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我国农村体育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与特征,西方成熟公共产品理论对其具有重要启示价值.帕累托最优理论为创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提供了一种思路.要求在我国农民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与公共决策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并重视需求结构差异和空间布局,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合理确定中央及农村基层政府的体育事权职责与范围.但由于搭便车心理以及我国农民缺乏显示偏好及理性"经济人"假设前提.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次优供给似乎成为合理选择.林达尔均衡既是一种良好需求偏好表达机制与理想供给模式,也是一种较好政治决策途径.虽然其实现条件同样具备理想色彩,但其隐含的社会公正原则和群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民主思想意义重大.而蒂布特模型的迁移偏好与"用脚投票",启示我们重视农民工及其子女体育公共产品资源与服务的均等分享问题,同时推动发展小城镇体育,促进城乡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共体育事业发展中存在公平偏离现象,主要表现为政府对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重竞轻群""厚城薄乡""东沛西乏""漠视弱势"。公共体育公平偏离的原因有公平意识缺失、政策偏向、法制不完善、财政制度欠合理、体育利益表达机制有待健全、社会参与不力。政府实现公共体育事业公平发展的对策:理念先行,强化政府体育公平意识;修定政策,完善公共体育政策制度和机制;财政保障,合理配置公共体育服务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弥补"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3.
基于需求导向的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是优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提高服务供给效率的有效路径。通过分析公共体育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供需结构错位的现实困境,认为供给主体精准供给动力不足、公众需求表达机制缺失是造成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应从供给侧进行优化改进,通过社会组织助力服务精准靶向民生需求,通过市场调节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政府兜底维系弱势群体底线公平。当前政府应做好公共体育服务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加大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公开力度,充分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完善公众需求表达机制,积极培育体育社会组织,为社会公众提供需求导向的精准化公共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缺陷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缺陷表现为:非均衡战略下城乡二元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障碍;供给主体制度的缺位与错位;需求表达机制缺失与供给决策机制倒置;农村体育文化等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督制度缺位等方面.其制度优化路径包括:遵循城乡一体化政策导向,向城乡提供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体育公共产品;决策机制中外生变量因素内化,构建决策良性协作博弈机制;重视非正式制度供给与制度创新;提高制度供给效率与防止"公地悲剧",建立部门协作与管理机制;构建以政府为主、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制度.  相似文献   

5.
公共体育服务的高效运行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在当下实施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时期,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可以有效促进城乡体育设施供给均等化。这是体育助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关乎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未来走向。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实地考察法,梳理了社会力量参与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必要性和独特优势,同时以实现社会体育公平为目标,探究社会力量参与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运行机制,以期提升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城乡大众体育社会化和生活化,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6.
运用公共经济学理论对农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存在激励问题.阐述了农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概念,政府提供农民体育公共产品上存在供给效率低下的问题,设计好农民体育公共产品的激励机制是解决农民体育发展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张晓英 《精武》2012,(16):9-10
本文运用公共经济学理论对粤西农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扶为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存在激励问题。论文分析了农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概念,政府提供农民体育公共产品上存在供蛤效率低下的问题,由此引出农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激励问题分析,设计好农民体育公共产品的激励机制是解决农民体育发展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成效、困境及化解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研究地方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实践,旨在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促进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有效开展。 结果表明,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推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并初步形成公共体育服务多中心治理格局、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促进 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盘活公共体育服务资源、推进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制度建设、回应了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法律制度不健全、 社会融合价值取向未能达到、服务数量和覆盖面有限、体育社会组织发育不良、缺乏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水平评价及监督体系等是当前政府购 买公共体育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法律制度、政府要以需求为导向和以社会融合为价值取向购 买公共体育服务、培育和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完善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监管评估机制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水平关乎人民生活幸福获得感与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满足,提高供给利用率,满足不同地区间差异化的体育需求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精准扶贫"的精准执行逻辑,通过制度精准,文化输出精准,供给主体精准3个方面落实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逐步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体系,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打开全新视角。研究认为构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体系可以缩小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提高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逐渐扭转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10.
作为市场化交易内容的公共体育服务“买什么、为谁买、怎么买”,是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源头性问题,也是公共体育服务边界问题研究的缘起。在公共供求关系视角下,以公共体育服务的“服务本质属性、政府公共供给、社会公共需求”为基本遵循,建立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边界框定的五大原则。在此基础上,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边界框定应明确政府公共供给与社会公共需求互促关系,引导中央与地方政府双向交叉,通过自上而下形成合力,自下而上建立反馈,畅通社会组织需求与社会公众需求渠道,提升服务清单制管理的行政监管力度。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在进一步构建边界保障机制过程中,明确以政府管理权责划分机制为主体保障,以加深政府区域财政合理供给机制为条件保障,以完善政府政策制定与执行机制为过程保障,以优化政府行政监管与协同机制为结果保障,旨在确保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边界框定合理和保障机制高效可行。  相似文献   

