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范围程序说明文。作文要求按操作顺序说明。参考题目见教材。训练提要程序说明文是说明文的一种。它有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特点。一般说明文往往是说明一个事物的静态,因此它的写作顺序一般是从空间着眼:或由外到里,或由上到下,或由近到远,或由著到微,等等。即使有的按时间说明,也只是大致的先后,并不一定严格地遵循过程和顺序。而程序说明文由于是说明一个事物的使用或制作的过程的,所以它的时间先后就显得十分重要。先做什么,后做什  相似文献   

2.
一作文范围:程序说明二作文要求:按操作顺序说明三作文指导要点: 初二学生在学习了若干说明文单元之后写篇程序说明文是能够“顺理成章”的。但为了更好地达到训练的目的,本“指要”试图针对具体写作时容易出现的毛病作一些说明。 1.毛病一:内容偏向,详略不当。介绍说明一种事物或事理,该从哪些方面来写呢?这是由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的本身特点所决定的。即使同一种事物或事理,由于说明目的不同,该写的几个方面的内容也有取舍和详略处理的区别。有些学生在写作  相似文献   

3.
作文范围写建筑物说明文作文要求抓住事物的特征,按空间顺序说明。参考题目 1、我校的教学楼 2、×××图书馆 3、×××纪念碑 4、×××展览馆 5、新建的立交桥 6、一座名胜古迹 7、看图作文。仔细观察下面这幅照片,写出画面中“八达岭”长城的外貌。  相似文献   

4.
〔大纲要求〕能写五六百字的说明文,做到表达准确,条理清楚,抓住事物特征,运用分类、举例、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复习指要〕说明文命题难,难于确定难易程度;评卷也难,难于拉开距离.中考作文极少出说明文题,考察了近两年30个省市的83道中考作文题,只有一道是说明文作文题.不能因为以往少出说明文作文题就不去复习准备,因为教学大纲规定说明文写作与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的写作有同等地位.说明文写作主要有三种形式:实物说明、事理  相似文献   

5.
[写作指引] 本次作文训练是指导大家写好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其训练重点是"说明顺序",要求学生或选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高科技产品,介绍其功能和使用方式,或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事理说明文.无论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需要我们认真观察,抓住说明对象特征,选择好科学、合理的说明顺序.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中二年级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说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说明文的一般特点.阅读说明文,能理解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说明的顺序和方法,体会语言的准确性.能写五六百字的说明文,做到表达准确,条理清楚,抓住事物特征,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为此,第三册教材连续安排了几篇说明文.  相似文献   

7.
教学大纲规定,初中二年级继续培养记叙能力,着重培养说明能力,掌握说明的基本方法、学会写普通的说明文,做到准确明白,有条有理.按照这个作文训练要求,上学期以培养记叙能力与说明能力并重为原则,安排了练习.下学期则着重培养说明能力,并逐步提高记叙能力.这学期“作文教学建议”,打算结合第四册教材单元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写八则作文练习,八篇作文,依教材单元的先后顺序安排.  相似文献   

8.
[作文训练范围与基本要求] 本单元作文的范围是“事理说明文”。要求文章符合事理,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写“事物的原理”,着重说明事物的成因。如说明事物的功能与用法,介绍事物的方位结构,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均属偏离本次作文的要求,一律不应入选。因此,评价本单元的作文质量,就要紧紧地扣住三条要求:一、能否选准说明对象,说明事物特征的原理;  相似文献   

9.
一、本单元作文训练基本要求本单元作文的范围是“说明事物的功能和用法”。要求在写作中“用分类、比软、举例等说明方法”。本单元的说明文写作对象,限于选写“说明事物功能和用法”一类。所以,要注意不能偏离这项要求。例如,写成说明事物的方位结构的,说明事物发展过程的,说明制做过程的等等。这样就偏离了本次作文的要求,在写作中,要求运用分类、比较、举例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写说明文是初二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为此,在大纲中做了明确的规定,在教材中作了系统的安排:①抓住事物的特征;②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③合理安排说明顺序;④说明语言的多样性与灵活性等。后三项侧重于写作过程中的具体要求,而①中则明确了写说明文的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11.
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一般地说,或因对说明对象本身缺少了解,无话可写;或不知道怎么写,因而觉得枯燥乏味.为改变这种局面,我设计了这样一堂说明文写作指导课.初二第三册第四单元后的作文训练是要求抓住事物的特征,按空间顺序说明建设物.参考题目中要求写"一处名胜古迹".我根据教材的要求和本地情况,把距本校约三公里的省级文物——余家牌楼作为说明对象.  相似文献   

