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反转新闻"源自引发舆论高度关注的新闻事件,随着事态发展、真相呈现而发生舆情的分化甚至反转。"反转新闻"的产生,源于信息的不对称与真假混杂,源于受众片面的认知和情感倾向。要减少"反转新闻",要减弱舆论对社会正常秩序的扰动,去伪存真、规范新闻传播运作始终是要坚守的阵地。  相似文献   

2.
随着传媒的发展与变革,舆论环境更加复杂,网络时代的新闻标准也正在发生着嬗变,反转新闻频频出现.我们不难发现"反转新闻"具有共同的特征,即:引起公众关注的并非新闻事件本身,而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戏剧性反转和公众态度的转变.本文借助"反转新闻"对选择标准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新闻媒体在两难困境中的博弈与平衡,从而理性地看待反转背后的媒体责任和全民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3.
后真相时代,情感成为新闻的核心与重点,真相逐渐被忽视,反转新闻日益成为常态。为了探究反转新闻的传播特征,从根源上对反转新闻的产生与传播有更清晰的认知,本文利用内容量化分析方法从信源和传播形态两方面对2013-2019年的40例典型反转新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草根自媒体是主要的首发信息来源,其发布消极信息引发关注,后续的反转则是由官方发布中立信息。并基于百度指数绘制了反转新闻的传播形态图。  相似文献   

4.
自2016年以来,"后真相"以高调的姿态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它作为舶来品对中国的新闻理论和舆论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本文通过追溯"后真相"起源,厘清"后真相"定义,并结合新闻理论知识提出"后真相"对新闻伦理的三种冲击:舆情反转现象频发、新闻客观性受到损害、价值共识引导遇困境;并从民众、媒体、政府三个层面针对三种冲击提出了三点建议:良好的舆论环境离不开民众的媒介素养、媒体应该致力于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建构、政府应重视政府网站和政府新媒体管理。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我曾经跟学生交流关于"后真相"的问题.记得当时我讲的主要观点是,在"人人都是记者"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新闻事件出来之后,人声鼎沸,众声喧哗,继而不断地出现新闻反转,让我们难以看清真相.虽然如此,只要没有外在对新闻传播的强制干预,假以时日,更多的事实会被披露出来,我们距离真相可能更近一点.  相似文献   

6.
新闻反转、网络谣言等事件频发,标志着"后真相"时代到来。本文基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分析"后真相"信息传播主体的狂欢过程,总结角色、观众间的传播机制,反思"后真相"现象。  相似文献   

7.
2015年,几乎所有媒体都行进在融合的道路上,成为新闻界的主流。然而,频频出现的"反转新闻"却不断刺激着公众的神经,也引起业界的关注。笔者认为,"反转新闻"严重危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其本质是新闻虚假失实,媒体应该采取措施严防新闻反转。"反转新闻"严重危害媒体公信力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有图有真相的新闻也可能蒙蔽了你的双眼。一些新闻事件,用一次次转折充分演绎  相似文献   

8.
“舆情反转”现象在媒体的报道上日趋频繁,越来越多的反转新闻的出现使得民众感叹面对新闻时无所适从.从媒体上看到、听到的未必是事情的真相,即使当初言之凿凿的报道,也存在以后被颠覆的可能.本文以四川成都女司机被暴打事件为例,分析反转新闻出现的原因以及特征,探索舆论审视下的反转新闻.  相似文献   

9.
无反转,不新闻。对于目前网络上流量大、关注度高的热点事件,很多网友采取"淡然处之""让舆论再反转一会儿"的态度。此种对舆论热点事件反射式"期许",伴随众多反转新闻出现的"期许"正照进现实。但是,目前中国网络舆论场鱼龙混杂、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网民尚未具备专业的新闻辨别素养。因此,基于多个反转新闻案例,本文从多角度分析网络自媒体环境下的反转现象的基本理论、形成原因和危害,以期在真相弥足珍贵的时期有助于本质真实的呈现。  相似文献   

