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美国总统布什访问伊拉克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位伊拉克记者脱下自己的鞋子,向布什投掷过去.这-惊人的举动,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2.
国际速览     
沙龙试探布什中东政策 美国总统布什3月20日在华盛顿接待到访的以色列总理沙龙。他表示,美国不会用强迫手法促成中东和平。 这是布什和沙龙先后上任以来首次面对面会谈。 布什表示,美国将与中东国家合作,但他拒绝回答有关美国是否会听从以色列的意见,在巴勒斯坦结束暴力示威之前不邀请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访美。 布什上任以来,人们一直在猜测,他对中东问题的态度与克林顿相去甚远。克林顿政府在中东事务的斡旋上花了很大功夫,力图促成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签署和平协议。  相似文献   

3.
正2007年岁末美国《新闻周刊》刊登了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中国日记"的部分章节,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兴趣。五个月后,《乔治H.W.布什的中国日记》一书正式出版。书中收录的是自1974年10月21日起,布什出任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13个月间的日记。其中1975年7月30日的日记,布什写道,他永远忘不了北京的一些声音:公园里非常动听的歌声,孩子们走队列时"一二一"的口令声,还有"自行车铃声",等等。  相似文献   

4.
名刊要览     
布什:我没有什么遗憾 布什想要成功连任,仅靠维持“有事总统”的形象远不够,他必须让美国选民相信,美国正处于转型期,而他正是正确决策的中心人物。四年来布什在导弹防御、同性恋、干细胞研究和民权等议题上的激进政策,就是他领导美国转型能力的见证,但也导致了美国财政赤字激  相似文献   

5.
走向战争     
外交斡旋的大门已经被布什关上。 美国东部时间3月17日晚8点(北京时间18日早9点),布什发表电视讲话,向全世界发出了美国决定动武的信号。布什说,萨达姆和他的儿子必须在48小时之内离开伊拉克,否则伊拉克将遭到军事打击。 布什敦促包括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和记者在内的所有外国人立即离开伊拉克,布  相似文献   

6.
新闻榜     
索罗斯:斥巨资 反布什 8月9日,索罗斯捐款1000万美元给自己发起成立的“美国人团结起来”组织,在美国17个州展开倒布什行动,力争在下届美国总统选举时让布什落选。他声称布什的路线是错误而且危险的,今天的美国正在朝错误的方向前进。 尽管近年来生意不太景气,但“金融大鳄”仍然保持着对于民主与政治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与历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相反,在布什与克里的对决中,外交 政策起着核心作用。但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编辑则评价说,克 里和布什都不可能实现他们在竞选中唱的高调,最终的结果是, 布什变得更像克里,而克里变得更像布什  相似文献   

8.
目击     
《中国新闻周刊》2008,(13):20-21
布什亲吻乌克兰总统尤先科的妻子叶卡捷琳娜。4月113,美国总统布什携妻子劳拉(左)对乌克兰首都基辅进行访问。随后布什参加了在罗马尼亚举行的北约峰会以及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就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问题进行会谈。  相似文献   

9.
名刊要览     
现在,团结起来不管怎么说,布什在面对伊战和经济不利形势下连任成功,值得他本人庆祝。但问题在于,他不应把连任看作人们对此前争议政策的认同,而应以此为契机,安抚对他不满的世界各国,将施政的重点从意识形态转移到实用主义上来。布什不仅要重新定位自己,还要帮助美国定位。这对于呼吁制止美国分裂的布什来说,是当务之急。布什的未来四年有人感慨说,如果托马斯·杰斐逊处于布什的位置,那他肯定会有政治家风度,呼吁全国和解。很显然,布什绝对比不上杰斐逊。布什在明年新国会召集之后,将会立即加速冲刺:这意味着布什不仅将继续在伊拉克的军事…  相似文献   

10.
“布什差点在新闻中死去”!——这条新闻界的新闻,引起了我议论一番的兴趣。事情原委是这样的:今年初,美国总统布什出访亚洲几国。布什1月6日在东京突然晕倒躺在宴会厅地板上的画面,通过CNN展现在美国广大电视观众面前。美国举国上下焦虑不安地守在电视机前,期待了解布什健康的进一步消息。这情景跟当年肯尼迪总统在达拉斯遇刺、里根总统被枪击住院接受治疗时的情景一模一样。就在人们万分焦急的时候,一个自称是布什私人医生的人打电话给CNN总部,声称布  相似文献   