12.
李茹 《作文》2023,(7):22-23
<正>单元要求1.结合所学的说明文,理解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含义及作用。2.说明事物时,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写作指导说明性的文章属于“实用文”,其目的是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除了需要准确抓住事物的特征,讲究说明方法外,还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相似文献   

13.
这一单元是初中学生第一次系统的接触说明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有条理的说明事物”的方法,说明事物必须讲求说明的顺序,这一单元的突破口笼统的说是“说明的顺序”。 说明的顺序常见的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学生所接触的说明文往往不是单一顺序。有时,文章大的结构安排采用一种顺序,而在某一个局部,根据内容的需要采用的是另一种说明顺序。 对说明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学生尚容易理解,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则比较困难。逻辑顺序是指由现象到概念、由一般到特殊、由主到次、由简到繁等的顺序。学生理解“逻辑顺序应明白两点:一是明确范围——说明事理  相似文献   

14.
第五单元是第三册书上的第二个纯粹说明文单元,单元教学目标由第二单元的重点训练说明的方法加深了一步——重点训练学生学习和理解说明的顺序。 写说明文要准确地介绍出说明对象的特征,除了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和相应的说明方法外,有无清楚明晰的说明顺序是能否准确说明事物、特征的又一关键。根据说明对象的范畴、特征的不同,说明文一般常用的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事理顺序。其中时间顺序又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事物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和某一工艺制作的先后操作程序。 通观本单元,会发现四篇文章各是一种说明顺序的典型范例,它们能让学生对几种说明顺序获得十分清晰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作文范围写说明文。作文要求综合运用几种说明方法。参考题目除了课本上提出的两个题目外,这里再补充几个题目,以供学生选择。1、《××的实验操作》这是一篇翟序性的说明文,说明一次物理、化学或生物实验的情况,要以实验的过程为顺序,进行有条理的说明。比如要进行哪些准备工作,进行的步骤有哪些,用什么器具,需要哪些材料,等等,对这些都要求作准确、具体的说明。为把实验  相似文献   

16.
怎样提高学生的说明能力呢?笔者对此作了粗浅的探讨。说明文阅读按阅读层次来分 ,可分为了解———比较———研究三个层次。了解。学习说明文 ,要了解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 ,它着重介绍事物的构造、类别、成因、性质、功用、特点、演变过程等。要了解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要了解说明文是把事物特征说清楚 ,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 ,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学习中要能够掌握常用的九种说明方法。要了解说明文为了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说明要有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学习中要掌…  相似文献   

17.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 1.巩固说明文学习的各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阅读科普文学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说明文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能力。 2.了解本单元几篇说明文的不同特点,懂得根据不同的说明对象和不同的写作目的,采取不同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按合理的顺序说明事物。 (三)教学难点怎样抓住特征说明;按逻辑顺序说明事物。 (四)知识点 1.合理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确定合理顺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导写目标】1.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一个创新的设想。2.在说明中透露出自己的情趣、个性。3.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导写要求】题目自拟。要求:①用说明的方式表达一个创新的设想;②不少于600字。【课前准备】提前一两天告诉学生作文范围,以便做必要的材料搜集或实地观察等准备工作。【导写过程】一、导入学习说明文是本学期学习的“重头戏”,以前我们练习写说明文,都是先让大家观察实物或搜集材料照着原样子写,相对容易一些。但同学们也应该明白,写说明文不但可以表达我们对现存已知世界的认识,也可以表达我们对未知世界…  相似文献   

19.
为改进高中说明文写作教学,我们实行了教学的程序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程序安排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懂得了写作说明文必须注意四个问题:抓住事物的特征,选择合理的顺序,运用恰当的方法与注意语言的风格。在高中阶段,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上述四个环节,写好比较复杂的说明文,以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物和原理。在说明文写作这一宗旨要求下,我们围绕写作的重点和难点,安排了“两步走”程序。第一步程序是:(1)说明文的几种说明方法;(2)实物说明文的写作;(3)动物说明文的写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在教室里,老师出题学生写”的作文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生“无话可说,无文可作”。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师生深入生活中,同找题材共作文”是一种好方法。如训练学生“按空间位置的转换叙事”,就可带学生郊游,训练学生在“按空间位置的转换叙事”的同时“抓住特点观察叙述事物”写游记。指导写这种游记,不妨采用如下做法。一、观察描述,抓住特点1.指导抓住特点观察事物春天,让学生带着“我在什么事物上找到了春天”的问题边游览边观察周围事物,用提问方式引导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