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天学习感觉没解渴,还想学。”“感到很震撼,如果早点学到就好了。”“搞思想政治工作的人都知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但具体怎么开,没人点拨.这个课程教给了我开锁的程序和思路。”2011年11月26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办、北京中研华创技术培训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第八期企业管理教练暨企业文化生根实战培训班”在热烈的分享中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2.
一、立足于群众、注重于实效、坚持以理服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人是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群众,为群众着想,就要着眼于不同的群众,为不同的群众着想。随着改革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群体,他们的经济状况、生活环境、思想认识、文化素质、心理特征都有所不同。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切忌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3.
每年世界上都有数以千万计的青年男女走进新婚夫妇的幸福行列,而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旅行中度过人生中最美妙的时光的。美国的一些大饭店深谙此道,他们为新婚夫妇的房间配备了一种特别的“蜜月钥匙”,这种钥匙一式两把,度蜜月的夫妇各执一把,夫妇俩必须同时将各自的钥匙插入锁孔,才能将大门打开。这寓意着美满新人已经是一个合二为一的整体,只有永结同心,相亲相爱才能共同步入“幸福之门”。这种方  相似文献   

4.
开启普通中国人心灵大门的钥匙,是对他们微笑,在他们面前表现得和他们一样谦虚和普通。侯赛因就是用这把钥匙走进中国人生活的。就在几年前的一个夏天,他和夫人抱着年仅几个月大的baby应山东省德州市政府的邀请参加一个开幕仪式。在那里,他们面带着微笑,带着小宝宝出现在穆斯林教堂、田间小路和农家大院里,那个可爱的小娃娃被一双双粗糙的大手传来抱去,他和夫人一次次把手贴在胸口,将面颊和穆斯林相贴,表达着真诚的问候。  相似文献   

5.
感觉崇尚     
感觉崇尚曹文轩1一则笑话说,有兄弟二人“通腿儿”(一头一个合被而眠),弟弟说他腿痒,求其哥哥帮他抓挠,哥哥答应,于是开挠,挠的竟是自家的腿,却问弟弟:“舒服乎?”弟弟道:“舒服也。”请哥哥再用力。于是哥哥再用力,挠的依旧还是自家的腿——直到把自家的腿...  相似文献   

6.
肖铁 《文化博览》2006,(11):46-47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2001年5月,美国内华达州的麦迪逊中学在入学考试时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5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5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他的4把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其他的4把锁在哪一只或哪几只抽屉里?一位刚移民美国的大陆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后,慌了手脚。考试结束,他去问他的担保人——该校的一名理事。理事告诉他,那是一道智能测试题,内容不在书本上,也没有标准答案。大陆学生在这道9分的题上得了5分。老师认为,他没答一个  相似文献   

7.
诗五首     
亲子父﹃住在城里雪白的墙壁父亲破坏了它。他在头顶高的地方敲钉子,一墙壁的钉子:挂草帽挂弦子挂算盘挂钥匙他还把大街上拣到的螺丝钉、红铜片、铁、一把麻绳也挂在那里而我的老父亲喜欢躺在它们中间的藤椅上,看一本旧书巴比伦口杨森君这些巨大的石块经历了一个沉睡的过程从时  相似文献   

8.
袁永林 《职业圈》2007,(7S):09-110
文章把人的幸福划分为“感性幸福”和“理性幸福”。感性幸福是指人的最原始、最真实的欲望得到满足时快乐的感受,它是“真实的幸福”;理性幸福是指人为的、不自然的欲望得到满足时快乐的感受,它是“虚假的幸福”。然而即使如此,我们却并不能单一地去追求这“真实的幸福”,因为在个人追求到了自己本身的幸福的同时,很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人对幸福的追求,若不加一切地放纵,那么只会造成“强者的哲学”。所以一个平衡点的存在是必要的,以便协调对幸福的追求,从而更能够达成一种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美,天人之际的探寻。 ——题记 一 人生的终极关怀 人生,忙忙碌碌,熙熙攘攘,闹闹腾腾,纷纷扰扰,寻寻觅觅……人们不禁要问:人生希望的、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到底什么是人生的终极关怀,终极目标,终极理想? 翻开历史上卷帙浩繁的论著,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先哲们,不管是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宗教家,不论他们从什么角度,用什么语言,来研究宇宙,来探讨人生,最终都会集中到一个字上来:美。他们在追求着、寻觅着、探索着这样一个共同的主题:怎样才能使人生充实而美好? 孔子曰:“里仁为美。”他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把“仁”视作鉴别一切美恶的标准与尺度。所谓“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乐均不能离开仁,诗歌当然也不能例外。 孟子云:“充实之谓美。”他以为人的“善”、“信”是美的前提,美的基础,而后方能进入“大”、“圣”、“神”的人生境界。 庄子则以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承继了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恬淡为上”的观点,追求的是那种“无物累,无人非”的澹泊虚静的生涯。 虽说这儒道两家对美的认识不同,评判标准相逆,价值取向迥异,或趋向入世,或趋向出世,或重在参与,或重在超脱,但他们都各自按照自己的理想描摹着美的人生图画。  相似文献   

