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木兰诗》中的“唧唧”,历来众说纷纭。席文天先生在《〈木兰诗〉注释订疑》中说:“把‘唧唧复唧唧,理解为蟋蟀的鸣声,那就似乎好一些。”席先生以欧阳修《秋声赋》中“但闻四壁虫声唧唧”为据,说明“以唧唧状蟋蟀鸣声,是不乏其例的”。而《汉语大词典》、《辞源》、余冠英先生《乐府诗选》等则以为唧唧为叹息之声。朱星,吴启安诸先生则以为唧唧为机杼之声。朱星先生在《注释学刍议》中说:“唧唧不是叹息之声,而是机杼札札之声。”初中课本《语文》第三册的编者左右为难,释  相似文献   

2.
知识宫     
每到秋风送爽的日子、田埂、墙角、石堆和草丛中,常常传来蟋蟀演奏的轻音乐。蟋蟀的鸣声,是由于它前翅的左右移动,使附生着的锉子和发音镜互相摩擦,并通过鼓膜的共振发出来的。每逢两只雄蟋蟀相斗的时候,便各自振翅高鸣,似乎想压倒对方。能鸣叫的都是雄蟋蟀,后头还拖着两根尾须,俗称“两枪”;雌的蟋蟀,在尾须中间还多出一根产卵管,俗称“三枪”。蟋蟀的听觉非常灵敏,极轻的脚步声也会使它立即止声躲藏。但是它们没有耐性,稍候片刻,又会大着胆子出来“唱  相似文献   

3.
蟋蟀的鸣声是蟋蟀间交流的手段,本文对蟋蟀的发声机制、鸣声特点和几种常见的鸣声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蟋蟀.亦称作“促织”“趋织”“蛩”“吟蛩”“秋蛩”等.俗名为“蛐蛐儿”。蟋蟀鸣声多样:或高亢,或低沉;或激烈,或舒缓;或愉悦,或凄凉……不一而足。蟋蟀在我国古代,很早就已入诗,成为诗人们歌咏的对象。如《诗经·唐风》中的《蟋蟀》诗有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诗经·豳风》中的《七月》诗有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相似文献   

5.
《本兰诗》千古绝唱,拟声词遣用有方。唧唧“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乡里农家,一片寂静,“唧唧”的虫鸣,声声入耳。就在这静谧的气氛中,木兰在织布机上,勤劳而作。忽然机停梭止,沉重的叹息一声接一声压倒了“唧唧”的虫鸣。原来是可汗点兵,而阿爷年迈,又无长子,难以应征。细品这里的“唧唧复唧唧”的虫鸣声,在达意传情上有奇妙的效应:一方面以动写静,渲染  相似文献   

6.
[晋]崔貂《古今注·鱼虫》:“促织,一名‘投机’,谓其声如急促也.”检《诗纬·汜历枢》“立秋促织鸣,女工急之,候也。”查《尔雅疏》:“里语日:‘促织鸣,懒妇惊’。”可见,蟋蟀是一种候虫,它鸣叫于秋天。纺织女工闻见它的鸣叫,知道天气变凉,急忙投机抱杼,织布裁衣,防寒御冷。因此蟋蟀又叫促织。  相似文献   

7.
蟋蟀,《释诂·释虫》中释为“蛬”,别名促织,又名趋织、蛐蛐儿,因八月桑蚕巢茧,蟋蟀繁衍正炽,其鸣声如“促织”,故名。蒲松龄以此为文名,涵用本义,勉人走正道也。在蒲氏《促织》前,《明朝小吏》中有一个“骏马易虫”的故事:“帝酷好促织,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数十金。时枫桥一粮长,  相似文献   

