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寻陈晓卿的纪实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其实在拍我的心当笔者问及陈晓卿,《远在北京的家》和《龙脊》之所以能在四川国际电视节上连续“赡宫折桂”,他作为主创编导,在纪实创作上有什么诀窍时,陈晓卿说出了一句令人意想不到的话:“与其说我想拍别人,倒不如说我想拍自己,想拍我的心。”不待我发问,他又忙补充道:“电视纪录片当然是客观记录,可是,客观现象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滋润,用自己的情感去认同,心灵没有受到触动,情感不曾掀起波澜的题材,拍出来就很难有生气。”陈晓卿的纪实“诀窍”,应该说,涉及了当前电视纪实的一个重要理论话题──纪实主体在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2.
在上海《新民晚报》的副刊上,看到新闻界老前辈顾执中先生的一篇小文章,题为《我的飞毛腿》。顾执中解放前担任上海《新闻报》外勤记者多年,他采访过全国各地,还去过十几个国家,跑得又远、又广、又久。除必要的车、船、飞机之外,他充分发挥两条腿的功能,尽量多走路,练就了一双“飞毛腿”。一九四○年夏,他曾被日伪特务枪击,中了一弹,“我立即命令我的飞毛腿,加速度飞奔……侥幸地逃去第二枪第三枪”。顾老今年八十九岁高龄,近几年还有新闻报道作品问世。最近参加全国政协全体会议,依然能快步捷走,使不少  相似文献   

3.
常听到有的农村通讯员说自己是“井底之蛙,天地太小,没啥可写。”我觉得,农村通讯员写稿的确有许多困难,坦只要肯吃苦、勤钻研,是能够出成绩的。我自己的经历就能说明这一点。去年仅半年多时间,我就在(陕西日报》、《陕西农民报》发表了14篇报道,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通讯员只要多听、多想、多跑,便大有东西可写。一次我去县城办事,满街人都在议论今天县上开的英模报告会上,本县一位税收同志获全国劳模,说他为收一元钱税在纳税人门口坐等了8个小时,人们发出喷喷的赞叹声。我决心去采访他。那天下着大雨,地里活干不成。我约了另…  相似文献   

4.
错过的舞会     
“你愿意在后备军官训练队舞会上 做我的舞伴吗?”里克问道。我不敢相信 他在邀请我,里克是俱乐部最可爱的小 伙子!他想要约我一起去?“你是认真的 吗?”“这是半正式舞会,所以你需要一 件连衣裙,而我的父母会付门票钱和车 钱。”他回答说。我还能有何奢求?我的 心兴奋得狂跳不已,嘴里吐出“愿意”两 个字。我以前从没有参加过这种半正式 的舞会,这次可是我的机会。这会是我一 生中最美好的夜晚! 我一回到家就告诉妈妈里克邀请 我跳舞的事。她立刻带我去买了一件合 身又得体的连衣裙。我们还去了发廊,预 约了周五舞会前的时间去美发并且修剪 指甲。我想让里克看到我时惊得目瞪口 呆。我想让他看我一眼就坠入爱河。这能 发生吗?我能成为美丽的公主吗?在我知 道答案前,日子已经一天天过去了。我根 本无法入睡,紧张得直恶心,头部也剧烈  相似文献   

5.
春天是幸福的脉搏,是生命的晨钟……如果你去问未满学龄的孩子,为什么喜欢春天,他会天真地告诉你:“春天有花、有草,还有小鸟,真好玩。”如果你去问田间耕作的老农,他会语重心长地告诉你:“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它能播种秋天的丰收。”如果你去向城里的人打听春天,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天,我们新的蓝图又打开了。”春天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的青睐?我常带着这样的疑问去思索,去探求,希望能有所发现,尤其是希望能找到春天对我们这代人所具有更深的意义所在。我常徜徉在人流中,寻觅在山野间,我也常常静静地…  相似文献   

6.
1999年2月7日《大连晚报》的《科场作弊罪通天》一文写道:鲁迅“去看社戏,也是好多个仆人前呼后拥的。”看了此句话,我不敢苟同,因为《社戏》中的“我”(即鲁迅的原型)去看社戏,并没有仆人跟他,而是外祖母家的十多个少年朋友陪他去。《故  相似文献   