11.
布什的行为表明,他比本世纪任何一位美国总统都更加乐于把武力作为国家政策的标准工具。从大规模进攻伊拉克和巴拿马到在三个大陆上的小规模行动,布什在认为美国的至关重要的利益受威胁而和平手段又不足以保护这些利益或是为时已晚时,他总是诉诸武力。布什所宣布的实现“世界新秩序”的构想中显然包含了美国要使其军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多萝·布什为其父——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撰写的传记《我的父亲 我的总统》,堪称迄今首部完整的老布什传,亦是第一幅色彩层次丰富的老布什肖像画。这本书也像一条河,涌动着布什家族许多鲜为人知的个人经历与家庭往事。  相似文献   

13.
布什当选连任是政治,政治与科学技术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因为任何事物都与政治相关,并且不可避免地会受制约于政治,科学技术同样如此。布什当选,相当多的美国人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感到失望,有的人如丧考妣,甚至自杀,还有一些美国人考虑移民到别的国家。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布什的当选会令今后的科学技术的保险系数增大。这并不是说布什能保证科学技术更为保险,而是说支持他当选的选民和民意将保证今后的科学技术和研究更为安全,并使得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难以伤害到人类。布什为何连任布什的保守立场和态度是其赢得大选的最重要原因,其中…  相似文献   

14.
四年前的美国大选争议此番短暂重现。北京时间2004年11月4日凌晨。布什宣布获胜,克里致电认输。俄亥俄州,一如2000年的佛罗里达,成为进入白宫的钥匙—布什的四年白宫续约,最终由俄亥俄州的20张选票决定。这是一场漫长的美国大选,这不仅仅是指时间。更是指人们的心理。这是一场针对布什的大选,人们因为支持布什而选择了布什,又因为反对布什而选择了克里。  相似文献   

15.
四年前的美国大选争议此番短暂重现。 北京时间2004年11月4日凌晨,布什宣布获胜,克里致电 认输。俄亥俄州,一如2000年的佛罗里达,成为进入白宫的钥 匙--布什的四年白宫续约,最终由俄亥俄州的20张选票决定。 这是一场漫长的美国大选,这不仅仅是指时间,更是指人们 的心理。 这是一场针对布什的大选,人们因为支持布什而选择了布 什,又因为反对布什而选择了克里。  相似文献   

16.
国际速览     
《中国新闻周刊》2001,(24):52-52
6月11日晚上,布什飞赴欧洲,开始他首次欧洲之行。布什的首站是西班牙,随后还将前往比利时、瑞典、波兰和斯洛文尼亚,全部行程计划为5天。他将与北约盟国进行工作会谈,在哥本哈根参加美国欧盟首脑峰会,最后在斯洛文尼亚的卢布尔雅那与俄国总统普京第一次见面。布什面对的是欧洲各国对美国的未来走向持普遍怀疑和担心,欧洲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周刊》2008,(5):15-15
美国总统布什1月28日在国会发表2008年国情咨文,这是布什任内最后一次发表国情咨文。 布什在近一个小时的演讲中,为他任期的最后11个月设定了基调。经济和伊拉克战争是此次国情咨文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雷怀 《新闻世界》2008,(2):46-46
老布什有记日记的习惯——把他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倾诉在一台录音机上,然后再整理成日记。《乔治H.W.布什的中国日记》一书将于今年5月出版,而美国《新闻周刊》提前刊出了其中部分章节。让外界得以解读当时的“红色中国”给美国前总统布什、以及他的家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下面是布什日记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9.
回顾布什上台后对华政策上的种种表现,不难看出其对台政策一直试图平衡美国在华在台相互冲突的利益,但布什近一个月的亲台举动,是否预示着美国想打破这种平衡?  相似文献   

20.
布什承诺的安全并没有如期而至,但是,恐怖高发期带给布什的是支持率的上升:美国总统大选前7周的民调显示,布什与切尼的支持率为51%,而克里与爱德华兹的支持率为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