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庄暴见孟子》一文中,有一段孟子与齐王的精采对话:他日,(孟子)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从引文可知,这一段文字完全记叙孟子与齐王的对话,书面上用「曰」字分别引出二人的淡  相似文献   

2.
课文注释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并加注「何(以)……为」一是表示疑问语气的一种格式。我以为译成:「凭什么要攻打它呢?」更确切些。「何以……为」的形式,既不同于「何为」,与「何……为」也有差别。「何为」可译成「为什么(或干什么)」如「若何为生我家?」对译为:「你为什么生在我家  相似文献   

3.
邻居家孩子张斌念高三,是班里的高材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来没见过这孩子干过活。前不久,斌母出门买菜,家中电锅漏电起火,这个通晓中学物理的高材生却惊慌失措,束手无策,想不到只需切断电源便可排除险情。这件事不由得使人想起了「船夫与哲学家」的寓言:在一条船上,哲人问船夫:「你懂艺术吗?」船夫答曰:  相似文献   

4.
根據普希金專家的指示和北京師大同學試教「紅領巾」的經驗,在語文教學上,我們摸索著進行了若干方面的改革。在這裏,僅將有關語文知識教學方面情況,簡單地介紹一下,供同志們參考。首先談談解釋詞、字的情況。在初中語文第一冊「李官祥」一課裏,我們提出了十六個生字生詞,然後依從課文順序,邊啓發學生邊加講解,也就是說,解釋詞字也是讓學生參加活動的。如講課文第一小節的生字、生詞時,教師問:「李官祥是那個煤礦的工人?」學生答:「是陽泉煤礦的老工人。」即板書「陽泉」二字,並張挂事先制好的「陽泉位置圖」、指出陽泉的位置、出產及其在新中國建設中的地位。繼續又問:「李官祥在煤礦裏是管什麽工作的?」學生答:「管劈炭、推車、加煤鬥等  相似文献   

5.
「结婚」一词通过电影、电视以及参加婚礼活动等进入了孩子的脑中。他们不由地产生了一串串问号:「什么是结婚?」「新娘子是什么意思?」他们还玩起结婚游戏,甚至以「结婚」一诃相戏谑。对这些问题回避是行不通的。有一次,我直率地问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结婚?」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争着回答:「我爸爸说,结婚就是生孩子。」「结婚就是发喜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第三册《信陵君窃符救赵》:「尚安事客!」课本注释:「还要门客做什么呢?安事,何用。」一些古文选读本对此句的注释也大体与课本相同。如《历代文选》注为:「还要宾客干什么呢?」《古代散文选》注为:「还用门客做什么呢?事,用。」显然,以上注释都将「事」训为「用」。将「事」训为「用」,古籍中未见例证。我倒认为莫若将「事」仍作「侍奉、供养」解。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由于词义及语法现象都比较复杂,虽经严格审定,仍有不少地方值得进一步推敲。现就初中语文第六册课本的文言文有关语句的词义及语法现象谈几点看法:(一)《唐雎不辱使命》中有「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句中有两处释词欠妥。首先,「非若是也」中的「若」字在古汉语里有  相似文献   

8.
说“知识”     
「知识」一词的意义古今有异。在古代,「知识」除有了解、认识之义外,还有相知、相识、友人之义。  相似文献   

9.
出题与解题     
大凡当教师的都懂得,出一道题目,自己就得先解这道题目。如果自己也解不上来,那是要出「洋相」的。出题必须解题,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的对等。然而有的时候,情况往往不同,大朋友只管出题,小朋友只有解题的份儿。如果解题的反问一句,出题者就会怫然。鲁迅先生在《难答的问题》文中就试了一下,他写到有些大朋友向小朋友讲武训求乞兴学的故事以后,出题道:「小朋友,念了上面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想法?」鲁迅忍不住代小朋友反问:「大朋友,你讲了上面的故事,是什么意思?」倒也颇有深意。  相似文献   

10.
训詁之学,析之至细,则皎皦皜皢,其义不同,通之甚宽,则初哉首基,其义无别。是以怀祖释大,百余字合为一义,稚存比雅,每数字别其異旨。散名既尔,连文亦然。而字既相连,义尤相近。故统言则二文为一,析言则两字有殊。是以「在野曰(?),在邑曰里,」见于汉志;「朝旦为辉,日中为光,」著于管传。「女曰婴,男曰儿,」三蒼别其义;「种曰稼,收曰穑,」字林殊其解。说文曰:「在牆曰(?),在屋曰窗;」管子曰:「内謂之城,外謂之郭。」杨子法言有「大作纲,小作纪」之说;王逸章句有「近曰离,远曰别」之言。毛亨  相似文献   

11.
音乐小幽默     
遗嘱朋友:「夫人,你丈夫死前留下遗嘱,一定要把他的横笛和他同葬,你以为如何?」夫人:「哦,幸亏他不是一位钢琴家!」  相似文献   

12.
太监阿丑     
宪庙时(明帝朱见深,庙号宪宗,年号成化),太监阿丑善诙谐,每于上前作院本,颇有方朔谲谏之风。……成化末年,刑政颇弛,丑于上前作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总称)差遣状,命精择之。既得一人,问其姓名,曰:『公论。』主者曰:『「公论」如今无用。』次一人,问其姓名,曰:『公道。』主者曰:『「公道」亦难行。』最后一人曰:『糊涂。』主者首肯,曰:『「糊涂」如今尽去得。』宪宗微哂而已。  相似文献   

13.
古时候,有个九岁的儿童赵时春,参加「童子试」。主考官用八股文的标准衡量他的文章,认为写得很好,怀疑是别人替他写的。于是当面考试,以「子曰」二字为题,要他做八股文的「破题」。赵时春立即口头答道:「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前一句是暗示孔子,后一句暗示孔子「曰」。这个「破题」做得好,但主考官还要再试  相似文献   