11.
协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元组合协调,按照一致目标行动而促成的一种资源交互作用。公共体育服务的协同供给是以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为中心,相关供给主体完成优势资源协作的运行过程,网络化治理体系的嵌合可有效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协同供给机制创新与发展,并加强协同供给主体之间权责分明、信任互惠的合作伙伴关系,突破行政机构对公共体育服务过程的协调与监管困境,将于同一畛域内促成"政府—市场—社会"三轮协同驱动供给运作的结构态势,遵照相应网络化组织原则重塑协同供给的规则、意识、环境、关系、价值等要素,为此达成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粘合"弹性网络,体现多元协同供给的组织创新效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公共性"理论尤其是我国公共体育资源建设中"公共性"思想的分析,以及对中国体育与"个人主义"思想关系的解析,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就公共体育资源管理权力分配、体育类社会组织建设和群众公共意识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设路径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3.
推进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我国体育事业一贯的价值追求,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时代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城乡体育公共服务的差异化、不均衡,与公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这种矛盾体现在: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制度差异化,公共财政投入二元化,资源配置非均等化。应完善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建构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多元化投入机制,促进城乡公共体育资源一体化供给与配置,不断缩小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之间的发展差距,让城乡居民更加公平地分享体育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4.
以小城镇为视角,对苏州地区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其主要存在区域内部非均等、社会阶层间非均等和服务体系构建的非均等三个方面,其形成因素主要包括体育资源布局不合理,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欠佳;公共体育服务投资方式单一落后和公共体育服务组织不健全。  相似文献   

15.
公共体育产品非政府供给的可行性与途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肖前 《体育学刊》2005,12(4):128-130
首先分析了公共体育产品的准公共性特征,指出公共体育产品是一类比较典型的准公共产品,认为我国的公共体育产品市场已经具备采用非政府供给的条件,可以适当引入非政府供给方式以满足大众的不同需求.对于不同类型公共体育产品的非政府供给,可以采取不同的途径,对于公益性公共体育产品,可采取以政府供给为主、非政府供给为辅的混合供给方式,充分吸收和利用社会资源;对于以国家队建设为主体的精英公共体育产品,其非政府供给途径包括由单项体育协会组织运作的国家队、政府与企业共建的国家队等方式;对于营利性公共体育产品,最合理、有效的供给途径就是采用非政府供给方式,即由市场完成此类产品的供给,政府只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督,重点把好市场准入和监督两个关口.  相似文献   

16.
自主供给是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重要制度创新。基于公共体育服务自愿供给的学理和山西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确定了农户收入、户主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村干部任职、认识水平、需求情况、体育锻炼、个体意识、民主状况、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等因素影响着农户意愿,而村委会动员能力、村干部任职、认识水平、体育锻炼、个体意识、社会网络等因素影响其供给行为;基于ISM分析,构建了这些因素相互关系的层次结构模型,提出了促进农户参与公共体育服务自主供给的集体决策、需求表达、参与合作、激励约束、声誉惩罚等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运动员行为模式的分析,探究青少年运动行为改变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通过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卢因的行为模式为基础构建了青少年运动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对因素改变的难易程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青少年运动行为改变的障碍,包括传统的文化观念、现代性的生活方式、现行教育制度、微观经济环境等。针对青少年运动行为改变模型,提出了体育公共服务社会营销事业的运动行为改变推进路径,将市场的方法引入社会问题当中来,构建了运动行为改变社会营销策略体系,包括体育公共服务青少年供给目标分析;青少年公共服务社会营销环境分析;广泛的青少年调研,细分市场,定位服务内容;制定社会营销发展战略、制定组合方案、方案组织、实施、评估等。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计量学文献统计分析、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以近10年在体育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公共体育服务文献为研究对象,从研究成果的数量、年代分布、发表源、成果类别、发文作者、社会支持、研究主题进行综述。总结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存在主要问题:地区间研究多,群体间研究少;整体性的宏观定性研究多,微观的个案与定量研究少;政府供给角度研究多,公众需求角度研究少;参借管理理论较多,其他理论引入偏少;制度层面研究较少,路径许可和效益分析少。提出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重点后续研究方向,包括加强公共体育服务法制化建设研究、公共体育服务与健康中国建设的关系研究、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研究、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研究、公共体育服务部门间与主体间职责研究、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研究、公共体育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