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亮  张琳 《今传媒》2020,29(3):16-18
全媒体电影营销能够以强互动、强转化、强网感、强话题的方式,精准定位各类细分受众市场,实现全网流量和受众注意力、消费力的引导。当前,我国电影营销存在着精准营销互动性不强、全媒体传播不够充分、品牌IP打造能力不足等问题。精准定位受众、共鸣驱动话题,线上线下联动、实现全媒体营销,塑造品牌IP、打造全产业链等全媒体营销策略,可以充分提升消费者观影兴趣,挖掘影片艺术价值,引导社会群体价值观念,有效实现电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2.
陈维  褚青青 《新闻世界》2011,(9):212-213
近些年,好莱坞电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受众,本文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探讨了中国好莱坞影迷的收视偏好及观影动机。  相似文献   

3.
王昀 《东南传播》2015,(3):31-36
互联网正融入电影工业系统,成为中国电影市场备受关注的变革角色。结合受众的多层面向意涵,从新近三部案例电影之考察来看,电影制作者可以依赖互联网时代提供的独特技术语境,一方面打造用户作为"我"这一主体的精准需求,另一方面强化一种集群式、共同体化的观影行为。尽管互联网真实改写了新时期电影模式的具体实践,但电影市场的高票房现象仍是基于以内容、资本与受众为基本内涵的多重互动结果。我们应当以一种聚合化的视角,来解构互联网时代电影市场的转型变化。  相似文献   

4.
编辑与媒体     
在信息传播与消费中,媒体、编辑和受众是三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媒体传播信息,编辑加工信息,受众消费信息.网络媒体兴起,媒体、编辑和受众之间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例如传播主体多元化和编辑流程多样化,以及受众接受信息的交互性和主动性增强等,但是信息传播与消费的三要素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此前讨论了媒体与信息、受众与信息和编辑与信息的关系,现在再讨论编辑与媒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敏 《新闻界》2013,(1):34-37
本文主要探讨了都市类报纸受众的文化空间与消费意识,梳理并充分例证了都市类报纸受众消费意识的五种基本类型与其文化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即受众与文化消费意识;受众与精神消费意识;受众与物质消费意识;受众与公共消费意识以及受众与生态消费意识,认为都市类报纸的定位与销售目标必须以受众文化空间和消费意识为导向。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电影发展历史中,中国明星形成了独特的身体文化。影迷在中国明星身体文化建设和接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明星的身体经历了从政治的身体到消费的身体的变化,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要求我们在方法论上进行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消费社会的到来,人们消费观念逐渐变化,消费行为越来越注重符号性。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消费社会兴起的产物,城市杂志已成为我国期刊市场的重要文化力量,在社会消费观转折期城市杂志编辑理念能否顺应目标受众消费需求变化,影响受众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有效引导消费文化,关乎其生存,也是困扰我国城市杂志发展壮大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电视受众媒介素养与民主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电视受众的特点一是人数众多。截至2006年底,中国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6.23%①。二是均质分布。电视受众无法勾勒出清晰的面目,电视不像杂志,杂志有明确的定位,受众具有职业的(财经杂志)、收入的(消费杂志)、性别的(时尚杂志)特点;也不像报纸,报纸发行受到地域的限制;也不像广播,广播更多属于通勤和有车人群。电视受众的分布最为广泛,在"村村通工程"之后,电视已经覆盖到中国最为媒介所遗忘的偏僻农村。  相似文献   

9.
(续上期) 第三部分 一、受众观影现状分析 张艺谋在<新世纪中国电影的自我定位>中说:"中国电影走出荒凉绝对不能光靠电影人,不能光靠知识分子,一定要靠观众和社会的需求."①的确,受众和社会的需求决定了电影的生产和发行.进一步说,在品牌时代,呼唤电影品牌成为必然.但是从现状来说,中国电影品牌建设是非常薄弱的.  相似文献   

