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可见,为落实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培养初步文言阅读能力和文言语感是基本途径,为更好地突出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语言因素,应通过诵读、比较两种手段加强语言教学,培养语言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高考考题都侧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但是大部分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比较差,有效培养学生应对文言文阅读考题的能力非常重要。因此,要培养学生根据传记结构特点整体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阅读中结合具体方法培养学生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通过阅读中接触高考题型培养学生答题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应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它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那么如何在我们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从初中进入高中后学生学习中普遍感到的难点之一。从高考角度看,文言文阅读是必考内容,是考生“抓分”的一大板块。因此,搞好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优秀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就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杜文婷 《学子》2013,(2):37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意义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深切地感受到,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知识接受质差量少。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首先,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未来社会高度发展,瞬息万变,这决定了未来人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功底,更需要他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历史悠久,作为一种语言载体,其记载着 我国的历史,在初中学校中积极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与分 析能力’有利于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历史,清楚地知道自己 的民族与国家。本文针对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和分 析能力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语感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文言文语感的能力培养更是一个长期体验、训练、实践提高的过程。高中阶段若能将学生文言文语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注重文言文的朗读教学,这对学生阅读、理解、翻译文言文都有很大的帮助。一.文言文语感培养,首先要重视朗读教学。朗读,就是用清新明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传情达意的一种语言艺术。通过不断朗读文言文,学生可以提高感知能力和阅读能力,开发潜力,增强记忆;可以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可以突破性格障碍,陶冶情操,提升自信。具体做法如下:(一)课前预习时要大声朗读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语文教师要想达到教学目的,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交给他们,以培养他们的自读能力。 (一)先讲单元基础知识 要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必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了解文言文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结构,了解古今词汇的差异。课本每单元后都有单元基础知识和训练,所举例子  相似文献   

9.
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性学习,它既能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和书面表达能力。可是,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和古人相去甚远,再加上古今词义、句式的变化,使他们大多不能理解古人的心情和写作的背景,也就不能正确的翻译文言文了。  相似文献   

10.
徐进寿 《甘肃教育》2004,(12):44-44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其得天独厚的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让学生自己认识和理解数学,用语言去描述数学。培养阅读和讨论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阅读能力与思维品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中的英语阅读是英语语言学习中的一项重要课程任务,对于整个高中英语学习来说,阅读的训练和学习是对于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提高的主要途径,通过英语的阅读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更好的掌握,可以通过阅读吸收教材知识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教材进行自我解剖理解来提高自身英语能力。在高中的教学目标中,英语作为一门主要学科,阅读的分值又是英语考试中很关键的部分,所以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阅读板块的设计是每个英语教材的单元内容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英语教学主要价值所在,其语法和要点短语等精华大多结合在了阅读板块之中,通过实践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翻译讲解让学生掌握阅读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首先要学生熟读阅读内容,对阅读内容有实际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才有真实的教学价值和确切的教学目的。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又会面对诸多的生词和不懂的语句,这样就需要教师来引导教学,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缺点和问题就可以很好的利用阅读板块的内容,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于英语的掌握能力。从译林牛津英语的教材结构设计来细致研究,可以划分为几个内容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语言运用中最频繁的活动之一,可以说,一个人在具备了基本的文化素质后,主要通过阅读来汲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了解语句和语段间的联系,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金银花 《双语学习》2007,(7M):14-15
在韩国语教学中对汉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是韩国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由于韩国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应用语言的能力,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语法知识的应用、开阔韩国的文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也推动韩国语教学实践的发展。近些年来,对韩国语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多,然而,在韩国语教学中第二语言阅读能力的培养是相对来说欠缺。因此,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能巩固和丰富他们的基础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同时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学会阅读,形成自主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承载我国5000年来的历史文化,初中生只有具备基本的文言文阅读和分析能力才能够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本文通过分析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试图对目前初中文言文阅读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方式提出一些改进举措。  相似文献   

16.
加强朗读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语言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基础条件,但传授知识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而是深化、强化学生语感能力的手段。学生语感能力存在着个别差异,对作品语言文字的感受、感知准确、敏锐、强烈与否,是学生语感能力高低的标志,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阅读主体对语言的体味和领悟。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在朗读过程中,达到“口诵心惟”,通过朗读,潜移默化,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即在感知和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借助想象和联想,经过形象思维,产生语感,更好地体味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气势、韵味和语言美。  相似文献   

17.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及阅历有限,所以他们了解新知识的主要方式是阅读,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眼界的有效方法,更是提高小学生其他学科学习能力的关键措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大阅读能力的培养力度,以便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语文阅读方法与技巧,最终大幅优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教学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由于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比较少,学生的阅读量有一定的限度,学生要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也就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减轻学生心中对文言文的恐惧感,培养其学习兴趣,尽快拉近文言文与现代知识的距离,我们在教学中采取古今汉语联系法,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怎样联系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新探。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正确地指导阅读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合理有效地掌握阅读方法能使学生抓住课中心,学会找出各种问题,并能设法解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过程能实现由教师教转为学生学,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新理念。因此,加强阅读指导与能力培养是密切相连的。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理解与完形填空的解答需要学生有出色的阅读能力与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可以说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决定学生英语解题能力的高低,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将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教学当做重要环节来抓。本文将从明确目的、积累词汇、激发兴趣和了解文化四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