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做书。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与书为伴了。我对书最早的认识是,妈妈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我想:书真是太神奇了,怎么有这么多好听的故事呢?我喜欢听故事,我喜欢写满故事的书。  相似文献   

2.
马老师:您好!我的女儿5周岁了,很喜欢听故事,我每天都会给她读一些童话书。但在生活中我感觉孩子听得多说得太少了。我也不知道她到底听懂多少?在给她读故事的同时应该如何指导孩子,才能让她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语言呢?我周围的同事有的会给孩子读《简·爱》之  相似文献   

3.
郭红 《山东教育》2007,(11):46-46
女儿三岁多的时候,就让我给她“惯”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必须听着故事入睡。而在这之前,女儿就喜欢看小图画书、小故事书以及各种卡片,等她慢慢会听我读故事的时候,她就更加喜欢看书了。当然,她只是看书上的画面,而不能读懂文字,但是因为我在读故事的时候,总是用手指着画面去读、去讲,所以她自己也能慢慢“欣赏”小人书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女儿在3岁多的时候,就让我给她"惯"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必须听着故事入睡.因为在这之前,女儿就喜欢看小图画书、小故事书以及各种卡片,等她慢慢会听我读故事的时候,她就更加喜欢看书了.当然,她只是看书上的画面,不能读懂文字,但是因为我在读故事的时候,总是用手指着画面以及上面的字去读、去讲.所以,她自己也能慢慢"欣赏"小人书了.  相似文献   

5.
李树元 《辅导员》2011,(18):73+77
我们班有一个女孩子很喜欢书,各科成绩都不错,尤其是她的语文素养非常好,我想这和她爱读书有很大的关系。问她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书,为什么喜欢书,她给了我一个啼笑皆非却又发人深省的回答。她说,她外公是一个收废品的,她从小就看她外公老是将书弄来弄去,很好奇,以为这书一定是好东西,又经常看到有的人在书堆里挑来挑去,最后拿一本或几本走了,她更认定这书一定是好东西,所以她也就喜欢书,  相似文献   

6.
尚爱兰 《师道》2000,(8):38-38
只要是字上没有多大障碍。我女儿总是抓起书来就看。家里的儿童读物看完了,她就看成人的书籍。她感兴趣的有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张爱玲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台湾的《刘墉集》、莎士比亚的戏剧故事,她还喜欢看名人传记,流行的杂志。  相似文献   

7.
有谁会不喜欢听故事呢?她是一个对书与书店有着奇特爱恋情结的女人:凡是与书或书店相关的人、事、地、物她都倍感兴趣;与书或书店相关的传奇故事她都极想听闻。英文有句话:"I have a soft spot for bookshops!(书店是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这句话大概最能表达她对书店的特殊感觉。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那么一个"柔软点",面对某些特定的东西时会产生难以解释、无法抗拒的情结与爱恋。掳掠她这个柔软点的,是与书店相关的一切……  相似文献   

8.
故事     
<正>从小,就喜欢看书。一直在想,我究竟喜欢书的什么呢?现在看来,似乎是有一个答案的。我喜欢书里的故事。是的,每一本书,每一页,甚至每一行,都是一个故事。它们闪烁着明亮的光芒,深深吸引着我。长这么大,也看过不少故事。从童话、青春小说、侦探小说、玄幻小说到通常意义上的世界名著,故事一直在伴我成长。  相似文献   

9.
宋玉 《初中生》2011,(2):40-41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从小就喜欢读书,是书伴随着我成长。孩童时代的我是在妈妈讲的故事中长大的。那时的我并不识字,却很喜欢"读"妈妈手中的童话书。少年时代的我,最爱的是校  相似文献   

10.
《考试》2008,(11)
读书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素养和能力。我喜欢读书,书是我的好朋友.我与他们之间有着不少故事,这次就来讲讲我和书之间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你们家很看重读书吗? 有一个早年的记忆是自己出麻疹--那时我肯定只有4岁左右,爸爸就给我朗读<柳林风声>.我躺着听那些故事,一点没觉得自己在生病.我的父母都喜欢读书.妈妈是个书痴,读了很多书,蜷缩成一团看书是她最高兴的事.这对我影响很大.妈妈是在一个出了好几位教师的家庭里长大的,我想,爸爸喜欢读书是受了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小编点评:爱读书的小作者是一个"历史迷",说起历史人物来如数家珍,连七卷厚厚的《明朝那些事儿》她都读完了!瞧——三年级的时候,我开始沉迷于历史书,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喜欢三国时期的历史和典故,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故事栩栩如生,令人仿佛身临其境。火烧新野、血战赤壁、智夺荆州……这些故事令我体会到历史原来这么有趣。在书中,我认识了许多历史英雄  相似文献   

