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吴蕴瑞与袁敦礼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前提出的"心身一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内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与"全脑体育教育思想"做一比较研究,探索现代体育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
以民国时期出版的若干部<体育原理>为切入点,论述了美国的威廉姆斯、麦克乐和中国的宋君复、方万邦、吴蕴瑞、袁敦礼等人的体育思想,说明我国近代体育科学发展中美国体育思想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及中国近代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总体态势.  相似文献   

3.
吴蕴瑞作为我国现代体育理论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体育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中,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吴蕴瑞的诸多富有开创性的思想观点,为推动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吴蕴瑞基于"身心一元论"的全面发展观,扩大了中国现代体育的教育意义,提升了学校体育的地位与价值;主张体育学术化及其研究成果,开创了中国现代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之先河;坚持洋土体育的融合互用,指明了中国现代体育健康发展的方向;倡导体育普及化及其亲力推动,实现了中国现代体育普及化由学者思想到国家体育政策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体育原理>一书是吴蕴瑞批判吸收了美国、欧洲各国和我国的先进哲学思想,并将之运用到体育学中的成果.书中论述的体育教育国情观、身心一统的和谐发展论和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体育教育思想使该书成为20世纪30年代体育理论著作中的经典之作,对我国体育界的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5.
上海体育学院首任院长吴蕴瑞教授(1892~1976,字麟若,江苏江阴人),是我国现代体育科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著名体育家、教育家。近期,黑龙江科技出版社将吴蕴瑞先生和袁敦礼先生合著的《体育原理》(1933),以及吴蕴瑞先生的专著《体育教学法》(1933)和《运动学》第一编(1929)结集重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诠释吴蕴瑞先生普及体育思想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吴蕴瑞较早注意国民体育之弊端,呼吁普及全民体育.他剖析运动选手制与总锦标之弊病,参与国民政府体育法案之制定,对女子体育和运动比赛成败有独到精深论述.现代体育应深思体育之目的和体育教育之本质,注重国民体质的切实提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体育之终极目标,传承和发展吴蕴瑞之普及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吴蕴瑞体育思想的历史渊源,以及在长期高等体育教育研究和实践中形成的“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为核心和特色的体育思想及价值,进行较为深刻的论释。  相似文献   

8.
王晓玲  黄贵 《体育世界》2009,(12):28-29
笔者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吴蕴瑞在体育基础理论创建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揭示了其辨证的、完整的思想体系,作为管理者开创性地卓有成效地参与了诸多体育决策,并指出在推行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继承和发展吴蕴瑞的体育思想,旨在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吴蕴瑞先生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思想渊源是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与中西哲学思想的融会;思想特质是体育普及化优于竞技化,中西体育相容不悖,体育为军事教育之基础,科学与人文并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先秦道家生命观进行梳理,并对其体育养生思想进行分析.认为:《周易》和《尚书》对先秦道家生命观及其体育养生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生命价值观、生命存在观、生命本性观、生命机制观、生命结构观等生命现形成了道家“重人贵生”、“自然无为”、“自然朴真”、“阴阳气化”、“形神兼养”的体育养生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