10.
袁建 《传媒》2018,(7):83-86
广告符号机制是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核心,该机制形成了以符号为基础的区隔性、超级意指性、象征性三个层次内容.在新媒体环境中,广告符号机制呈现出主体多元性、内容生成的精准化与个性化、传播生命周期的短暂性等新特征,其运行的内在机制是大众消费仪式符号和小众亚文化符号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11.
得益于移动设备的普及,支付和交互技术的实现,受众跨情境消费的习惯养成,移动O2O广告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信息联动,动态匹配用户需求,实现用户精准定位,完成了户外广告的O2O闭环。移动O2O广告的推广应充分利用移动设备优势,快速精准地对用户行为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经济进入体验化时代的时候,体验传播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都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最能将体验传播演绎的淋漓尽致的媒体是拥有强大视听功能的电影和电视.然而,电影、电视在吸引受众的耳目,使受众沉浸于美轮美奂的体验的同时也不知不觉的改变了消费意识形态和消费文化,甚至直接促动受众消费,影响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以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为视角,通过视觉上物的丰盛和意义的完备来全新解读电影首映式的电视化现象,电影首映式的电视直播通过视觉修辞策略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以刺激受众的观影需求,最后借鉴达拉斯·斯麦兹的"受众商品论"来丰富电影首映式电视直播的消费内涵,从而对电影首映式的电视直播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定义。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我国农村实际人口占全国近70%,而金融资产不到30%,社会购买力不到40%。显而易见,占人口少数的城里人是消费的主体。由于受文化教育程度的不同,城里人不仅是物质消费的主体,同时也是文化消费的主体。新闻媒体从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把受众定位在城市人群,以求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农"问题日益突出,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新闻传媒明显的城市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三四级城市、县、乡镇为代表的新消费群落和市场形态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并形成自己独有的消费格局,日益成为国内经济最具潜力和开发空间的新消费主体。  相似文献   

16.
戴哲 《东南传播》2016,(5):24-28
随着电影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受众主体发生的巨大变化,如何建立电影与受众之间的关联,成为华莱坞电影发展的关键,而"营销"成为重要路径之一。那么,如何对电影进行有效的营销?本文以新世纪以来的华莱坞都市爱情电影作为对象,对其采用的多样化和具有创新性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试图为其它电影类型的营销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不仅如此,对于意味着完善的、成熟的和系统的产业模式而言的"华莱坞"而言,寻找有效的、成熟的电影营销策略,从而建立固定的、系统化的营销模式是必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7.
《声屏世界》2016,(7):74-76
广告目标迅速提升华素愈创牙膏的产品认知度及关注度,引导消费者保护口腔黏膜,关注口腔健康。策略亮点华素制药携手北京卫视《幸福的味道》,精准的定位了受众与潜在消费人群,强强联手,打造"老品牌,新产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阐述了县级电视台新闻类节目的定位和发展,以及县级电视台如何立足于广大群众,精准地把握好新闻节目的定位,制作出满足当地电视受众需求的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9.
王鸳珍 《中国出版》2012,(10):35-38
潮流杂志是新千年后出现的追求潮流与时尚消费的一种新类型的消费类杂志,"内容为王还是广告为王",是杂志经营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在分析潮流杂志针对年轻群体的低端时尚期刊的定位、杂志内容特色、受众需求与广告诉求的矛盾的基础上,提出"内容为王"是潮流杂志尚处于"一次售卖"市场开拓期间的有效选择,而先锋性、本土化、运作模式创新、网络互动营销是实现杂志"内容为王"、做大做强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商业电影的IP热潮愈演愈烈和由此产生的文化枯井,人们越发渴求艺术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的出现.本文将从文化工业的视角来解读当下在中国IP电影和商业电影的洪流中,艺术电影如何运用精致的内容、精确的定位和精准的营销在电影市场上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保持深度的同时增加与受众的亲近感,从"只叫好不卖座"转变为"既叫好又叫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