7.
郭从周(1912~1996)人民出版社资深编辑、翻译家,1975年退休后,又在1978年返聘“人民”工作十年。他是民盟盟员,我常去家访,并互通信十多次。1992年1月21日郭从周给我寄来《关于瞿秋白战友李仲武生平的补充》一文,并附信说:“知道李仲武‘九一八’以后情况的,现知只有他的学生三人,除我而外,还有西北大学教授沈鹏飞,上海华东师大教授李毓珍(余振),我们都是八十来岁了。……我补充材料不多,我希望你收集一下书中材料,再补充一点我的材料写成李仲武生平,做这点好事功德无量。如能在《瞿传》再版时给李仲武添上几句,也使这个好人名垂史册。”现将郭从周写的《关于瞿秋白战友李仲武生平的补充》全文提供,请编辑部考虑发表。(张慎趋提供)  相似文献   

8.
萧云儒 《今传媒》2006,(3X):26-26
读了薛保勤的《我在悉尼当“部长”》这本书,你由不得会说:保勤真是个勤快人,勤快真是人生一宝呀。保勤年轻干练,活力充沛,尤为勤快,腿勤、手勤、脑子勤。这些年岗位变换频频,从来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行行争状元。且不说,他担任《中国青年报》记期间所发表的大量的新闻作品,从他出书的轨迹就可以看出来:在团省委做青年工作,写了关于青年道德修养的《善孰调省纪检委工作,又主编了反腐倡廉方面的好几本书;主编《党风与廉政》杂志,则从战略上思考陕北生态农业建设,写了《从“红色革命”到绿色革命”》,并拍成电视政论片,获得全国奖,几年前去了一趟日本,回来就写了一本10多万字的《现实、未来与人》,你别以为这是一般的见闻性游记,不,而是一本对日本教育状况有深度的调查报告,思考和建议都很切实。这次去了澳大利亚,又给我们拿出了这本10来万字的《我在悉尼当“部长”》  相似文献   

9.
一个个闪光的荣誉伴随着他:200多幅发表在《解放军画报》等各类报刊上的摄影作品;空军“92护士一日”摄影抓拍赛金牌;解放军摄影函授学校兼职教员—…·提到这些,他总是淡淡一笑:“我搞摄影并不是为了追求这些,而是因为我热爱这光与影的艺术”。1990年,他投身于绿色的军营,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月,他把津贴费全部买了胶卷和药粉,又从班长那里借了一台傻瓜相机,开始了他的苦苦追寻。白天,他去抓拍新闻,晚上,就躲进自己用帐篷搭起的“暗室”里冲卷。在拍了7卷“废片”之后,他的作品终于见报了。望着样报,面对着战友们的…  相似文献   

10.
10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哇”字版通讯》。是批评通讯写作的华而不实。这几年看稿多了,又发现一种“要”字牌言论。这种言论,几乎是把文件拆分成段,要这,要那,要读者去照办执行。结构也简单,一“要”到底,有时一篇能数出10多个“要”字。“哇”字牌通讯,透出一种“嗲”气、“浮  相似文献   

11.
刊中报     
路相军今日7月,我参加了全军统一招生考试.实指望能考上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可因几分之差,却被军区陆军学院后勤训练大队录取。我抱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这个专门培训司务长的军校大门。过去我当报道员时,常和编辑、记者们周旋,可以说是“谈笑有鸿儒”,可现在面对的是扫把、算盘和那沾满油迹的炒勺……我觉得自己是一颗金子,被埋进沙砾。我的班长叫毛艳国,又黑又矮。我天生瘦弱。每次出公差,毛班长总是点名叫我跟他一块去。让我干脏活,不是挑错了人么?我暗暗骂他“没眼力!”有一次,我俩抬广一桶滑水去猪圈,下楼梯时我不小心将…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周刊》2006,(27):53-53
夫是个飞人,因工作原因经常出差,于是我们俩少聚少离多,明天,他又得去东京,不过这回我们俩不用再尝分离之苦了,他要带我一起去!因为他参加了美国西北航空的“环宇里程优惠计划”,积累的里程又可以为我换取一张免费客票了。  相似文献   

