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与科学》2021,(1):40-44
20世纪的中国体育是理解现代中国的一方棱镜,它受到了体育与历史学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具化"体育史研究本身,《体育与科学》编辑部在南京举办了"20世纪中国体育史研究"工作坊;主办方在此次活动中以"论文审读"的形式展开学术互动,聚焦体育史研究的方法学问题。廓清了"研究问题""材料整理""历史叙事""学术取向"与"学术史回顾"等学术训练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科学》2018,(2):114-120
在改革开放40年,《体育与科学》创刊40年的背景下,《体育与科学》学术工作坊以"中国体育史研究方向与方法"为新年开篇,切合了十九大精神强调的文化自信,杂志30多年前在国内倡导的体育文化研究也有了生机。论坛讨论了中国体育史研究的差距与失范、体育史研究的方向与走势等问题,还就体育史研究的方法、史料收集的渠道和途径、体育口述史的操作和证据价值、口述史文本的甄别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逐渐成为当今中国体育史学者的研究重点。当时人与后来者、亲历者与旁观者、记者和学者的共同撰述,有利于为读者构筑一个真实的中国当代体育史图景,相关史学研究者应该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催生客观、全面、深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著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体育史学已经走过百年的发展历程,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学科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体育史学科反思史的系列研究成果表明,体育史学仍然存在着学科地位不高、分支学科建设不系统等诸多问题。基于当下业已形成的学科“危机”话语,对中国体育史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扫描”,并蠡测体育史学科未来走向。研究认为,在分支学科建设上,要建设体育史学术史、体育史史料学和体育史学理论等3个分支学科;在学科发展平台建设上,进一步打造体育史学教学平台、学术交流平台、社会服务平台;从国际和国内史学研究主要趋势中吸取学科建设经验,推动体育史学科建设,开创体育史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针对德国的中国体育史研究,指出大多数德国学者用“西方体育中心论”来研究世界体育史,而这种以欧洲中心主义的世界体育史、欧洲体育发展过程成了世界体育史的主干。封建时代的近、现代的东方体育(含中国体育),如果偶尔被作者们提及,也只是被看作西方体育在世界各地的投影而已。而奥伊勒等的世界体育史甚至将东方体育全部剔除。要改变这一现状,还历史的本来面目,笔者认为还有待东西方体育史学者结合世界体育发展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体育史学研究如何深入、如何拓展,是体育史学界深为关注的的焦点问题。采用文献法、逻辑学方法,探讨微观史对体育史研究的作用及意义,并分析宏观史与微观史在体育史学中的互补互通关系。从目前来看体育微观史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研究对象的问题从上而下,关注个人;研究史料要打破常规;研究方法上,充分借鉴后现代主义以及人类学、心理学、民族学等研究方法;要打破了宏观史研究概括性、抽象化和枯燥的弊端,为体育史研究注入新鲜血液,让体育史学理论研究出现崭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体育史研究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一九四五年写了一篇《体育史研究法》,在《中华体育》双月刊的创刊号上发表。那时,我担任体育系科体育史课程的教学工作,认为这门学科很重要。我给体育史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体育史是“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中关于体育事实之记录,而为吾人明瞭现代体育之来源与推测未来体育之途径所必需之知识也。”同时感到,由于前人对于体育缺乏系统的记载,所以体育史料的搜集不易;又因缺乏体育史料的参考目录,使体育史的研究工作,不知从何下手。于是,我除看了一些中外体育史的专著外,还参阅了一些文化史、教育史、教育思想史和研究历史的书籍,结合本学科——体育的特点,写了这篇文章,作为一个初步的尝试,对体育史的研究领域、研究价值、研究方法以及体育史料的来源、搜集、鉴定(考证)和编纂等方法加以叙述,企图以此引起体育界同志对体育史研究的重视,共同努力来从事这门学科的建设。但是,由于我的才疏学浅,並且受时代的限制,当时没有掌握科学的历史观,不可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来探讨体育史的研究法,所以有许多问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与中国近代体育史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代体育是古代体育与现、当代体育的交接点,是中国体育现代进程的的重要阶段。当前对中国近代体育史的研究缺乏创新,制约了学科理论的发展及其研究价值的提升。将历史学与社会学结合的产物──社会史、历史社会学的研究特点引入中国近代体育史研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它为现时中国近代体育史研究应付史学危机指明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体育史”为研究主题的987篇文献为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Ⅴ为研究工具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我国体育史学的研究进展,把握体育史学研究的前沿动态,推动我国体育史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研究表明:我国体育史学的发文量呈现波浪式增长趋势,研究高产机构主要是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体育史研究的高产作者主要由王俊奇、崔乐泉、高强、翁士勋、潘华等为代表;研究热点集中在体育运动史、学校体育史和文化史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李磊 《浙江体育科学》2009,31(5):115-119
近三十年来,是中国近代体育史学研究空前繁荣的时期.文章对这个时期体育史各领域的研究状况作了简要的论述,并对当前近代体育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若干亟待研究的前沿课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试论古代体育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觉得体育史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并不仅仅表现在陈陈相因的论述上,而应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求实的态度,去发掘新史料,去研究新史料;去发现新问题,去解决新问题。学术研究工作必须有创新。只有这种创新,才能使学术研究工作富有活力,才是学术成就的标志。唐豪先生在体育史研究方面有许多东西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唐先生之所以在体育史研究方面取得功不可没的贡献,就在于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和自己新的开拓。但是,我们也看到唐先生在体育史研究中确实存在着某些问题。比如,有的在缺乏史料的情况下带有较多的主观臆测…  相似文献   