8.
捉蟋蟀     
晚上,我吵着让爸爸带我去游泳,爸爸灵机一动,说:“你要去捉蟋蟀还是要去游泳?”我一听捉蟋蟀,一蹦三尺高,连忙说:“当然要去捉蟋蟀了。”于是,我们拿着手电筒、盒子和网出发了。爸爸告诉我:“注意听声音,有蟋蟀声传来的地方肯定就有蟋蟀。”于是,我竖着耳朵听声音,终于听见一块石头底下有“嚁嚁”的声音,于是我就打着手电筒,翻开石块,却什么也没有看见。我又去别的地方找,忽然听见无花果树下有叫声,我就轻轻地走过去。可它躲在树下,我又没法钻进去,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开了。我看见爸爸用一根草插进一个小小的洞里,我问爸爸这是干什么,爸爸说:…  相似文献   

9.
国虫     
①殷代的甲骨文中“夏”字形似蝉,“秋”字状若蟋蟀,足见华夏先民对应时而生的夏蝉与秋蟋早有认识。蟋蟀在我国分布极广,北起沈阳南至海口,西从陕西东到沿海各省,到处都可以见到它的倩影。上海人称它作“赚织”,北方人叫它“蛐蛐”,玩家们叫得最干脆:“虫”。我们的祖先凭借汉字独具的张力和魅力,竟给蟋蟀起了近三十个名字:促织、趋织、  相似文献   

10.
蟋蟀     
住在城里好久没有听到蟋蟀叫了,搬到郊区望月村新居,即便是住在二楼,这小家伙也跑来伴我。每天午夜醒来,总有一段时间睡不着。一天,我在枕上突然听得窗外凉台上传来蟋蟀的鸣声。蟋蟀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成虫在夏季出现,秋后转旺,深秋后便渐渐稀少了。“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从夏到秋,从秋到冬,蟋蟀也跟人一样怕冷,逐渐从野外迁到屋子里来了。现在正是蟋蟀在户的时候,怪不得我的凉台上有蟋蟀叫了。  相似文献   

11.
蟋蟀声声     
丁超 《老年教育》2008,(9):44-44
九月返乡,住在童年的老屋里。听到那久违的蟋蟀鸣唱,不禁想起了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童年,我是一个捉蟋蟀、斗蟋蟀的能手、彻头彻尾的“蟋蟀迷”。参军后,秋日里行军宿营的时候,偶尔听到蟋蟀鸣叫声,心头总会激动一阵,那种抹不去的“蟋蟀情结”,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少有了。  相似文献   

12.
清夜听虫鸣     
正张潮《幽梦影》曰:"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方不虚此生耳。"在蟋蟀的浅唱低吟中,故园清秋如一位曼妙女子,涉水而来,步步生莲,眉目含情。清凉夜晚,墙角下、草丛中、瓦砾里,许多杂糅的声音,远远近近地钻入耳中。有蟋蟀的、金铃子的、蝈蝈的,还有纺织娘的。时而急促,如流畅的江南丝竹;时而婉转,如幽怨的二胡曲。蟋蟀古称寒虫,俗称"蛐蛐儿",通体黑褐色,两翅摩擦发出鸣声,声音较金铃子单调些。金蛉子,  相似文献   

13.
小欺大     
弧粥附咬欢钱燃洲口胡不终1.老虎是森林之王,谁敢惹它呀?有一天老虎吃饱了闲着没事出洞散心2.忽然草丛中传来悦耳的歌声,老虎忙用爪子拍打,一只小蟋蟀蹦到老虎身上。4.蟋蟀说:“我是一名歌手,等开音乐会再来听我唱歌吧”声骚r一~产丫了沙勺尸5.老虎气急败坏地大吼起来:“你这个不知好歹的东西,看我揍扁你”病/份供气,’I、//一7.小蟋蟀又蹦到老虎脸上,老虎又用大爪子打自己的脸。8.小蟋蟀又站到了老虎的鼻子上,老虎又重重地打了自己的鼻子。巍9,老虎把自己的鼻子打的酸酸的,眼泪叭达叭达落下来,于是放声大哭。10,小蟋蟀内疚起…  相似文献   

