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文教师写“下水作文”是陶行知、叶圣陶等教育家早就提倡并付诸实践的教学活动。先辈们所写的“下水作文”不乏优秀之作。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影响很大的作品之一。下面就我近年来在写“下水作文”中的体会浅谈,以求抛砖引玉。古语道:写文章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所谓“有物”即有内容可写。“有  相似文献   

2.
1999年出现话题作文以后.又出现了“新材料作文”的概念。这是相对于以前的材料作文而新出现的一个概念。为了便于区分,人们自然地就把以前的邪种材料作文称为“旧材料作文”,而把现在的这种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省区中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命题作文,二是材料作文,三是话题作文。其中,话题作文因给学生更大的写作自由,逐渐成为中考作文发展的趋势。下面就“话题作文”谈谈个人感受。 一、什么是“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4.
“角色理论”是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写作”指以现实社会人的角色而执行的“写”活动。“习作”指以自学者的角色而执行的“写”活动。“作文”特指学校教育的班级授课制下,以学生的角色学习“写”而展开的非独立活动及其结景。学生在接受班级授课制下的“作文”教学时,确定不清此时的角色扮演要求,从而大大削弱了“作文”教学的科学高效性。  相似文献   

5.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军衔制”的作文评价方式正是以此为基础,把这极富魅力的“升级”运用到作文评价之中,让学生在不断的“升级”中超越自我,让这魅力十足的“升级”牢牢地牵制学生,使之成为写作的动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一、军衔制作文评价方式的概念(一)军衔制作文评价方式:是以各级军衔,即: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专业军士、军士长、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大校、…  相似文献   

6.
“世有百行,以德为先。”《论语》亦云:“学以四教:文、行、忠、信。”健康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共同构成文章的灵魂。我们的语文教学自然地负载着“文以载道”的重任。哗众取宠、言之无物的作文不是好作文,思想卑劣、内容龌龊的习作更不是好习作。于是道德意识不仅关涉到作文的选题,更牵连到作文优劣的评判。德育意识成了我们语文教师评价学生习作的第一标准。思想越“红”。得分愈高,否则就遭“白眼”,甚至打入“冷宫”。  相似文献   

7.
作文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都感到作文难,有的学生提起作文就心烦。怎样变难为易,变烦为乐呢?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综合性最强的一部分内容。在多数学生面前,确实有很多“关口”。若让他们全面攻关齐开战,那就会感到“难”,产生“烦”了。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着应试作文的弊端,这极不利于学生思想的发挥和情感的抒发。应该由应试作文教学转向素质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也就是要从“为文而造情”转向“为情而造文”。  相似文献   

9.
作文评价中的“正强化” ,是指运用表扬、奖励以增强作文教学效果的方法 ,尽管绝大多数教师都知道“表扬比批评更有效” ,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大量运用批评、惩罚 ,即负强化 ,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 ,而这种积极性是推动小学生认真作文 ,自觉提高写作能力的内部动力。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均应重视小学生对作文的心理需要 ,即激发其对作文的求知、探索欲。因而 ,在作文评价中强调“正强化”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教师要有学生能成功学好作文的愿望 ,期待产生最佳心理效应。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 ,良好的“期望” ,可以产…  相似文献   

10.
凯洛夫的教学观对于中小学作文教学,尤其值得重视。戒背离兴趣,戒剥离情感,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二戒”。与之相应,激发学生兴趣,就成了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入门关键;调动学生情感,则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主线所在。  相似文献   

11.
这里的“真”,即指学生作文要以自己的头脑写自己的文章。要敢于抒真情实意,勇于独立完成作文;“实”,即指学生要扎实地训练自己作文的基本功,而不是玩虚招、摆空架子。如此道理,可以说是众所周知,为什么要旧话重提呢?  相似文献   

12.
写作一方面是写作主体内在思想情感的外化,另一方面是写作主体对客观外物、社会生活的真实内化。我国传统作文教学偏于引导学生注意“外化”,近年来,“创新作文理念”则偏于引导学生注重“内化”。笔者以为作文教学应坚持引导学生“内化”与“外化”并重。  相似文献   

13.
教师在命意作文教学中注重“导”与“疏”是帮助学生在作文中“言之有助”,“ 言之有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当同仁在作文教学中左冲右突,探求救治“作文难教,学生难学”良方的时候,“做人·作文”绿遍神州,它适应了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追求人文的积极统一,使中小学生可以在提高作文水平的同时,不断地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丰富情感世界,培养人文精神。“做人·作文”倡导树立“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的理念,将做人联系于生活,将作文构建于生活,将我们从长期“为作文而作文”的死胡同中拯救出来,摒弃了作文教学知识化,技巧化的老套子,注重思维的整体激活。从而确立生命化、生活化的新思路、新方法,真正让作文教学达到了使师生“头脑开窍,瓶颈解…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作文中“失语”现象已相当严重。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作文教学中教材、教师在话语上起着支配地位,严重左右和控制着学生的写作与思维的话语权。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中的失语症,唯有还学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于1976年指出:“在中小学阶段,只要让孩子们在写作方面得到适当指导,学会入门技巧,在各种因素触发下兴趣盎然,就会被训练得像那些有成就的作家一样去写作。”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提高学生作文最有效的途径是“作文四步曲”。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习作教学,教师习惯于先将“习作要求”和盘托出,再费尽口舌地讲解一番.希望学生能很好地在“习作要求”的统领下去作文。实践证明这是不可取的。弊端主要有二:1.“习作要求”往往是多元的。我们不少学生原本就怕作文、厌作文,面对这么多的要求,无异于泰山压顶,更加怕了、更加厌了,作文的兴趣、信  相似文献   

18.
话题作文被引进高考以后,带来了作文教学的重大改革。人们对它有意无意的解读偏误,也导致了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如因为其过于开放,限制少,容易给猜题、押题、套题和抄袭等投机取巧行为提供机会,产生虚假水平的所谓“佳作”,这是就高考本身的影响而言。更严重的是对教学方面的影响,如误解“文体不限”而误导作文训  相似文献   

19.
罗昌财 《青海教育》2003,(12):19-19
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近年来高考话题作文的连续出现,一部分学生认为话题作文容易写,不把“话题”放在心上,久而久之,产生惰性心理,对作文不感兴趣。其实,作文是高考中的重头戏,如果对这出戏不再是“情有独钟”其后果就可想而知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尽管近年命题者总是表示淡化审题要求,也确实降低了审题要求,但是高考作文选拔人才的目的决定了试卷必须具有无情的“区分度”。所以无论是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还是日渐衰微的话题作文,都必然带有程度不等的审题要求,都是“戴着镣铐跳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