12.
本次研讨会于1996年11月21日至25日在海军杭州疗养院举行,由杭州大学体育系承办,主要研讨高等学校统编教材《体育史》(第二版)及《体育史学习指导书》,交流体育史教学及课程建设经验等.会议期间,除了听取《体育史》(第二版)教材主编关文明、副主编张元、赵(讠戋)华和编委曹守(讠禾)、苏肖晴、吴在田、郑俊武、傅砚农、李连友等分别讲解教材的编写原则、指导思想、选材依据、重点、难点以及如何使用新教材的一些基本问题外,还听取了邓树勋教授“关于体育课程改革整体构想体育史课程如何定位和建设”、张焕玉副编审“关于如何编写体育史教学参考书”、郑志林教授“关于中国体育史研究过去和现在”以及翁士勋副教授“关于古代体育史研究中如何正确选用史料”等学术报告、华东区还举行了“华东区高校体育(院)系协作组体育史学科年会”.  相似文献   

13.
复旦大学中文系郭绍虞教授,早年曾任教于上海东亚体专和爱国女校体育科。他于一九一八年编著了我国第一部古代体育史专著《中国体育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距今已六十多年。但参加一九七九年在成都召开的“中国古与代体育史编写会议”的同志们一致认为,该书史料丰富,史沦结合,对我们目前编写古代体育史仍有再要的参考价值。为表达对郭老先生的敬意,了解他编著《中国体育史》的历史背景、编写过程,及其研究古代体育史的经验,並听取他对目前编写中国古代体育史工作的意见,我们决定访问郭绍虞老师。我们事先书面向郭老师提出五个请教的问题: 1、一九一八年编著《中国体育史》的简况。 2、对目前编写中国古代体育史的意见。 3、对孔子的评价:他对体育的态度如何?是提倡体育还是反对体育?他对我国体育史影响如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体育史学会浙江省分会、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4月初在杭州召开了体育史学理论研讨会。有近二十位体育史学者参加了这次学术研讨会。与会同志就体育史学理论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我国体育史学的历史和现状,作了回顾和反思,认为近十年来我国体育史学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进步,是我国研究体育史八十年历史中最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体育史的研究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体育史的研究在短短七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然而,不能不看到,在当前体育史研究的繁荣景象背后,也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一种危机。这种危机恰恰来自于我们研究者内部,即观念的陈旧和研究方式的僵化。因而,反思中国体育史研究的全过程,思索、更新体育史研究的观念和方式,确立本学科在新时代的存在价值,是今日每个体育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本文通过对中国体育史研究的历史回顾,展示了这门学科从无到有的每一足迹和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指出了现有研究的缺陷和不足。在如何寻求新的突破口方面,本文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其一,寻求体育史学功能的转变。其二,寻求研究层次的多样化。其三,寻求研究视野的扩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和历史学方法,对体育断代史研究在体育史学的学术地位进行探讨。研究认为,体育史学的拓展和新资源的汲取首先必须从体育断代史上有所突破,这样的研究并非是走极端,而是对过去重宏观轻微观史学的一种弥补,纠正过去的史学学术取向,提供从另一个视角解读体育史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老解放区体育史,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一个重要的体育类型,它与国民党政权和日伪政权统治下所推行的体育运动,共同构成了1927—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近代中国体育史的基本内容。也由于它是新中国体育的先导,对其研究、总结,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体育史研究已越来越明显地走着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和影响的跨学科发展道路,这是当今体育史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种跨学科表现了体育史研究已逐步突破了以往那种研究方法较为单调、涉及领域较狭窄的单一化,闭塞化之现象。然而,如何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计量体育史学的研究?这对体育史学界来讲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本文试图对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在体育史研究中的运用进行论述,使人们对这一数学方法在研究史学数据的推算和预测,现象之间的从属关系上有个大概的了解,并以此来拓宽人们的  相似文献   

19.
2001年8月3—7日,第四届东北亚体育史学术大会在青城山脚下的岷江山庄举行。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和中国台北的130余名体育史学者参加了会议,他们分三个会场报告了自己的论文,并且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体育与社会进步”,大会论文大致涉及到这样几方面的内容:一、东北亚各国家和地区传统体育的研究这部分内容历来为东北亚体育史学者们所重视,这次会议也不例外。韩国学者发表了关于朝鲜时代的弓术、五兵手博戏、狮子舞和太平舞的研究论文。崔英兰对韩国和朝鲜传统民间游戏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尤其指出…  相似文献   

20.
从夏商时期的射箭算起中国体育的可考历史至少已有四千年了,与这漫长的历史相比,中国体育史学就年轻了许多。而高校体育史课程的设置则又在其后。本世纪中国体育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体育院系教育中的存在,似以吴蕴瑞先生在1931年在南京中央大学体育系(科)的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