13.
我发表在1995年3月27日《西安日报》一版的通讯《“凉皮”议员》,继获得第四届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好新闻二等奖后,最近又获得1995年“陕西新闻奖”通讯一等奖。这篇小稿之所以能获此殊荣,我觉得关键得益于以小见大,开掘较深,从特定的角度贴近了反腐倡廉的大气候,顺应了民心和民意。 1995年3月,我参加西安《税收与社会》杂志创刊10周年纪念会,听到一位农民作者朴实生动的发言,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向身边的人一打听,方知农民作者叫蒋普权,是个蓝田县卖凉皮的个体户,他因爱提议案出了名,被十里八乡称为“凉皮议员”。当时我就萌发了要采访一下这位农民作者的念头。当天中午,蒋普权就要赶回去。临走前,我和他匆匆交谈,采访了他提议案的一些经历。后来,又到蓝田县城他的凉皮摊点和家中去了一次。  相似文献   

14.
2006年9月,我的朋友王佩(杭州网副总编)被公派去英国诺丁汉读MPA,行前,我向他建议,在英国对名的小报联太阳报》多加考察,回来写一本解密《太阳报》的书。此前,我和他曾经多次谈起杭州的报纸,并对《都市快报》在杭州的成功作了一番分析。结果,有天深夜,他在MSN上和我说“我发现《太阳报》就是另一份《都市快报》。”为什么这么说?王佩解释是说在不遗余力讨好读和吸引读这一点上,这两份报纸几乎如出一辙,都表现出相当努力的样子。而在大多数报纸那里,亲近读都在很大程度上停留于一种姿态,未能真正地“放下身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伴舞者     
我打算写一本小说,书名都想好了,叫《伴舞者》,现在不是流行跟风出版么,海岩的《舞者》能卖几十万,我这《伴舞者》能卖个零头也不错。我有很多打算,所谓打算其实就是想想而已,并不见得真的动手去实施,再者,“舞者”有他的舞台,有可能成为被关注的中心,“伴舞者”在这个讲究眼球经济的时代是没有太大机会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去年第二次去宁波时,我问宁波日报社党委书记兼总编辑任和君:“听说您读了很多书?……”“说得确切一点,我只不过是新闻界的一名新兵,今年3月才到宁波日报,对新闻业务过去虽有过接触,但仍是皮毛。”他谦虚谨慎,说得具体认真。我也单刀直入:“几位熟悉你的新闻同行告诉我:‘任总连《资本论》的小标题都能背出来’……”在几个迂迴反复中,终于,他给我谈起同事们要他背诵《资本论》的一段趣事。他能背出《资本论》的小标题  相似文献   

17.
十多年前,梁衡写过一篇《“哇”字牌通讯》。是批评通讯写作的华而不实。这几年看稿多了,他又发现一种“要”字牌言论—— 这种言论,几乎是把文件拆分成段,要这,要那,要读者去照办执行。结构也简单,一“要”到底,有时一篇能数出十多个“要”字。“哇”字牌通讯,透出一种“嗲”气、“浮”气,有做作之态:“要”字牌则不用装模作样,是直截了当的横气、霸气,一股强迫命令之气。  相似文献   

18.
某报登了一篇题为《弱女洗冤记》的报道,揭露了某妇女被丈夫欺凌的事实。报道是以受害者“我”的追述形式展开的,但在追述过程中,不少论断是不恰当的,有的甚至是很错误的。现将其中一段摘抄如下: “他与我结婚后,依然公开同他的妻子同居,我去他妻子的家里堵截他们,他竟一拳把我打翻在地。”从整个文章来看,文章中的“我”是文章中的“他”的合法妻子,而文章中的“妻子”则已经不再是文章中的“他”的妻子.可是在这段文字里,“我”固然是“他”的妻子,但却又同时也称不是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0月,我到欧洲去看儿子。在北京等签证的一周,穆老又给我分出三个上午,主要谈“化大革命”时期。同时我与杨贵取得联系,到他家作了一次长谈,谈他修红旗渠时穆青对林县的采访和他对穆青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格子里面知识无穷,乐趣无穷,常‘爬格子’不仅能丰富自己,而且能指导工作……”这是成都军区通信团政委王国忠的经验之谈。他凭着挤时间“爬格子”的这股热情,先后在《解放军报》、《战旗报》等报刊发表新闻作品170余篇。在他的带动下,团队新闻报道工作连续8年名列前茅。从报遇员到团政要谈起新闻报道,王政委无不感唱:“我这个政委是业余时间从‘格子田’里‘爬’出来的。”他当新战士的时候,有一次,觉得班长的带兵方法不对,当时想说又怕说。于是,便写了一篇《班长请你别那样》的读者来信,寄给《战旗报》,很快被刊用了。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