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读书是输入,读书是寻找信息,抓取信息,接受信息,但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这接受上,接受只是认识世界,至多感悟生活,而未来生活需要我们去美化,更需要我们去创造,读书其实质要回报社会。因此,输出才是读书的目的,只有寻求输出,才能品尝苦中找乐之趣。●读书要摆正心态。读书常有三种心态:仰视读书,这种读书常常被权威吓住,有一种惧怕心理,导致丧失自我,人云亦云。平视读书,这种读书常常被表象迷惑,导致雾里看花,越看越花,很难获得真谛。俯视读书,这种读书不迷信权威,把读书看成是与伟人的交流,通过这种特有的交流形式,净化心灵,提升品位。●读书要能够读得进去,读得出来。读书要能同中求异,平中寻疑,无疑生疑。读书要不被作家吓住,不被作品迷住,不被资料困住。读出自己的感受,产生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体悟。用所获知识,所悟道理,所得方法来指导生活,理解社会,改造世界。●在读中学习写作,在疑中探究写作,在析中练习写作,在品中感悟写作。读与写的关系是:以读悟写,以写促读,读后练写,写中悟读。●让阅读与写作携手,语文与生活联姻。  相似文献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经典,仿佛这就是阅读的终极目的.我不知道杜甫写下这句话的时候自身处于何种状态,但这句话达到了一个目的,就是告诉我们,读书是为写作服务的,读书是输入,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写作效益,甚至是为了出人头地.我从不反对读书为写作服务,因为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交融是水到渠成的关系,但如果仅仅为了写作而去读书,那读书就成了苦役,而且这苦役就没有了尽头.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读书可帮助我们壮大经验并创造经验读书能帮助我们发现前方,并引领我们走向前方。任何一本书,只要被打开,我们便立即进入了一个与凡尘不一样的世界。那个世界所展示的,是我们梦中的天堂出现的情景。即使从知识的迁移、拓展来看,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百益而无一害。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耗时耗力多,效果却不甚理想,因而本论文主要就在语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阅读教学基本方法,构建阅读教学新模式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宋朝诗人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无味,面目可憎。"要想使自己的面目不让人憎恶,那就需要美容。有人说:"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读书是最好的美容剂,你再化妆、再打扮都是要老的,唯有一样是让人不老的,那就是读书。"曾有学者提到读书的重要性。的确,读书是一种深层的化妆,特别对女性而言,读  相似文献   

5.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要使其发扬光大、流传后世,就需要读书。读书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书中有知识,书中有财富,书中有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因此,为了建设好我们的国家,为了创造美好生活,就必须认真读书,共同建设书香校园。  相似文献   

6.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读书求学总难免被视为一件"苦差事",古谚有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勤"一"苦",道出了其中的艰辛和不易。而不少人却认为,读书应该是快乐的事情,如果是苦读,为功利而读书的话,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负担,读书也会成为痛苦之事。既然要快乐读书,享受人生至乐,就应该用快乐的心境去读书、学习,不应该存在苦读一说。  相似文献   

7.
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读书贵有疑,学不思则罔。读书有疑好问,质疑问难是阅读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思考不断解决问题,思维不断得到发展,阅读能力也就会不断得以提高。因此,教师应时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从中就会发现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用假使法为学生  相似文献   

8.
贾宪章 《中国教工》2008,(10):35-35
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不读书的问题成为时下的一个热点话题。应该承认.农村学校确有不读书的教师,但农村学校教师为什么不读书,却不被大多数人所了解。  相似文献   

9.
高尔基说过一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践三大革命运动中,既创造了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精神财富;经过总结,通过书籍,把这些财富积累起来,传播开去。人们为要“扩大精神,增加智识” (鲁迅语),就必须认真地读书。在我国古代社会,就有如“凿壁借光”、“头悬梁、锥刺股”等许多佳话,都是用来勉励人们克服一切困难,发奋读书的。然而,在林彪、“四人帮”推行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的时候,却“反其道而行之”,书籍成了粪土,读书被视为犯罪。他们丧心病狂,把古今中外大量有用的书籍打成“封资修毒草”,封存、销毁;大肆宣扬“读书无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谬论,对国家、民族危害甚深。粉碎了“四人帮”,过去被封存的书  相似文献   

10.
秦越霞 《广西教育》2012,(40):59-60
韦秀红,曾经只是壮族山村里一名普通的代课教师,却于200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原因何在?透过她凝练而有张力的文字,记者找到了答案。二十多年来,她在教学生涯中一直孜孜不倦地求索着。正是这份求索,使她创造奇迹,成为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书似青山,在研习中反思韦秀红曾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写下这样一句话:"大家不读书时,你要读书;大家都读书时,你要多读书;大家多读书  相似文献   