14.
《木兰诗》是中学语文的传统课文,课本对首句中“唧唧”的注解为“织机声”,一说“叹息声”。这种注解是不准确的。我以为应是蟋蟀的鸣叫声。“唧唧复唧唧”一句,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和严羽的《沦浪诗话·考证》都是“促织何唧唧”,现存于河南虞城县营郭镇本兰庙元朝《木兰诗》碑刻首句也为“促织何唧唧”。“促织”就是“蟋蟀”。宋朝欧阳修《秋声赋》中的“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句,《古诗十九首》中的“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句,均是指蟋蟀的鸣叫。有人认为“唧唧复唧卿”中的“唧唧”不应是  相似文献   

15.
蟋蟀俗称“蛐蛐”。它是人们常见的一种直翅目昆虫。雄性蟋蟀会鸣叫 ,每当夏末秋初的夜晚就听到它清脆的叫声 ,其鸣叫声是由一对前翅相互磨擦产生的。中师《生物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 12月第 1版 )第一册第 171页的“蟋蟀”的教学内容中 ,是这样解释雄性蟋蟀鸣叫产生的原因 :“前翅高高张开 ,右翅压在左翅上 ,用右翅内面的音锉、磨擦左翅背面发音镜上的坚硬突起 ,就像琴弓在琴弦上磨擦一样 ,引起发音镜振动发声” ,就此问题我对多个雄性蟋蟀进行了认真的观察研究 ,发现雄性蟋蟀前翅的左翅背面上也有一条与右翅相对称的音锉 ,并且右翅…  相似文献   

16.
祸起蟋蟀     
《促织》开篇说:“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据野史记载,明朝宣德年间的确出了酷好斗蟋蟀的“蟋蟀皇帝”——宣帝。他常在宫中与嫔妃们斗蟋蟀,不理政事。他曾敕令苏州知府采办促织一千头,致使苏州百姓“群聚草间,侧耳往来,面貌兀兀,若有所失”,“至于溷厕之中,一闻其声,踊身疾趋如馋猫。”(明袁宏道《畜促织》)  相似文献   

1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是鲁迅先生对自己已逝童年生活的回忆.百草园中那些拟人化了的动植物,历历可见,声声如闻,充满着童真稚趣,为我们写童年生活回忆类作文提供了范例.一、用拟人法写声“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用“长吟”“低唱”“弹琴”这三个拟人写出了三种动物的呜叫.鸣蝉的叫声长,像是拉长了声音在吟诵诗句一般,故用“长吟”;“低唱”形容油蛉细小、孤独而又悦耳动听的呜叫,十分贴切;蟋蟀“唧唧瞿——唧唧瞿——”的叫声抑扬顿挫,节奏感强,“们”字,写出了多个蟋蟀呜叫时发出的和声.  相似文献   

18.
瓦盆里有两只蟋蟀,一大一小,互相对视着。它俩的主人瞪大了眼睛,屏住 了呼吸,眼看一场大战即将开始啦。 小蟋蟀首先走到大蟋蟀前行礼,甜甜地叫一声:“大哥!”见大哥露出一丝轻 蔑的笑容,接着低声下气地说:“我这么矮小,要勇气没勇气,要力气没力气,哪 是您的对手呀!”  相似文献   

19.
对蒲松龄《促织》中“促织”的解释,一般选本统编中学语文课本上,均为“促织,蟋蟀”或和“蟋蟀又名促织”。但是,蟋蟀为什么叫“促织”,“促织”究竟是什么意思?似有进一步弄清之必要。蟋蟀的名称最早见之于记载的,当是“蟋蟀”,这个名你《诗经、唐风》就有《蟋蟀》篇。后,它的别名就很多了。举其要者,曰蛬  相似文献   

20.
第九册15课《蟋蟀的住宅》一、教学难点怎样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最后一句:“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二、难点分析为什么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又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