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员选拔与管理是中国古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长期以来,由于旧版教材的内容、结构所限,中学历史教学仅从政治制度的视角阐述官僚体制的发展与演变,较少涉及其他相关内容,而王亚南先生认为,中国的官僚政治形态,属于社会文化事项之一.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封建政权至上而下都严格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尤其是对在朝官员涉及商业的禁止更为严格。可是,"为官从商",或者"官商勾结"一事却屡禁不止,直至明朝,更是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3.
政治是否具有道德性以及"官员"应否道德化历来是政治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问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必然要涉及到包括政治实践活动在内的一切由自主意志抉择的、并具有社会性的道德行为,以及包括政治实践主体即"官员"在内的、具有自我意识和自主意志的所有主体.政治实践必然具有道德性,"官员道德化"是政治实践的必然诉求.在现实社会中,所有的"官员"必须具有道德,"官员道德化"必须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上海教育》2005,(8A):45-47
社会各界对“县中现象”的讨论始于去年的“南京高考之痛”。一时间,学校、家长、学生、学、政府官员以及媒体都把目光对准“县中现象”  相似文献   

5.
应琛 《学习之友》2013,(9):19-20
2013年年初,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官员形象危机2012》,为中国官员形象把了把脉。该报告指出,村干部、基层官员、高层官员、执法官员以及准官员为五个高危官员群体,而官员面临的五大形象危机被概括为:性丑闻、露巨富、被扒光、被牵连和被假冒。“2012年,官员形象危机处于高危状态,危机事件高发、易发,官员形象的形势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6.
《黄山学院学报》2007,9(6):51-51
"汪王"就是汪华。汪华是隋末绩溪县汪村(当时属歙县)人。原本是歙州郡兵首领,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汪华审时度势后策划了一场兵变,推翻了歙州旧政官员,占领了全州。随后又高举义旗,连续攻克宣、杭、  相似文献   

7.
故事一、平和面对"不够优秀的牛" 一位官员微服私访,看见一个农夫赶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地头,牛到一旁去吃草,农夫附在官员的耳边,低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官员奇怪地问:"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跟我说话呢?"农夫答道:"牛虽然是畜类,但心和人是一样的.我要是大声说,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和声音中分辨出我的评论,那头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很难过的."  相似文献   

8.
故事一:平和面对“不够优秀的牛” 一位官员微服私访,看见一个农夫赶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地头,牛到一旁去吃草,农夫附在官员的耳边,低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官员奇怪地问:“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跟我说话呢?”农夫答道:“牛虽然是畜类,但心和人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9.
故事一:平和面对"不够优秀的牛"一位官员微服私访,看见一个农夫赶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地头,牛到一旁去吃草,农夫附在官员的耳边,低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官员  相似文献   

10.
唐钧 《教师博览》2005,(12):20-22
中国的“民官比”到底有多大?“26个百姓一个官”,是最流行的说法。实际上,在这个数字得出的过程中,“官”和“干部”以及“吃财政饭的”、“吃皇粮的”混为一谈.“官”的外延实际上是在被不断地扩大再扩大,最终“算”出了一个“4572万”的耸人听闻的庞大数字。  相似文献   

11.
乞留指吏民对即将离任官员的挽留并希望其再任。金人入主中原后,初期采用猛安谋克制度统治地方,遭到广大汉地民众的反对。金熙宗朝天眷二年改革后,金代官制逐渐转变为封建汉官官职体系。由此促进了金代地方官员选举、管理和调任地方官员的制度逐渐正规化,这也促进了各级地方官员乞留现象的频发。总的来说,金代乞留的发展演变经历了金代初期无明文规定下的一味遏制,再到金熙宗朝部分乞留事件得到了官方允许。世宗朝初期,乞留作为了解地方官员政绩和奖赏的渠道之一进行推行,发展十分兴盛。而到了世宗朝晚期,乞留又再次遭到遏制。至此,乞留作为一种政治现象一直绵延于金代中后期,在金代末期走向衰亡。除此之外,金代民众所乞留官员的品秩呈现出中低等官秩占据主体的态势。金代乞留地方官员的方式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而地方官员被乞留往往是由其施政举措中多方面积极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推动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长足发展,也使各级封建官员贪欲大增,他们不仅纷纷违禁插足国内经商牟利,而且染指对外贸易,大搞走私舞弊活动,以牟取更加丰厚的利润。他们的作为极大地妨害了当时对外经济交往的正常发展和整个国计民生的正常运转,加剧了官僚政治的腐败。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官员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制度化建设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责制是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物,其本质是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以及对过失权力进行责任追究,体现了责任政府的原则和要求,是实现以人为本思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我国目前推行的问责制是一个新生事物。虽然宪法及有关规定为其提供了一定依据和保证,但从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高度要求,还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为此,必须推行问责制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合理、科学的问责制。  相似文献   

14.
理论分析表明官员外在激励条件不具备,扭曲了官员经济竞争目的和行为,导致官员外在激励有效性缺乏。体现在:一是激励报酬缺乏导致了官员经济竞争的政治目的;二是业绩考核欠准为官员经济竞争实现政治目的提供了条件。我国地方官员经济竞争效率低下的现实也证明了这点。官员外在激励有效性缺乏也突出了官员内在激励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梁初 《湖南教育》2004,(23):25-25
在中国,在当代,不少校长姓的是"官"(这里所说的姓"官",指的是具有某些官员的毛病,并不否定"官"的许多良好的品质)。这从很多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各项制度的一个完善时期。这种成熟尤其体现在官制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诸如官员的考核、选拔、退休、奖励、处分制度等等。其中处分制度作为管理官员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在法规的建制方面还是制度的运用方面,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完善,本文对此试做一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7.
明代致仕官员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官员的致仕形式主要有以老致仕、因病致仕、以养亲致仕、被强令致仕、官场失意等等;致仕官员享有物质照顾和政治特权,并接受明政府的管理;致仕官员以其自身的社会活动在地方上发挥着“正”、“负”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台州学院学报》2007,29(2):62-62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九武三思《贺老人星见表》曰:“臣守节等文武官九品以上四千八百四十一人上言:‘臣闻惟德动天,必有非常之应。’”(上海古籍出版社版,第三册第1066页)案:武则天朝文武九品以上官员数量四千八百四十一人,这大概是当时全国算得上“品流”官员的总和了。据《旧唐书·职官志》载,从正一品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王”,从一品官“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骠骑大将军、嗣王、郡王、国公"等,一直到九品官“主事”“食医”等,看起来好象不仅是在京的朝官数量,因为当时三省(中书省、门下…  相似文献   

19.
并非戏言     
《师道》2010,(1):64-64
据说这世界上有三种人是必须要被骂的:官员、富人和名人。官员和富人我肯定是搭不上边了,当我得出我是名人这个结论以后,我挺欣喜。 ——作家孔二狗被骂后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200多年以来,雍正皇帝就一直不如他的儿子乾隆皇帝招人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