11.
不迷信书,不读死书 其实,马云这段话的核心意思并非"读书无用",而是以一种引人注目的方式劝年轻人不要迷信读书,不要读死书,不要天真地将读书与成功画上等号,而应有比读书更重要的价值去追求.这种意思,很容易就被人断章取义了,被一些喜欢标签化的人贴上了"读书无用"的标签.  相似文献   

12.
读书四法     
一、抄读法:此法为一边读书一边抄录自己感到需要记牢而又一时记不牢的材料。每抄一遍,就更加巩固你的记忆,加深你的理解,激发你的创造。"抄读法能帮助你"渐渐向里寻找那精妙处。"鲁迅、毛泽东读书,便是备有  相似文献   

13.
刘欣 《山东教育》2020,(1):20-21
教育是干什么的?老百姓有一个最朴实的说法:孩子上学,就是"去读书"。读书,这就是关键。引导学生读书,是教育的根本职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创造爱书和尊重书的气氛,要对书怀有崇敬的感情——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就在于此。一所学校可能具有一切设施,但是如果没有书,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书,或者如果大家都不爱书,对书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14.
正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一个看似无意义的日子。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每天都是读书日;而对于平日不读书的人来说,读书日也不会读书。读书这件事情,其本身就似乎浸透着浓厚的文人气息,让人闻之肃然起敬,而其价值和意义总被我们反复探讨与争辩。我深知自己才疏学浅,这篇文章只是基于我寥寥数年读书经历的几点浅见,或究其目的与本质来谈,或探讨阅读方法与对象,抑或论其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5.
今天的少年恐怕无法想象1966年文革刚开始时的普遍情形。那时,我刚读小学不久,突然之间就不用读书了。不仅不用读书,突然之间,我们平日所敬畏的老师给批斗了。那时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批斗。批斗原来是,突然有一天,老师被一群大人押上了讲坛.  相似文献   

16.
读书是文化人的一种美德,有人说,书是专门给懂得精神享受、有积极进取心的人准备的。教师应该属于这种人。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生活习惯或生活方式。不读书会导致思想的平庸与浅薄,导致精神家园的荒芜。如果教师长时间缺乏阅读就会给育人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我们应该形成这样的共识:教师努力读书,不断提高学识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相反,教师不读书,不学无术则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一所学校如果不能营“造书香校园”,如果不能使学生喜欢阅读且具有深入思考的能力,也就谈不上素质教育。其实,大凡优秀的学生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用思想、用文化、用书香、用审美的认知影响和熏陶出来的。目前的教育真应该改变只教知识不引领读书与思考的现象。当然,对于教师来说,读书本身并不是目的,丰富知识是为了思考的深刻,深入的思考是为了发现真理、抚慰心灵、充实生命和创造新人。教师身上应该总有一种力量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并使学生树立这样一种信念,生命中最幸福和快乐的事情是阅读和追求自由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应成为教师生命的内在需要。在读书这个问题上,可怕的不是没有书读,而是缺少读书的意识和渴望。教师就是要在不断地读书的过程中,积累思想与情感,积累精神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儿子以571的分数被清华录取后,不断有人向我们提问“他怎么考得这样好?”我们总说,有运气也有努力。有人不满意这个答案,再问,我就会说,他非常爱读书。真的,我相信,是读书给了他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奋斗的高度,是读书牵引他走向清华。  相似文献   

18.
潮语来袭     
《初中生》2015,(1):23
【何弃疗】“何弃疗”即为什么放弃治疗。“为何放弃治疗”是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话,简称“何弃疗”。大多数人用它来调侃周围朋友的奇怪搞笑行为,同时含有惋惜之情。它多被用于微博、空间、论坛等交流社区,目前已延伸至现实生活中。“读书不多……”“我读书不多,不要骗我。”“我读书不多,不要吓我。”调侃与讽刺的意味并存。大意是,你的语言或行为让我很想不通,我读书少,理解能力差,你就好好儿跟我解释解释是什么意思吧。还可以理解为,不要把我看成水平很低的人,指不定你自己才是那个低能儿呢。【读书不多】  相似文献   

19.
读书之乐     
读书与做梦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呢?有时候我们感觉做梦是愉快的,于是乎就不去读书。而当做梦的可能性被某种原因破坏时,读书便成了补救的良药。当年,我的父亲由于债务累累,心中烦闷,于是便一头钻进书堆里以寻求解脱,嗜书如命几乎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  相似文献   

20.
读书须会意     
马南邨著的《燕山夜话》中有篇文章很赞赏陶渊明对读书的态度:“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作者说:“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 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