10.
霍翠柳  成方志 《职业圈》2007,(4S):175-176
文章简要介绍了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先后出现的三种基本方法——“产品法”、“过程法”和“语体法”,认为深入了解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对其作出的评价对写作教师大有裨益,并简单分析了三种理论的优缺点,探讨了将“过程法”和“语体法”结合起来去创立一种更有效的写作模式——“过程语体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斯诺百年”中国传媒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从事对外传播多年的记谈及第一次阅读《西行漫记》的感受时.这样说:“斯诺在书中提出的80个问题.气势之壮观像屈原的《天问》。这些问题把斯诺的行囊充得满满的,旅途中.他一路寻找着答案。强烈的好奇心使他的探索之旅充满激情.笔下的章也因此而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12.
近日,记者就中原油田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油田快速稳定发展这个问题,采访了中原油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冷潜。他说,多年来,中原油田认真践行“以人为本”理念,深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实现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促进了油田持续有效和谐发展,2011年8月被评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相似文献   

13.
马新民 《职业圈》2007,(6S):94-94
和谐是一种事物矛盾关系的理想与稳定状态,既不应像“张三其人”那样无视事物矛盾的对立与斗争,无原则的一味求“和”;也不应忽略事物矛盾的统一与联系,无限制地听任社会差距放大和利益群体的分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实现我国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才能使全体国人在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过程中共建、共享,实现历史性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玉茗 《职业圈》2014,(31):89-91
企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企业家思想、行为和文化秉赋的反映。登上聊城交运大厦,品鉴一件件折射其历史的物品,感到“企”如其人,“优质诚信”是其核心价值观;“建设更强大、更富裕、更文明、更和谐的百年交运”是其愿景;“负责、服务、共赢”是其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是当代受到普遍关注的地域性作家,作为一名从小生活在乡村、现蛰居现代都市的知识分子,乡土情成为贾平凹小说创作的重要精神线索,也成为读者解读他小说的一把钥匙.文章对贾平凹乡土情结的形成因素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徐建华  马晓东 《职业圈》2012,(29):138-138
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理论需要社区和谐、企业和谐、家庭和谐的支撑。企业的“持续、有效、稳健、和谐”发展战略定位更需要稳定和谐的局面保障,而人的心理和谐是活水之源和根本要求。因此。做好企业基层员工的“阳光心态”教育,是促进企业和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正祝希娟是我人生中特别钦佩和羡慕的偶像。我与她同一年投考上海戏剧学院并都被录取了。但后来我被新华社“挖”走,成了一名国际新闻战线的记者,从此与上戏失之交臂。而祝希娟一直在文艺领域耕耘,成绩斐然。我始终关注着祝希娟的前途命运,写这篇文章也是出于对她的敬重和爱护。寻找“火辣辣的大眼睛”上世纪60年代的某一天,导演谢晋来到上海戏剧学院出差,其实他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挖人”。他受梁信编剧之托,前来寻找一双“火辣辣的大眼睛”。当他路过学院的一间排练场时,无意间看到里面有一对青年男女正在  相似文献   

18.
朋友建伟在某大学社区开了一家书店。开业一年多来,他诚信经营,薄利多销,并且与校方联合举办了一系列读书活动,使书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建伟开书店之前,这个大学社区已经有三家书店,由于他经营有道,其它三家书店便受到了冲击,后来,这三家书店的营业额加起来还不如他一家高。建伟成了这个社区的“书店老大”。这时许多亲友便建议他采取“进价销售”、“赔本甩卖”等竞争手段,干脆把另三家书店挤垮,自己就可以垄断市场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建伟不但没有排挤对手,而且还经常帮助三家书店策划一些营  相似文献   

19.
汪波  苗英杰  刘培正 《职业圈》2010,(33):26-27
组织行为学致力于寻找人的更有效的行为方式,为管理者提供了一整套实用的针对不同层次的研究工具。其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及个体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的三个层次的发展理论,为构建和谐供电企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在工作实践中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  相似文献   

20.
“和谐”既是人的理想追求,也是社会和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创建和谐企业。至关重要的是营造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将“和谐”的理念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并贯穿在企业的价值观、发展观和管理实践中,把企业办成科学发展、文明经营、诚信守法、关爱员工、活而有序的经济实体和社会“细胞”,谱写出了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