,那些文字洗炼、政策鲜明、指导性强、鼓动力大的新闻标题,经常跃于纸上.现在摘录人民日报今年一月份的一些标题来说明我在读报中的点滴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