10.
应吉庆 《青年记者》2017,(23):19-20
反转新闻是新媒体时代出现在舆论空间中的新现象.一个新闻事件出来,社会舆论的矛头先指向某一方,而随着事态发展,新闻突然发生大逆转,媒体报道倾向、社会舆论态度等都发生了反转,事情的真相竟然和最初的报道反差巨大.反转新闻的本质是一种失实新闻,而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反转的背后挫伤的是媒体公信力和社会公德心.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新媒体的快速便捷在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舆论环境的愈加复杂,并进一步塑造出“后真相”时代。“后真相”时代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反转新闻的增加、信息复杂性的增强。文章从“后真相”现象出发,探寻该时代迅速发展和反转新闻泛滥的原因,并分析其对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提出治理反转新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危欢  刘佳雪 《东南传播》2021,(5):140-143
伴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网络成为人们自由表达言论的新平台,人们逐渐开始用键盘和鼠标的方式表达观点,网络技术对公众的赋权使得公众主体进入到新闻产生过程中,催生了"反转新闻"的出现.以罗冠军被控诉性侵犯一事反转为例,网民起初对于罗冠军的谩骂和后期对于梁颖的谩骂都不只是简单的理性思考或情绪宣泄,而是多重复杂社会因素的综合呈现.本文基于互联网平台相对传统平台具有主体隐匿性和极高的虚拟性等特征,从后真相的媒介环境和公众心理的视角分析网络新闻反转现象及其背后的社会原因,从而探讨如何引导网络言论自由正向发展的合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董星 《视听》2021,(1):132-134
从口语传播时代发展到现在的互联网下半场时代,社会化媒体赋予"受众"信息处理权利的同时却并没有对所授权利进行有效的管制,从而导致网络信息环境中的受众媒介素养表现出更加复杂的情况.本文基于这种现象,探讨在社会化媒体背景下反转新闻在真相反转前后的媒介素养有何特点与不足,并深入分析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最后从网民自身和社...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后真相"引发的伦理问题越发严峻。虚假新闻、反转新闻、媒介审判等关乎媒介伦理的问题一再出现,挑战公众的神经和政府部门的能力。本文试通过后真相的现实背景,归纳后真相时代新闻事件传播的特征,以期寻求更加完善的传播方式,为后续新闻工作者以及政府机构解决舆情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5.
"神反转型新闻"专指随着时间推移,媒体报道呈现出与初始公布消息完全对立的信息状态,且后者被证明系事件真实消息的新闻报道。当今社会,自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在"有图有真相"和"弱势群体=正义"的刻板印象思想激发下,信息在大范围内传播,加之记者求快心理的作用与编辑求转思维的推动,快餐消息充盈传媒,其中便不乏被受众戏称为"神反转"的新闻。这种戏剧化的新闻反转之势,是对有"社会良心"之称的大众媒体之权威的羞辱。全面厘清"神反转型新闻"的特征及产生原因,并希冀找出应对之策,对于营造新闻环境的天朗气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黎勇 《青年记者》2022,(15):59-61
“新闻反转”并不一定都是坏事,而应分类看待。动态真实型“新闻反转”就是一种积极、正向的反转,它包括三种情形:随着事实的推进发生反转;随着认识的推进发生反转;因澄清了前期错误报道而发生反转。这些反转实质上都推动着新闻向真相逼近。马克思“报纸的有机运动”理论对此作出了理论上的解释:它体现了新闻的过程性真实、总和性真实和多元话语竞争。  相似文献   

17.
韩克鑫 《青年记者》2016,(35):27-28
近年来,反转新闻屡见不鲜,其新闻剧情的发展不断改变着受众的心理认知和价值判断.在媒体不断更新报道新闻细节,新闻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的过程中,受众对媒体报道的信任度会逐步瓦解.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如果新闻总是历经“磨难”才露出真相,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就无从谈起,所谓的媒体公信力只能是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18.
新闻真实现在中国新闻史的发展过程中,按其历史顺序,产生了如下四种新闻真实观:"有闻必录"说的新闻真实观,"客观主义"说的新闻真实观、"存大信、失小信"说的新闻真实观和"本质真实"说的新闻真实观.新闻真实观的历史演进脉络,显示出西方新闻思想是如何"中国化"或者说合法化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9.
李楠 《青年记者》2017,(29):29-30
自媒体时代,与大众利益息息相关的话题非常容易引起网民的关注并且激发网民的宣泄情绪,导致恶性舆论的发生.舆情反转新闻指的是面对一个新闻事件,由于不同时间段不同人发布的信息不同,舆论的态度会随新闻“剧情”随时逆转,速度之快让人猝不及防.这几年来“扶人被讹”“天价鱼”“诈捐门”等事件成为热门话题,并且几乎每次事件的发生都伴随着舆情的反转.由于竞争激烈,媒体不了解新闻的全部真相就进行报道,致使舆情反转新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沈彬 《青年记者》2021,(18):1-1
"反转了!反转了!"这似乎成了舆论场里的标配,事件到中盘之后,只要有了新的发展,就有人忙着喊"反转",吸吮着流量红利;也有受众打心底里期待着"反转",证明心中那个先验的确信。而"反转"对于媒体人来说,往往成为一种尴尬,乃至对职业的迷茫。我们的报道经得起"反转"的考验吗?在后真相时代,不妨把"反转"看成构建真相过程中的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