13.
看书风波     
午休过后,同学们都跑出去玩了,只剩下我跟小玲一起坐在书桌旁看书。我们正津津有味地看《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故事,看着看着,我们便讨论起来。小玲说她喜欢“没头脑”,我却说喜欢“不高兴”,一场口舌之战爆发了。  相似文献   

14.
我与书有很多故事,其中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最深。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我的同桌有一本叫《中外名人故事》的书。她跟我说:“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中国和外国的名人是怎样刻苦、勤奋学习的故事,写得十分有趣,很值得我们学习。”我听了真想看那本书,于是我就向她借,但是她不肯。  相似文献   

15.
雷艳 《广西教育》2013,(32):68-68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代表作,其对教育工作者的启迪作用是不可不谈的。该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我喜欢上了书中那个小豆豆。从书中的叙述我知道,"起初,正上课的时候,她(小豆豆)总要把课桌盖开开关关地弄上上百遍。因此我就对她说‘:没有事就不要老这样开来关去了。’于是,她就把笔记本、铅笔盒、教科书统统塞进桌斗里,然后再一样一样地取出  相似文献   

16.
我喜欢读书,活到70多岁当然读了不少书,但并不是“读书”都有故事可讲。像现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总是要找本书随便翻翻,这大概没有什么故事可讲了。但有时读一本书会影响你一生,会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会让你常常记起,甚至你会一次又一次地向别人讲述。1950年我还是北大哲学系三年级的学生,现在是我妻子的乐黛云,她是北大中文系二年级的学生,我们一起在北大青年团工作。有一天乐黛云拿了伏契克的《绞索套在脖子上的报告》给我看,她说:“这本书表现的对人类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想你会喜欢它。这本书是捷克共产党员伏契克在1943年…  相似文献   

17.
小的时候不喜欢看字书,喜欢看图,家里有一套四大名著的少儿版,就是一页几张图,配上些许文字,将故事讲个大概。这类连环画,且称为"小人书"罢,好看且易看,我便囫囵全读了,张口也能说个"三英战吕布"、"三打祝家庄"的故事给学校的同学们听。谢冰心听她舅父给她讲《三国演义》故事,便自己拿起书来读,我也差不多,知晓了故事的大概,也惦记着那名著的原文,不觉,也就把四本书一知半解地读下来了。  相似文献   

18.
<正>闲来无事,总喜欢捧一本书,品味书韵悠长,或者坐在摇椅上,回想我与书的那些事儿。"妈妈,那个美人鱼公主怎么样了?""她飘啊飘,变成了泡沫。她飞向阳光,看着大地上她熟悉的一切,看着幸福的王子和公主,飞到了遥远的地方……"《海的女儿》是我听到的第一个故事。那一年我三岁。"啪!"我的手心里出现了一条长长的尺痕。"不是说过了吗?你  相似文献   

19.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看《一个女教师的日记》:书的封面是一个很恬静的女教师,和学生在一起,那神态,那气质,那发自内心的快乐,让我觉得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翻开书看了她和学生的一个个故事,更让我羡慕不已,从那时开始,我就喜欢上了教师这个职业:  相似文献   

20.
①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出生于福州一个海军军官家庭。她自幼喜欢听故事,为鼓励她用心学习,舅舅杨子敬常对她说:“你好好做功课吧,晚上我给你讲故事。”舅舅给她讲的第一部书是《三国演义》,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深深吸引了小冰心。②小冰心渐渐不满足于听故事,开始自己读书。一次,母亲让她洗澡,她在浴室里偷偷看书,直到洗澡水都凉了。母亲生气地夺过书,扔到了墙角。小冰心望望母亲,又看看那本心爱的书,胆怯地挪到墙角,捡起那本书,接着读了下去。这一来,倒把母亲逗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