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下棋,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这种活动可以寄托精神,养心益智,是一种娱乐性、智力性的文体活动。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传统棋类、现代网络游戏棋的特点和游戏玩法,制作了此套棋类游戏玩具。通过在中大班开展益智棋游戏,孩子们学会了与他人相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和自控能力得到增强,注意力、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父母必读》2014,(11):12-12
看似简单的下棋,却蕴含深刻的教育意义。下棋对于孩子耐力和韧性、逻辑思维力、判断力,尤其是专注力都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孩子学棋,你可能有着种种疑问困惑:孩子是不是下棋的料?下棋难吗?应该选择下什么棋?  相似文献   

3.
弈棋与人生     
认识三人,年龄相仿,四十余岁,均为男性,都好下棋。我与他们三位都过过招。第一位技术最差,也最爱悔棋。棋入中盘,但凡吃子,几乎都要悔棋,如不让,往往不欢而散。第二位长得矮小精瘦,棋亦如人,很精,却瘦。精者,他的棋艺明显高出第一位;瘦者,为达胜利不择手段。弈前和对手达成协议,双方绝  相似文献   

4.
发光游戏棋     
《中学科技》2010,(7):40-41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会下棋,当然不一定是象棋.也可以是围棋,甚至是游戏棋。不同种类的棋,下棋的规则也不同,乐趣自然也不一样。要是在下棋的时候再增加些色彩变化,会不会更有趣呢?  相似文献   

5.
下棋     
正一门深入,妙趣横生,苍劲纯粹。它不是鸡汤,更像一味中药,猛火煎熬中,混沌着一股搅荡进棋理之中的、难以抚平的江湖之气。把棋与人生和人性之间的微妙玄机和盘托出,执子之手,更比竞心可爱。下棋,是一种模仿战斗的游戏。比如象棋,棋子的移动颇像真正的兵种,下棋的思考酷似作战的运筹。“大都博弈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随着棋子落位,绘有网格的棋盘内,顿时敌我营垒对峙,楚河汉界分明。弈者的神情迅速亢奋为  相似文献   

6.
<正>一、背景这段时间,我班幼儿都非常喜欢下棋,然而每一次下棋时,他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初步商定了一些基本的下棋规则,也逐渐形成了双方或者多方共同协商游戏规则的意识,尝试解决自己能够处理的简单问题。但是,在解决的过程中,总不免会遇到一些他们无法达到一致观点的问题。于是伴随着争执、无理取闹、无奈妥协等各种各样的现象。二、实录课间活动时,宝宝、嘟嘟和天天玩起了"数码宝贝"棋。两局下  相似文献   

7.
棋道·人生     
许多人都喜爱下棋,他们把下棋当做一种娱乐,目的是修身养性,愉悦身心。而我下棋的目的在于领悟人生,品味人生,从下棋的道理中悟出人生的哲理。下棋,重点其实不在于输赢,而在于把一局死棋盘活,穷途末路时又看到新希望,继而反败为胜,这才是下棋的真谛。棋类一共有几十种,单单我们都熟悉的棋,就蕴含着很深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弈棋与人生     
向通 《上海教育》2007,(2A):113-113
下棋是末枝,但于细微末节处,却最能见一个人的真性情—— 认识三人,年龄相仿,四十余岁,均为男性,都好下棋。我与他们三位都过过招。第一位技术最差,也最爱悔棋。棋入中盘,但凡吃子,几乎都要悔棋,如不让,往往不欢而散。[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学弈     
沈思彤 《辅导员》2014,(13):85-85
时间:春秋时期 地点:弈秋的府中 人物:弈秋、大徒弟阜南、二徒弟凌志、随从 第一幕 [阜南、凌志两兄弟来到弈秋府上,请求弈秋教他们下棋,弈秋见他们两人十分有诚意,便答应了] 弈秋:(指着桌上的一盘棋)这盘棋局,谁可解?  相似文献   

10.
学弈     
正时间:春秋时期地点:弈秋的府中人物:弈秋、大徒弟阜南、二徒弟凌志随从第一幕【阜南、凌志两兄弟来到弈秋府上,请求弈秋教他们下棋,弈秋见他们两人十分有诚意,便答应了】弈秋:(指着桌上的一盘棋)这盘棋局,谁可解?【两个徒弟看了看,都摇了摇头,有些沮丧。】弈秋:(微笑)不会才要学,若你们用心学习,棋艺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阜南:(十分恭敬)弟子谨遵师父之意。  相似文献   

11.
棋道与人道     
本人作为一名象棋爱好者,虽然棋艺不精,但是在十多年弈棋的过程中也体味到了一些下棋的哲理。棋虽小道,但是却可以通过下棋看山一个人的本性。象棋对弈,看似双方棋子你来我往,其实是对弈者之间思维的交锋,双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有人说,了解一个人的本性莫过于看他在游戏时的表现。一个人的本性平日里往往加以掩饰,但是在游戏之时却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这就是常言说的“棋如其人”吧。比如梁实秋,大家看他的散文,觉得他似乎是一个镇定沉稳的人,但是他的性格中却有浮躁如顽童的一面。他在《雅舍小品·下棋》一文中说,“有一种人我最不…  相似文献   