14.
一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質量、「學習是青年更加特别突出的任務」。而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質量,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我班有許多學生對學習目的是不明確的。我會和幾個學生談:「你將來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有的說,還沒有想到;有的說,出校後掙點錢養家;有的說,願意當醫生,因為乾淨、輕巧、還掙錢多。……可以肯定,學習思想模糊,是學生不認真學習、粗枝大葉的重要原因。因此便需要使學生看到祖國未來的光輝前途,樹立為祖國而學習的遠大理想。我曾給他们講:「卓婭和舒拉的故事」、「普通一兵」、「軍校學生的幸福」、「毛澤東的青年時代」、「劉胡蘭小傅」……的故事,以馬特洛索夫和卓婭的崇高理想吸引學生。然後又通過各種  相似文献   

15.
《木兰诗》中「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思」「忆」二字作何解?课后注释曰:「何所思,想的是什么」,「忆,思念」。不难看出课文是将「思、忆」注作「想」。笔者认为「思、忆」当训为「愁」。「何所思」、「何所忆」即「有什么忧愁」或「愁的是什么」。诗的开篇为「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就透出了木兰愁苦忧思的端倪。这位热爱生活、勤劳纯洁的少女,  相似文献   

16.
如此「視察」吃午飯的鐘聲響了,王、李兩位老師走入飯廳,發现隣桌上少兩個人,一位是校長,一位是教導主任。王:「今天校長和主任怎麼不來吃飯呀?」李:「聽說上午江蘇省教育廳來了一位視察員,校長和主任大概是陪他去了。」正說間,迎面的玻璃窗前,有位工友同志端着一個捧盤走過,盤上冒着熱騰騰的香氣。王、李兩位老師不約而同地向捧盤裏看了一下,原來是一碗紅燒肉,一盤煮鏈魚,一缽清燉鷄,還有……。王老師向那位工友同志問道:「喂!老林,送到哪兒去呀?」老林邊走邊答道:「校長的房間裏。」這樣,王、李兩位老師才明白校長和教導主任為什麼不到飯廳吃饭的原因。一連三天,校長和主任都沒有到飯廳來吃飯,這也就說明了這位視察先生還沒有走。王、李二人又談起來。王:「從校長那兒可會聽說這位視察先生來的主要任務是什麼嗎?」李:「據說是普遍了解情况,重點調查去年兩班新生的成績。」王:「那就奇怪了!既然是普遍了解情况,為什麼其他的師生員工一個也沒有見過他的面呢?重  相似文献   

17.
有位外语教师把英译汉中的汉语「亨利」读成了「亭利」,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起来。其间,一位学生小声地告诉他「不是Xiǎng是héng」。不料,他竟悖然大怒:「谁让你乱说话,就你知道!」  相似文献   

18.
对于《史记》鸿门宴中的「斗卮酒」和「生彘肩」,历来解释不一。过去有人认为「斗」字是衍文。李笠说:「《汉书·樊哙传》。「与」下无「斗」字,「斗」盖衍文。上云「赐之卮酒」,下云「卮酒安足辞」,此非泛言可知。」(《史记订补》)也有人认为「生」字有问题。梁玉绳说:「生」字疑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學改革中,「閉關自守」的表現,真是種類繁多。一曰「固已有之」,在學習蘇聯教育理論時,不虛心鑽研以求全面地掌握精神,而是啃住一點,其餘一筆抹煞。比如只學習了直觀原則,就拿自己在講課中也注意演示圖表,語言也生動等等根據,說:「什麼先進經驗!咱早就做到了,只是不會總結而已。」於是再也學不進去了。二曰「褒人為已」,在觀摩敎學評講會上,將被觀摩者的「口齒清利」、「聲音宏亮」等等枝節優點大加讚揚,眞有「五體投地」之势,其實目的在於防止別人對自己的教學加以批評。三曰「置若罔聞」,以學校領導的意見為「要求過萵」;以同志們的意見為「值得考慮」;以同學們的意見為「根本不對」。結論是「皆不足道」,於是自己就根本沒有缺點。四曰「明知故犯」,對各方面的意見已經認識到是正確的,但一到做的時候,却怕費腦子。比如已經認識到自己政治水平和業務水平都低,却總是懶得學習,認識到備課應當細緻,却總是懶得鑽研教材,反而說客觀困難多,或者原諒自己這樣做「闗係不大」。五曰「何必出風頤」,對於改革教學創造經驗認為是「出風頭」,以爲「大家如此,自己何必出風頭」於是停步不前。六曰「學生沒意见」,以爲教不了的人才該學習先進經驗,自己教書多年,一貫是「學生沒意見」,何必徒費精神!  相似文献   

20.
問題解答     
問:在職工業餘學校中是否可以開展教學競賽?可否進行評選模範? (綜合讀者問) 答: 自從今年八月號「人民教育」發表「教學競賽應全部停止」的社論以後,很多職工業餘教育工作者來信詢問:「教學競賽應全部停止,是否包括職工業餘學校呢?」有的也提出:「職工業餘學校不能搞學習競賽,是否還可以評選模範學員呢?」這些問題很重要,是必須要明確的。所提兩個問題,應該加以區別。教學競賽應全部停止是包括職工業餘學校在內的。但職工業餘學校則可以在經常的學習中,評選模範教師、模範學員。職工業餘學校,所以和一般學校一樣地應停止教學競賽,這是因為職工業餘教育的教學和普通學校一樣,也不能「企圖以突擊的、簡單的方法來提高教學質量」。事實上,在有些學校中由於搞教學競賽,已經出了偏差。比如,因為教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