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对课本中选编的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进行了语言的赏析。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了散文的音韵美、形象美、映衬美这三大特点。充分感受了散文即是美文。  相似文献   

2.
李廷扬先生的《美辞论》融语文学和修辞学为一体,内容博大精深,从修辞学角度看,它具有以下特点:(1)旗帜鲜明地将:美”作为修辞的最高境界;(2)令人信服地论证了:美”与修辞的全面联系;(3)深入细致地揭示了“美”在修辞中的表现形式,文章就此对《美辞论》进行了评介,同时阐述了笔者对修辞学方法论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美辞研究源远流长。美辞论成为现当代汉语修辞学说之一。本结合评论李廷杨的《语新论——美辞论》,既大致清理了美辞论演进、发展的线索,又从化哲学层面对“语言本位”问题、“两类美辞”问题、美辞和丑辞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试图从叠字这一修辞学角度来探讨诗中炼字与炼意的辩证关系,兼及叠字手法的形式。论述了叠字手法艺术功能:1、增强诗歌的音韵美与整饬美,使诗具有音节的节奏和句式整齐、字法整饬的形式美,便于诵读,加强外在形态的美。2、使形象更生动可感,通过叠字以少总多,写景抒情,加强抒情性和形象性。3、开拓意镜,深化意蕴,叠字有助于景与情的融合,使诗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情味深长。  相似文献   

5.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修辞学的专著。笔者立足文本,力求分析《文心雕龙》中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本文拟从语音修辞、字形修辞、辞格修辞、句法修辞、篇章修辞这五个方面来论述其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研究多侧重文论、文章写作学及文化综观等定位,秉持以"语言为本位"的修辞学研究则普遍侧重于语言与文学、文艺、文化等的相互关系。《文心雕龙》是语言研究的传世之作,因此,语言本位的龙学研究应该立足于现当代西方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的理论观点,与修辞学和传统语言学研究形成互补,构拟"语言为本位"龙学研究的宏观视野。  相似文献   

7.
《汉宫秋》是元代马致远著名的历史悲剧,有着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论文试图从汉语音韵学、修辞学、风格学等角度切人,从韵情的和谐、语言的音乐美及语言风格的建构三方面展开论述,探究其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8.
“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文心雕龙·辨骚》)的《离骚》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屈原就使用大量的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开篇几旬诗人抒写了自己的家世与修养。“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不少注本在论及“内美”时。常将其释为“内在美”、“内心美”一类,如王泗原《楚辞校释》注为“内在的美德”,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初,《文心雕龙》研究学者詹锳在《刘勰与〈文心雕龙〉》一书中对《文心雕龙》的结构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在学术界首次倡导《文心雕龙》的风格学研究.与此同时发表了一系列风格学研究的学术成果,后结集出版为《文心雕龙的风格学》专著.在《文心雕龙》结构体系认识上,詹锳提出七分法,首次标举风格学和修辞学.尽管在具体篇目的划归上,不免有其主观失当之处,然风格学理论的提出具有重要价值,构成其《文心雕龙》研究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萌芽 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萌芽,当是始于1902年(日本明治三十五年)早稻田大学教授岛村泷太郎(即岛村抱月)所著的《新美辞学》(早稻田大学出版部出版)。此书第三章《美辞学的变迁》,其第一节为西洋美辞学,第二节为东洋美辞学——先介绍日本美辞学,再介绍中国美辞学。提到中国美辞学的变迁,他认为《诗》六义是修辞思想的萌芽;继分别论述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宋陈骙的《文则》和严羽的《沧浪诗话》、元陈绎曾的《文筌》、明徐师曾的《文体明辨》以及清唐彪的《读书作文谱》等各时代各一、二部有关修辞的著作。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美也是难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中蕴含着奇妙的美,早已被科学家们所领悟、体味和认识,崇尚科学美已成为现代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科学审美活动来看,科学美具有个体性和变易性,因此科学美也是难的.  相似文献   

12.
孔子在《论语》中并没有给“美”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从《论语》只言片语式的论断中,我们可以见出孔子对于关的论述也是自成体系的。孔子论“美”可以从关的内涵和分类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聊斋志异》中,“自然美”女性形象系列堪称最为独出的一个形象群体。立足文本,可发见这一形象系列真、纯、野、美的共性特征以及以“自然”为核心的性格内核。同时,她们还有着独立自显的美学价值与成就。就文学史意义而言,其特具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14.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技巧的训练是手段,它是作用和服务于“情感”表达的。通过教学双方的全身心投入对音乐作品的分析与处理;歌唱的语言训练;规范而准确的形体表演,从而把声音美、语言美、形体美凝聚、化合而成综合的艺术美,达到“声情并茂”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美是和谐”,“美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它是自然的人化”,按照这些美学观点来审视教育管理。可发现教育管理也具有审美价值。其审美价值在教育管理的产生上表现为发生美;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表现为过程美,又可分为运行美和对象化美;在教育管理的目的上表现为目的美,又可分为效率美和人性美,其中人性美又为表层美(教育)和深层美(受教育)。  相似文献   

16.
《岳阳楼记》体现出的语言美、图画美、结构美汇集成美的旋律,使读从美的旋律中领略了它的艺术精华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7.
“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一命题体现了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建构理想,人类通过审美由自然走向自由。它也是贯穿《判断力批判》的一条内线。本文试图在论述美与自然的基础上,从美的鉴赏与美的形态两方面揭示美与道德的关系,并联系实例与图型剖析象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边城》是沈从文当之无愧的代表作,它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一幅自然风景优美、民风习俗淳朴的湘西画卷,谱写出一曲人性美的赞歌,让人们从中看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且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文章从亲情、人情、爱情三方面入手,品读并理解其中蕴含的自然之美乃至人性美。  相似文献   

19.
层次美试探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层次的,所以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美,以及对自然美进行创造和再创造的结果——艺术美也是有层次的。层次美在现实美和艺术美当中普遍存在。从层次美的视角研究美,将引领我们进入审美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美育三环节”指的是初读感知美———精读鉴赏美———深读创造美。此模式以提高阅读课教学效率为宗旨,目的是打破“以讲析为主线”的陈旧教学模式,构建以导读为主线,以审美为核心的充满生机的课堂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