12.
李文毅 《中国教师》2010,(Z1):371-371
<正>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天生都喜欢音乐,在以往的音乐教学当中,几乎无论是小班,中班或者是大班我都感觉到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音乐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喜欢的是"玩",而没有真正的理解音乐,或许只是因为他们喜欢我,因为我也熔融到他们中去了。  相似文献   

13.
我喜欢下棋,象棋、围棋、五子棋、跳棋都会,常听人道,"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世事如棋局局新"、"人事三杯酒,流年一局棋"等等关乎于人生之感叹。轻涩的我似乎体味不到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只知道不管哪种棋,最终追求一种结果——那就是胜。"胜者为王"是中国棋文化大气磅礴的写照,求胜之路则是弈者过关斩将的跌宕之旅。仔细品味弈棋之道,恰如人生。人生就像一盘棋,黑子或白子,无论你是哪一方,总在胜负之间徘徊,在未知里跌跌撞  相似文献   

14.
魏红 《宣武教育》2007,(3):39-42
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是创造力发展的源泉,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每一个正在做游戏儿童的行为,看上去都像一个正在展开想象的诗人。”而涂涂画画也是孩子们喜欢参与的一种游戏,小孩子们第一次拿笔就要涂涂画画,画画的过程就是游戏的过程,画笔画纸、以及一些美术材料都可以成为他们的玩具,他们能通过涂画、玩做的过程作为另一种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所看、所知、所想,并以此来宣泄他们丰富的情感体验。根据孩子们的天性我便带着他们参与涂涂画画、玩玩做做的美术游戏,在那些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孩子们获得的不只是技能,而是通过有趣的游戏情境,发展探究意识、丰富情感、张扬个性,激发他们欣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情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促进了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生如棋,下棋的时候没有看棋人也许自己能努力下好。但是如果有了看棋人,问题就凸显了。观棋不语真君子,挺好。但是难免会有支招的人。如果支的是坏招吧,不接得罪人,接了害自己。如果是好招,接了搞不清到底谁在下棋,不接有可能就是输。一旦形成习惯,一日没人支招,心理就开始犹豫不决。对于孩子的人生来说,父母和子女何尝不是看棋人和下棋人的关系呢。父母成了孩子人生棋局的支招人。  相似文献   

16.
<正>游戏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在他们一天的活动中,有一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游戏活动。游戏活动应该与主题活动相融合,教师在进行游戏活动时应该扮演与幼儿平等的角色,更应该在游戏活动中将基本技能清楚完整地授予幼儿,让他们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游戏中习得知识、获得经验。一、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我认为幼儿是视玩如命的,如果不让他们进行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17.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如何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如何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我们放开手,给予他们自由发挥潜能的机会。在游戏中,他们玩什么,怎样玩,用什么东西玩等等,都可以自己选择,给他们自己选择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钱忠 《考试周刊》2013,(84):126-126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对游戏有一种莫名的感情。游戏好比拥有一双无形的手,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其中,并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收获无尽的知识和快乐,同时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体能。就小学体育教学而言,新教材中所编排的教学内容都是以体育活动的形式进行组织和实施的.而游戏本身就属于一种活动,因此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游戏和体育活动二者的关系,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是极为有利的.也是卓有意义的。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正>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地位大不如从前,其实民间游戏具有很高的娱乐价值和教育能力。幼儿教育工作者们应当结合现状,对民间游戏进行创新,让孩子们从游戏被动者变成游戏主动者,并且培养孩子们的兴趣,锻炼其优秀的品质。对于天真烂漫的幼儿们来说,游戏是他们童年最为重要的一项活动;而对于幼儿教育者来说,将游戏进行筛选之后引入到孩子们中去,让他们在玩的时候可以学到知识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当幼儿教育工作者们将国外娱乐性高的游戏引入到中国来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也要考虑一下中国传统的民间游戏。或许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20.
2004年7月,湖南长沙雅礼中学的4位中学生在网上发出帖子:他们联手设计的博弈机器人“猜想”将挑战湖南的五子棋高手。中国第一台蛇形机器人研制组负责人、国防科技大学的张代兵博士看到了他们的作品评价说:“能完成看棋、算棋、取子下棋全过程,可以与人面对面下棋的博弈机器人,目前在全世界还绝无仅有,连著名的国际象棋机器人‘深蓝’,也不能完成下棋的全过程。机器人‘猜想’不愧为一名真正的棋手。”机器人“猜想”的设计者姚金宇、龙凡、程之炜、雷涛等四位中学生都是计算机的爱好者,他们从初中一年级就跟随朱全民老师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